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军缘何此时在乌祭出高超音速导弹
1、“人类首次实战应用”!俄军缘何此时在乌祭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用匕首摧毁乌军地下导弹和航空弹药库
3月18日,俄罗斯武装部队首次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摧毁了位于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的一处乌军地下大型导弹和航空弹药库。
此次系这款备受瞩目的高超音速武器首次应用于实战。
何为高超音速导弹?
高超音速导弹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导弹,是一种近年来各国争相研制的突破性武器技术。
一般而言,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可达到5-10倍音速,并且具备可变弹道等特点。也正因上述两个技术特征,致使目前各大国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几近失效。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超音速导弹速度快,防御系统反应时间欠缺、拦截弹追击速度跟不上。另外,高超音速导弹飞行轨迹(弹道)可变、不可预测等特点,也会让防御系统无的放矢,提前的参数运算、预测失效。
由此,高超音速导弹被视为可以突破现有防御体系、进行防区外精准打击的最重要的非对称武器之一,包括美、俄、中等大国近年来在该领域都有所研究和突破。更为重要的是,根据俄罗斯军方消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在2017年年底就已经开始进入现役进行战备值班,2018年的红场阅兵中进行首次亮相。军事观察员邵永灵今年1月做客央视时曾点评称:“看到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如此快速的发展,美国方面是非常着急的。这两年,美国也上马了几个高超音速武器的项目,但是目前还没有一款高超音速武器达到了可以服役的状态。”
中国在2019年“国庆阅兵”时展示了火箭军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宣告我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服役。
“匕首”完成“人类首次”
根据《兵器知识》杂志介绍,从弹道形态来看,“匕首”具备“弹道+助推滑翔”特征,是一款空射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即通过轰炸机、战斗机携载“匕首”导弹,从空中发射打击地面、海面目标。
根据央视此前报道,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达到2000千米以上,飞行速度可达10倍音速,能携带常规弹头或核弹头,具备飞行全程弹道可变能力,并可以攻击大型海面移动目标能力。
2018年俄罗斯“红场阅兵”期间,“匕首”导弹首次公开亮相,由米格-31战机挂载飞跃红场上空。彼时俄军宣称,包括美制萨德、宙斯盾等现存导弹防御体系均无法拦截“匕首”。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告诉政知道,各国的导弹防御技术并未实现重大突破,现在的情况依然如此。也正因这样,高超音速武器才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重要技术。
聚焦俄军此次在乌克兰冲突中的应用,政知道梳理发现,此次系“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首次应用于实战。而央视甚至援引俄方专家评价称,这次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高超音速武器。
“杀鸡用牛刀”?
针对“匕首”首次应用于实战,宋忠平分析认为,此次俄军使用“匕首”打击固定目标,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意味。“匕首”导弹这样先进、昂贵的武器,更应被用来打击航母、大型水面舰艇这种高价值目标,这也是“匕首”的设计初衷。
缘何俄军选择“用牛刀杀鸡”?宋忠平表示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匕首”导弹作为俄军最为先进的常规导弹系统之一,此前只在试验、演习中发射过,需要经过实战的检验、验证。对俄军而言,乌克兰冲突已经被作为了各类新研制武器的实战试验场,诸如无人机、苏-35战机等新式武器均有所展示,来验证其实战能力。
第二,虽然“匕首”服役较早,但其精度和作战效能一直被西方质疑。因此在乌克兰战场上拿出来使用,也有自证能力的“震慑”意味。当然,这种震慑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因为美国宙斯盾舰载导弹防御系统和其在北约国家部署的多个导弹防御阵地,均无法抵消“匕首”的威胁。
还有哪些先进武器投入使用?
