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依靠黑匣子不足以还原全部真相 黑匣子记录了什么

2022-03-28 19:38 浏览:389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仅依靠黑匣子不足以还原全部真相,两个黑匣子分别记录了飞行数据和机舱话音。】3月28日,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介绍,两部黑匣子的译码工作正在进行中,但仅依靠黑匣子数据往往不足以推进相关工作,正在寻找更多的证据。
仅依靠黑匣子不足以还原全部真相

仅依靠黑匣子不足以还原全部真相
 
3月28日,“3·21”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举行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民航局航空安全监察专员、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表示,非常理解广大公众对于黑匣子译码的高度关注,以及迫切希望通过数据找到事故原因的心情。目前,失事航班的两部黑匣子均已找到,相关译码工作正在进行中。
 
朱涛表示,但是仅依靠黑匣子提供的数据往往不足以还原事件全部真相。在推进译码工作的同时,还在尽最大努力收集尽可能多的飞机残骸和与事故相关的视频、目击信息。对已经找到的残骸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对视频拍摄者与目击者进行访谈,对视频拍摄设备、时间、地点、拍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努力,一旦调查取得重大进展,将及时公布。
 
3月27日9时20分许,“3·21”东航航班飞行事故客机第二部黑匣子被找到了。此前23日发现了第一部黑匣子。至此,失事飞机两部黑匣子均已找到。

黑匣子记录了什么
 
那么什么是“飞行记录器”?飞行记录器俗称“黑匣子”,飞机的黑匣子到底是干嘛用的?它是怎么诞生的?又为什么叫黑匣子,它装在飞机的什么地方呢?
 
首先黑匣子集中把飞机的各种情况存储下来的仪器,其实他也不是黑色,为了便于人们搜寻,他通常会被涂上鲜艳的橘黄色或者红色,只是因为人们觉得它里面存储的数据资料对于飞机的事故鉴定具有重大的决定性意义,实在是太神秘太重要了,所以给他起了个神秘的名字叫黑匣子。
 
最早使用黑匣子的其实是军用飞机,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后来随着飞机事故不断增加,就迫切的需要一种用来研究事故原因的仪器,二战的时候,飞行数据就已正式诞生,用在军用飞机上,战后开始普遍的采用到民航飞机上,最早他的记录方式很落后,用的是机械记录方法,记录在照相纸上,后来此记录方式发明之后就变得方便可靠了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在集成电路存储器,就有点像我们电脑里头那个内存条,存储数据稳定可靠,通常黑匣子会有两个,分别是飞行数据记录仪和机舱话音记录器,一个用来技术分析的各种数据可以保留20多个小时的分析参数,另外一个记录机组人员和地面的通话以及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还有驾驶舱里出现的各种声音,这个录音时间大概是30分钟,超过30分钟他会开始重新录音,覆盖掉之前的声音,然后循环往复直到最后,为了保证它的稳定可靠,外壳具有很厚的钢板,里面还有很多层的绝热防冲击的保护材料在1100度的高温当中能够接受30分钟,能够承受两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够在汽油,机油,酒精,酸性液体,海水当中浸泡几个月的时间,总之就是要在各种极端的环境中都能够确保安然无恙
 
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安全,黑匣子通常会被安装在飞机的尾部,也就是失事时最不容易损坏的部位,所以,黑匣子一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希望他永远不要发挥它的作用。
 
1、地点为距撞击点约40米、地表约1.5米土层下
 
在27日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表示,27日9时20分左右,消防救援人员在技术组指定的重点区域深度搜寻,人工挖掘出一橙色圆柱状物体。经民航专家确认为第二部黑匣子。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介绍了发现过程:一个搜寻小组在核心区撞击点正东偏南5度、距离撞击点40米的位置进行人工精细挖掘作业。当消防救援人员挖掘至地表往下约1.5米深处时,在翻开一块树根后发现一个被泥土包裹的圆柱形金属罐体。随后迅速交由民航专家辨认,确认为失事飞机的第二部黑匣子。
 
“我们挖到一个沾满泥土的罐体,擦掉泥土,露出了橘黄的颜色和英文字样,当时真的很激动!”广西消防救援总队南宁支队副队长陈小辉说。
 
此前23日16时30分左右,在事故现场主要撞击点东南方向约20米处的表层泥土中,发现了失事飞机上的第一部黑匣子。
 
2、为专家标注的重点区域
 
27日,搜救现场天气转阴,小幅度降温。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在进行后续的搜寻取证工作,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作业。
 
郑西介绍,共有338名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搜寻,其中160人深入核心区搜索。为提高搜寻效率,在核心区采取与民航专家协同作业的方式,5名消防救援人员配一名民航专家,围绕重点区域划分网格,多组同步实施作业。
 
朱涛介绍,技术组根据近几天现场勘查结果反复论证,更加精准地确定了第二部黑匣子的重点搜寻区域。搜救组根据相关建议对现场工作方案进行了调整,对核心区挖掘点进行了分级,提升搜寻效率,在增加挖掘现场施工与勘查力量的同时,各方协调联动,增加单日工作时长,开展了夜间搜寻作业。
 
陈小辉介绍,今天发现黑匣子的区域是经过民航专家判定的发掘重点区域之一,在今天之前,消防救援人员已经连续在此进行多日的搜救挖掘工作。“我们在这个区域共派了三组,从今天早上八点开始,根据专家标注的位置进行重点挖掘。”
 
3、是否能够就此还原事故原因?
 
飞机一般装有两部黑匣子,刚刚发现的第二部黑匣子为飞行数据记录器。其中的数据能够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真实、客观的证据。经检查,记录器其他部分损毁严重,数据存储单元外观较为完好。目前,该记录器已送往北京专业实验室进行译码工作。
 
据介绍,飞行数据记录器一般安装在客舱尾部,记录时长25小时左右,记录参数约1000个,记录着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俯仰角、滚转角、垂直速度等状态参数,驾驶员操纵飞机的驾驶杆、驾驶盘、脚蹬位置和通话按钮等参数,以及自动驾驶仪、自动油门等机载系统状态参数。在发动机启动时开始记录,发动机停车后终止记录。
 
此前发现的第一部黑匣子为驾驶舱语音记录器,一般安装在货舱尾部,可以记录四个通道声音,记录时长两到三小时,可以记录四个通道声音,分别为机长通道、副驾驶通道、备用通道、环境通道声音。
 
失事飞机的两个记录器都具有可以抵抗高过载冲击撞击、耐高温、耐海水浸泡等特性,不易损毁。“由于本次事故情形比较罕见,空管雷达显示飞机是在巡航阶段突然下降高度,且下降率很大,黑匣子对我们梳理事故链条、还原和分析事故原因非常重要。”民航局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毛延峰说。
 
据悉,调查人员后期需要把两部记录器的数据,以及现场勘查的证据、空管雷达数据、机组和空管单位的陆空通话、飞机与地面的数据链传输信息、证人访谈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分析事故的原因。
 
21日,东方航空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藤县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26日晚“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确认,东航MU5735航班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