800元娃娃盲盒成本仅30元 315晚会曝盲盒黑幕

2022-03-16 09:00 浏览:381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800元娃娃盲盒成本仅30元,315晚会曝盲盒黑幕。】2021年被称为盲盒破圈”之年,但随着万物皆可盲盒”,问题也愈发凸显,商品价格虚高,诱导过度消费、产品质量差等情况时有发生。今天的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盲盒背后的黑幕”。央视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盲盒商品的价格一路飙涨,已经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比如价值做工只有30元的一个娃娃,做成盲盒就能炒到七八百元。
800元娃娃盲盒成本仅30元
800元娃娃盲盒成本仅30元
800元娃娃盲盒成本仅30元

800元娃娃盲盒成本仅30元

1、央视315晚会曝光800元娃娃盲盒成本仅30元!泡泡玛特:暂停定制盲盒业务
 
2021年被称为盲盒破圈”之年,但随着万物皆可盲盒”,问题也愈发凸显,商品价格虚高,诱导过度消费、产品质量差等情况时有发生。

315晚会曝盲盒黑幕
 
今天的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盲盒背后的黑幕”。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盲盒商品的价格一路飙涨,已经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比如价值做工只有30元的一个娃娃,做成盲盒就能炒到七八百元。
 
此外,盲盒圈还有一种被叫做隐藏款的开箱玩法,令人上瘾,很多直接就针对小学生,即便成年人也深陷其中。
 
今年初,肯德基、泡泡玛特联合推出盲盒套餐,要想集齐整套玩偶,至少需要购买6份套餐,而其中稀有隐藏款出现概率是1:72。
 
为了集齐,有人不惜一次性斥资10494元购买106份套餐,还有人购买代吃”服务,而吃不完的食物极有可能被直接丢弃。
 
中消协也点评批评,利用限量款盲盒销售手段,诱导并纵容消费者不理性超量购买食品套餐,有悖公序良俗和法律精神。
 
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泡泡玛特回应称,已经在第一时对业务进行调整,在未来与食品行业的授权合作中,全部暂停定制盲盒业务,以杜绝可能的食品浪费。
 
泡泡玛特还提醒被授权方,避免过度营销,在活动机制的设计上遵守公序良俗,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
 
肯德基方面尚未作出回应。
 
2、800元娃娃盲盒成本仅有30元 为抽取隐藏款,有消费者花1万多元狂买106份盲盒
 
有人说2021年,是盲盒的“破圈”之年。然而在“万物皆可盲盒”愈演愈烈的同时,背后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有消费者就表示,商品价格虚高,诱导过度消费、以及产品质量差等情况时有发生。
 
90后笑笑曾经是一名资深盲盒粉。然而近年来,随着价格一路飙涨,盲盒商品的价格已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笑笑介绍,一个娃娃的价值做工只有30元,但做成盲盒,基本上已经炒到一个七八百元。此外,盲盒圈还有一种被叫做隐藏款的开箱玩法令消费者上瘾。有消费者一次性斥资10494元购买了106份盲盒套餐。
 
监管层也注意到了盲盒市场的乱象,今年一月,上海市率先出台了《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3、800元娃娃盲盒成本仅有30元!为抽取隐藏款,有消费者花1万多元狂买106份盲盒
 
有人说,2021年是盲盒的“破圈”之年。从最初的玩具,到当下的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诸多消费领域都掀起一股盲盒风潮。然而在“万物皆可盲盒”愈演愈烈的同时,背后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有消费者就表示,商品价格虚高,诱导过度消费、以及产品质量差等情况时有发生。
 
记者走访发现,在各大商圈、商场,盲盒商品售卖店几乎成了标配。在杂货店、文创用品店或是独立售卖机,盲盒商品也往往占据着最显著的位置。
 
90后笑笑曾经是一名资深盲盒粉。入坑多年来,光家里摆件就多达上百个,办公室台面上也到处都是她的“战利品”。然而近年来,随着价格一路飙涨,盲盒商品的价格已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尤其是有些花费重金获得的产品,其质量也并非想象那么完美。 让她不得不理性选择“出坑”。
 
消费者笑笑:有的娃娃被炒得很高,做工加起来可能30块钱,但是像某款基本上已经炒到七八百块钱一个。瑕疵前几年非常多,有溢色。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和笑笑一样对盲盒消费抱有谨慎态度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消费者:价格有点虚高了,品控和质感有点折扣。
 
此外,盲盒圈还有一种被叫做隐藏款的开箱玩法令消费者上瘾。有消费者坦言,隐藏款的概率非常低,曾经不惜投入大量金钱购买,而最夸张的一次是抽了不下100个,花费几千元就为了要得到它。盲盒消费引起的争议也屡上热搜,前一段时间,某知名餐饮企业与泡泡玛特的联名款盲盒推出后引发消费者的疯狂追捧,全套共有6个普通款和1个隐藏款,消费者购买99元套餐,就可获得盲盒一个。有消费者一次性斥资10494元购买了106份盲盒套餐。
 
消费者:不是很赞同这种饥饿营销的方式,它只会让消费者更加投入到这方面,越买越多。
 
监管层也注意到了盲盒市场的乱象,今年一月,上海市率先出台了《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网络身份识别等线上线下联合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还指出,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盲盒销售临期商品或假冒伪劣产品;以珍藏、稀有、限量等名义诱导未成年人冲动消费;商家拒不承担盲盒商品的售后责任等问题,在盲盒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