环球网此前撰文透露,俄乌冲突中,俄军早期进行的远程精准打击中,精锐尽出,包括“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射程300公里)和“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射程500公里)以及“龙卷风”远程火箭炮。
文章还指出,俄军KH-31P反辐射导弹残骸出现在基辅街头。该导弹飞行速度超过3倍音速,是俄罗斯新星设计局为对抗美国爱国者和宙斯盾等防空系统的雷达而研制,以防空系统的雷达为主要作战目标。“用反辐射导弹压制和摧毁对手的防空和指挥系统,是现代战争的标准流程。”
文章还提到,地面武器方面,俄军出动了堪称现役坦克中的最强型号——T-90M。空军方面,苏-35等战机参与战斗,此外攻击型无人机也进行了导弹发射并摧毁目标。
不过宋忠平向政知道强调,俄军在这场冲突中显然不会大量使用“匕首”这类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一方面是受困于俄罗斯的财力和武器成本;另一方面是,这场军事冲突只能算中低等烈度的军事冲突,俄罗斯面对的主要威胁还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因此不可能将其最为先进的武器大量用在乌克兰战场。
他还指出,这场中低烈度的军事冲突虽然被视为先进武器的试验场,但更会被用作清理陈旧武器库存之用。“不过也要看到,依靠陈旧武器进行战斗,将会给一线俄军人员带来很多掣肘之处。”
2、俄军高超音速导弹打击曝光,一发炸平军火库,超低空飞行产生音爆
俄军这次动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有可能是为了对某个战略目标实施快速打击,即测试发现即摧毁的打击能力,从发现到摧毁,仅数分钟。从战术角度看,俄军动用高超音速导弹也可能在测试美军的反应,比如美军的侦察体系是否也探测到这次与众不同的打击,以此评估高超音速导弹能否洞穿美军的侦察体系。
3月19日,俄军最新消息,在昨天的打击中,首次使用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这是迄今为止高超音速导弹第一次在实战中露面,从画面看,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低空飞行,目视可见,弹体以极快的速度掠过,并且产生强大的音爆。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由米格31发射
弹头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形成高温,可见一个巨大的发光物掠过。由于弹体进行超音速飞行,其飞行速度要超过音速,当地面上的人看到弹体飞过的时候,声音其实还在后面追。因此看到高超音速导弹飞行时,应该先看到发光发热的弹体,然后隔数秒后才听到声音,这和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是一个道理。
根据俄军无人机发布的打击效果,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一发炸平马里乌波尔的一处军火库,可见其弹头的动能威力有多么强大,如果是战斧巡航导弹的弹头,打击效果可能会差一些,但也能摧毁一大半仓库。与传统的巡航导弹相比,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特点是飞行速度快,可达到5倍音速以上,美军的战斧导弹为亚音速飞行,速度显然慢得多。
如果使用KH55等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慢,无法实现快速摧毁
那么俄军这次动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有可能是为了对某个战略目标实施快速打击,即测试发现即摧毁的打击能力,从发现到摧毁,仅数分钟。
如果使用KH55等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慢,无法实现快速摧毁。这一次打击,俄军也在评估使用高超音速导弹打击目标的实战效果,建立健全打击杀伤链,即发现目标、为导弹装订坐标、发射导弹实施摧毁、到目标最终被摧毁,用时多长。从战术角度看,俄军动用高超音速导弹也可能在测试美军的反应,比如美军的侦察体系是否也探测到这次与众不同的打击,以此评估高超音速导弹能否洞穿美军的侦察体系。本文由 @国科瞭望台 独家首发,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3、俄罗斯开始动用大杀器,传递了一个强硬信号!
战争已进入第25天,有意料之中的战场激烈较量,也有意料之外的美军重大伤亡。
俄军方面,开始使用大杀器了。
美国军方披露,俄罗斯上周向乌克兰发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导弹。按照CNN的说法,这是目前已知的人类首次在实战中使用这种武器。
俄罗斯国防部的说法,上周五,他们确实发射了一枚“不可阻挡的”高超音速导弹,摧毁了乌克兰西部的一个大型地下军火库,“该仓库内储存着导弹和航空弹药”。
俄军方公布的录像显示,大地还被冰雪覆盖,匕首导弹从天而降,击中一座被锁定的建筑,爆炸碎片被抛向高空,烟雾随即弥漫开来,可以看到人们四散逃离爆炸现场。
为什么说这是俄罗斯的大杀器?
因为这种匕首导弹,飞行射程可达2000公里,速度是音速的10倍,飞行轨迹大大低于高弧度的导弹,因此很容易突破现有的所有导弹防御系统。
普京就曾评价,这种匕首导弹是”理想武器“,可以让敌人的防空系统成为摆设。
这种匕首导弹,能够携带核弹头,可以远程发动攻击,也可由战斗机直接发射。但周五的攻击,携带的应该是常规弹头。
虽然CNN说,这是世界首次实战使用高超音速武器,但据披露,2016年在叙利亚战争中,俄罗斯可能就曾动用过。
既然是俄罗斯的国之重器,其造价就可想而知。
一个普通的乌克兰目标,俄罗斯为什么杀鸡用牛刀呢?
CNN的分析就是:俄罗斯在测试这种最尖端的武器,同时也向西方传递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什么信号?
俄罗斯有大杀器,我不怕你。
愈挫愈勇,拼命了就抄家伙,这应该也符合俄罗斯的民族个性。
美国方面,因为乌克兰危机,也出现了重大伤亡。
不是在乌克兰,而是在挪威。
作为对俄罗斯的威慑,北约近日在挪威举行代号“寒冷反应”的大规模演习,来自27个国家的3万军人参加了演习。
美军自然是主力,但美国人这次也倒霉。
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架MV-22B 型“鱼鹰”(Osprey )侧旋转翼飞机,就在演习中发生坠毁。因为天气恶劣,搜救人员19日才抵达失事现场,一度因为有雪崩危险,搜救行动还时断时续。
最后,挪威警方宣布,飞机上4名美国士兵全部遇难。
这应该也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第一次与之相关的阵亡事故,尽管不在乌克兰。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叫好者也往往会被反噬。
在乌克兰,经历了20多天的较量后,双方似乎已适应了激烈的战斗节奏。
在乌克兰东部的马里乌波尔,俄军的包围圈正在全面收紧。乌克兰国防部此前承认,乌军已经无法进入亚速海。这座城市重要的钢铁厂,也已落入俄军之手。
但乌克兰亚速营随后宣称,工厂仍在他们手中,“敌人还没有深入城市这么远。(乌克兰) 海军、亚速营以及警察,仍在继续保卫这座城市及其平民……空袭袭击了整个城市,包括工厂,但敌人还没有对我们的工厂下手。”
看社交媒体上的卫星图片,本来是乌东部工业重镇的马里乌波尔,已经沦为一片废墟,全城大约三分之二的建筑被爆炸摧毁,留下来的人们,不得不整天躲在防空洞里。
斡旋也在继续。看最新的报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再次邀请普京和泽连斯基,到土耳其进行直接会谈。
但按照土耳其的说法,普京提出了六个条件:
乌克兰中立,即放弃成为北约成员国;
奥地利模式下的裁军和相互安全保障;
乌克兰去纳粹化;
消除在乌克兰广泛使用俄语的障碍;
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
承认顿巴斯两个“共和国”。
最棘手的,肯定是最后两个条件。这涉及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泽连斯基很难同意。事实上,即便泽连斯基能够接受,乌克兰社会和西方都不会答应。但乌克兰方面不接受,俄罗斯很难收兵。
最后,怎么看?
