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噪声扰民是各方面都很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广场舞扰民、机动车轰鸣“炸街”等群众反映较多。工人日报记者获悉,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拟对这类问题进行进一步规制。

跳广场舞扰民拒不改正或将被罚款
12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岳仲明说,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作了以下有针对性的规定:
在防止广场舞噪声扰民方面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合理规定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区域、时段、音量,可以采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等措施加强管理。
违反规定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说服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治理机动车轰鸣“炸街”扰民方面规定,机动车的消声器和喇叭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禁止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以轰鸣、疾驶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违反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处罚。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12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第二次审议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
今年8月,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草案进行初审。根据各方面意见,二次审议稿拟作如下主要修改:
一是,完善噪声污染内涵,将相关领域无噪声排放标准而“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扰民的现象纳入防治范围。
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出要求。
三是,完善标准规划制度,规定国家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在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包括噪声污染防治内容。
四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监管。
五是,完善防治措施,要求全社会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六是,加强信息公开,突出公众参与。
七是,完善法律责任,优化处罚措施。
网友评论:
喵喵小拳拳儿:那你倒是说清楚由谁开罚单,你倒是罚呀。烦死人了都,早六点晚十一点的!
再胖的熊猫也要飞:现在到处都是,各种扰民,太可恶了
懒懒地T_J:记得还有视频,一群学生在参加体育部门组织的球赛,老流氓们要用球场跳舞,直接把门锁砸烂冲进来把比赛的人员轰出去了
再胖的熊猫也要飞:回复@随缘不是随意而安而是有为:我老了也不会去干扰社会秩序,看书,旅行,做手工哪个不香
小鹿君是也:哪止广场舞啊,还有在公园里面扛个大喇叭在那里高歌的大爷大妈们……
花王310:我家还有半夜在街心公园吹笛子的!!!太他妈的渗人了!
RoadSchell:那哪是唱歌,江边那些个音响居民都说“两岸猿声啼不住”
dalreal:然后人家直接躺地上怎么办???
之前名字很中二:停他们医保和退休金
2号键盘侠:广场舞不只是噪音的问题,而且现在还涉及到占地的问题,这个广场舞真应该纳入到民法典里面,明确规定,声音小于多少分贝,什么地方不可以占,如果违规,要怎么样处罚
就知道夹来夹去:真的敢罚吗......到时候一哭二闹三上吊拍个小视频发网上谁惹得起
乱感觉_zy:老年人也有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求,且老年人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应该多建立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减少矛盾冲突。不然指望老年人去那种禁止未成年人去的网吧和酒吧吗?
百米飞人博尔特:美好生活的追求包括用噪音扰民?谁不让老人出去玩了?不是强词夺理么?
Philusss_:你这话说得是我们成恶霸不让他们跳了?娱乐就娱乐非得要扰民嘛?但凡不是他们非得要把音箱开得震天响,非得一大早起来跳把好不容易周末想睡个好觉的吵醒,谁管他们怎么跳?去马路中间跳都没人管好吧
太极2012朵朵:把那些改装车管一管。车一开过心脏病都要吓出来的
云下小青蛙:谁去管?谁去管,谁就等的被切割,被投诉,被上网,被热搜
骆驼老爷第五梦:关键是要落实呀 广场舞,广场乐团,广场器乐团,包括公共场合开着个小视频,真心烦人而不自知。
2022冬奥年:听不见音乐的人,会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RoadSchell:听见音乐的也觉得那些人疯了
玩笑的生活2021:让她们带耳机,有一次火车上,底铺一个女的50多岁,手机声音大的,这还不算,忽然发现上车前买的两根火腿忘拿了,电话里和人吵起来,吵了两小时,到晚上11点多,人都被气笑了
雨夜饮:哈哈哈哈,我笑了,一群老太太你罚吧,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不行你都抓走,这能起作用就怪了
Vyvyan_Young:别又跟室内禁烟和遛狗栓绳一样
iamjuly:大妈们不看微博啊
实在不知道改什么名字:草案什么时候能落实?
氰之黑马:你敢罚款?!我立刻躺在地上给你看!
默默大夜猫:支持 不过这方面执行起来可能要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倚老卖老,撒泼耍混 当然,绝大多数都是讲道理的
太极2012朵朵:把那些改装车管一管。车一开过心脏病都要吓出来的
云下小青蛙:谁去管?谁去管,谁就等的被切割,被投诉,被上网,被热搜
骆驼老爷第五梦:关键是要落实呀 广场舞,广场乐团,广场器乐团,包括公共场合开着个小视频,真心烦人而不自知。
2022冬奥年:听不见音乐的人,会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RoadSchell:听见音乐的也觉得那些人疯了
玩笑的生活2021:让她们带耳机,有一次火车上,底铺一个女的50多岁,手机声音大的,这还不算,忽然发现上车前买的两根火腿忘拿了,电话里和人吵起来,吵了两小时,到晚上11点多,人都被气笑了
声音:才这点啊,老头老太一人十块就凑齐了,以后指不定还变本加厉呢,这种老头老太啥事情干不出来???