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普京不会轻易松口。
普京依然态度强硬,依然六个条件一个不能少。俄罗斯不达目的,显然不会轻易收手。还是那句话,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别指望谈判桌上能够得到。俄罗斯也无法承担无功而返的严重后果,那接下来,继续打吧。打到一方真不想打为止。
第二,美国也不会全身而退。
所以,你看,哪怕不敢出现在乌克兰,在挪威美军也蒙受了重大伤亡。战争,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目前的状况,真的是越来越糟糕。西方不断在向乌克兰输送军火,俄罗斯放开手脚全力攻击,不排除哪天擦枪走火,波及到波兰、斯洛伐克等地。北约会怎么办?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俄罗斯也在做万一准备。
所以,一开战普京就下令,核武器高度戒备;现在,又高调动用高超音速导弹大杀器。确实是杀鸡用牛刀,但俄罗斯打的是乌克兰,警告的却是北约。惹谁别来惹俄罗斯,不然,我跟你玩命。
唉,这个世界,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最可怜的,是战火下的老百姓。
4、俄军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摧毁一处乌军事目标
当地时间1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18日采用“匕首”高超音速航空导弹摧毁了位于乌克兰伊万-弗兰科夫州的一处乌军大型导弹和航空弹药库。
同一日,俄军还利用“棱堡”岸防导弹系统摧毁了数个位于奥德萨州的乌克兰无线电工程情报中心。
5、俄乌战局第二十五天:高超音速导弹首次实战
2022年3月20日,俄乌战局进入第二十五天。
图未穷,匕已见。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于3月19日发布的战报,3月18日,俄军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摧毁了乌克兰武装部队位于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的一个大型地下导弹和航空弹药库。
这是全球范围内,高超音速导弹首次参加实战。这一类型的导弹速度高达音速的5到10倍,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现役导弹防御系统均无法拦截,各军工大国都在研发此类导弹。俄罗斯的研发、制造走在世界前列,此次又是第一次使用,因此备受关注。也有专家指出,此类导弹非常昂贵,主要是用来对付航母这样的大型目标,俄罗斯此举应该是为了验证此款武器的实战性能,在今后的作战中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同样是3月19日,俄乌双方均发表了各自的战报,数字似乎都有些“夸张”。比如,俄方宣布摧毁乌方坦克和装甲车辆1438辆,乌方宣布摧毁俄方坦克和装甲车辆1936辆。
战事持续的同时,人道主义灾难也在加剧。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发布的一份联合调查报告,乌克兰境内已有近650万人流离失所,320多万人从乌克兰逃离。报告还指出,估计有超过1200万人可能由于安全风险或道路堵塞而无法离开乌克兰。联合国方面表示,大量流离失所的民众被迫在卫生设施有限、医疗服务有限并十分拥挤的地方避难,这可能加剧新冠病毒、艾滋病毒和结核病在乌克兰的传播。
绝大多数难民出逃的方向是西部,这也使得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成为难民最集中的地方。为此,利沃夫市政当局计划为流离失所者建立永久性人道主义援助点。该市市长萨多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迫切需要食物和药品、集装箱房屋、移动淋浴间和厕所。
与此同时,难民继续逃离家园。当地时间3月19日,10条人道主义通道继续开放,供民众撤离。
俄乌谈判、沟通方面,3月19日凌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再次呼吁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见面会谈。他说:“现在是时候见面了,让我们进行会谈吧。”“现在是俄罗斯降低其错误入侵行动所造成的损害的唯一机会。”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笔者认为,俄乌双方的谈判可能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可以谈成的地方已经谈成了,甚至文本可能已经起草得差不多了,比如乌克兰中立地位、不加入北约等;谈不成的地方,双方都没有让步,比如至关重要的三块领土问题。
为了迫使对方在谈判桌上让步,双方都在战场上加码。乌方最新的消息,美国的大批军援几天内就会到达,其中包括此次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毒刺”和“标枪”两款导弹。俄方继续对乌方的重点目标和军事设施、军工基地进行轰炸、摧毁。
战场上,双方一时难分胜负。
这也使得谈判前景黯淡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