猫狗0223:终于可以让老流氓尝尝社会主义铁拳了
仗镜走天涯2021:希望执法机构能按全国人大的意见执法。
蓝田鈺:本来是强身健体的好事,被这些无赖弄的人人厌恶
蛮横的绵羊:希望管理规定落地!
吃货青年兽兽酱:没用的 结果肯定没人管 每个部门都说不是我们来罚
jackiechao007:几十个人摊一下一千块钱没多少。等于花一点钱租用场地舞照跳歌照放
nkz330:我们的管理就是一个罚字。起码要给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啊,要不然叫他们去哪消遣,去网吧吗?
伪装成风铃草的李许豆豆:一说到罚款,大妈绝对跑的比兔子还快
cq163:停退休金比罚款有用
星夜纳格兰:罚个人 一群广场舞那么多人 都是个人 怎么罚
RoadSchell:应该是扣设备罚款
太极2012朵朵:给那些大爷大妈留个时间断。超过那个时间罚,不然一天到晚去麻将场吗?
亮亮11235813:我建议广播搞好几个频道专门放广场舞BGM,然后大妈带接收广播的耳机跳舞,还带点歌啥的
一、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二审:广场舞噪声扰民不听劝不改正,或将被罚款200至1000元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将于12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12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介绍此次常委会会议拟审议的法律草案及近期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
关于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介绍,今年8月,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草案进行初审。根据各方面意见,二次审议稿拟作如下主要修改:
一是完善噪声污染内涵,将相关领域无噪声排放标准而“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扰民的现象纳入防治范围。
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出要求。
三是完善标准规划制度,规定国家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在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包括噪声污染防治内容。
四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监管。
五是完善防治措施,要求全社会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六是加强信息公开,突出公众参与。
七是完善法律责任,优化处罚措施。
“社会生活噪声扰民是各方面都很关注的问题。”岳仲明答记者问时说,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治理,草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公众参与、综合治理,如规定全社会应当增强噪声污染防治意识,自觉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排放,积极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活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噪声污染防治氛围,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岳仲明提到,家庭及其成员应当培养形成减少噪声产生的良好习惯,生活中尽量避免产生噪声对周围人员造成干扰,互谅互让解决噪声纠纷;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行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者应当及时劝阻、调解等。
岳仲明介绍,对近年来群众反映较多的广场舞噪声扰民、机动车轰鸣“炸街”扰民等问题,草案作了以下有针对性的规定:在防止广场舞噪声扰民方面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据悉,草案规定,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合理规定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区域、时段、音量,可以采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等措施加强管理。违反规定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说服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岳仲明说,在治理机动车轰鸣“炸街”扰民方面规定,机动车的消声器和喇叭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禁止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以轰鸣、疾驶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违反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处罚。
二、跳广场舞噪声扰民拒不改正或被罚款
昨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岳仲明介绍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拟审议法律草案的主要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据介绍,关于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根据各方面意见,拟作如下主要修改:一是完善噪声污染内涵,将相关领域无噪声排放标准而“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扰民的现象纳入防治范围。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出要求。三是完善标准规划制度,规定国家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在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包括噪声污染防治内容。四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监管。五是完善防治措施,要求全社会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六是加强信息公开,突出公众参与。七是完善法律责任,优化处罚措施。
公共场所可设置
噪声自动监测加强管理
对于广场舞扰民、机动车轰鸣“炸街”扰民等现象,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有何规定?岳仲明表示,草案作了以下有针对性的规定:在防止广场舞噪声扰民方面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合理规定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区域、时段、音量,可以采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等措施加强管理。违反规定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说服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同时,在治理机动车轰鸣“炸街”扰民方面规定,机动车的消声器和喇叭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禁止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以轰鸣、疾驶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违反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处罚。
三、广场舞扰民,或将罚款200—1000元!你怎么看?
对于广场舞,许多人是又爱又恨!有的觉得是运动锻炼的一种方式,只要有音乐、有场地,无处不风景;有的是恨之咬牙切齿,特别是休息不好的,一早一晚让人抓狂。
说实话,我并不反感广场舞。但如何来跳广场舞,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对于一些只顾自己爽快,不管他人死活,不分场合、时间,开个高音喇叭就开跳的;或者几个团队争风斗狠,互相把音响开到最大,让行人或居民无处安身的;或者明知扰民,不听劝阻,甚至想干嘛就干嘛,老子天下第一的,确需好好治一治了。
好在,现在有了具体的惩治法案!
12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岳仲明在全国人大法工委记者会上介绍,对近年来群众反映较多的广场舞噪声扰民等问题,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岳仲明介绍,在防止广场舞噪声扰民方面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合理规定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区域、时段、音量,可以采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等措施加强管理。违反规定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说服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其实,罚款惩治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管理者、组织者和个人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健康生活,需要多姿多彩,更需要和谐和美。
1.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方,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则,区域、时段、人数(目前疫情影响)、音量等,公约限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考验政府、小区居委,以及场所管理方的管理能力和协调智慧的。
2.组织者或个体可以改进设施设备,降低对他人的影响,比如现在有定向的音响,或者戴耳机(网上有报道过),都是比较有效果的。
3.最关键的还是要相互理解和体量。锻炼身体不是为了扰民,而是自我身心的愉悦。大家均不要站在对立面的角度去指责,应该在友好的气氛中达成共识。
最后,就是法律执行的问题。这其实才是最大的一个难点。涉及到执行层面,而且跳舞一个群体,如何来把握,不是定个标准那么简单的。
比如,如何来界定扰民?是老百姓一投诉就算吗?如何认定噪声超标?范围红线是怎么划的?如何让一群人认罚?光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算?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形成可行性的具体标准。
随着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我们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文明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四、“high到半夜”的广场舞,该让法律好好治治了
跳广场舞时不能只图自己一时的爽快,还得考虑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影响。
很多人都吐槽过的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一直都难以被根治。让人欣慰的是,对于这一现象,国家将会立法来治理。12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岳仲明介绍了相关情况: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拟对广场舞扰民等现象进行规制,草案有不少具有针对性的规定,对解决这一难题将发挥关键作用。
在广场舞乱象中,最令人不满的就是噪音问题。尤其是在夜晚,需要休息的老年人,专注学习的年轻人,很容易被广场舞噪音干扰。甚至有些跳广场舞的人,在高考前夜还放大音乐声量,跳个不停,考生的状态也因此受到影响。这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也曾被媒体频频曝光,堪称难以消除的“顽疾”。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回到法治的轨道上,以法律的力量约束人们的行为,并对那些公然侵犯他人权益者给予必要的惩罚。
过去,治理广场舞噪音难题在法律上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很多时候,如果有居民投诉广场舞噪音问题,相关部门一般也只能口头劝诫,很少会因此追究法律责任。另一个极端情况是,如果有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广场舞噪音的严重伤害,想追究相关者的刑事责任,又不太适用。刑法中只有环境污染方面的法条与之相关,但要将广场舞噪音定性为环境污染,也不太合适。因此,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法律,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在这次审议的草案中,有十分具体的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而且,它还提到广场舞的音量问题,并特别指出:“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要让一部法律真正“长出牙齿”,还需要拿出具体的惩戒办法。在这份草案中特别提到:“违反规定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说服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就目前来看,草案基本上考虑到了现实问题的各类情况,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治理广场舞噪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更多人会因此提高规则意识,清醒地认识到:跳广场舞时不能只图自己一时的爽快,还得考虑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影响。
当然,法律只是为我们的言行举止划定了一条底线,要想真正减少噪音污染,实现社区环境的安宁,还需要人们将法治观念内化为伦理公德,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凭借内心的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更多文明的广场舞,让邻里关系、社区环境更加和谐。要做到这点,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五、广场舞噪声扰民或拟条例处罚,这次真的管得住吗?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修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其中草案针对当前噪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分类管理,同时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广场舞噪声是民生问题中亟需解决的矛盾,但在广场舞噪声治理问题上,通常难以取证界定责任,广场舞噪声污染转瞬即逝,难以取得直接证据,在监测取证、界定责任、实施监管等方面都存在困难。
目前主要的治理方式有以下:
1. 广场由当地相关监管单位管理,每天定时定点开放,并对喇叭音量进行严格管控,违反则进行口头警告或罚款等方式;
2. 安装分贝监测大屏,当分贝超标时,监管人员将进行现场劝导或处罚;
3. 参与广场舞的人员佩戴耳机。
......
但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难以判定责任进行管控,以上办法仍然是治标不治本。
#静音舞场破解广场舞难题
目前广场舞噪声主要核心问题是噪声溢出,抓住核心矛盾并解决问题。
静境静音舞场基于定向声技术应用,让广场舞曲在指定区域发声,除指定区域外声音分贝大幅衰减,该技术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广场舞噪声扰民的问题。
不仅如此,在一广场有多个舞队的情况下,可以分区域播放音乐,区与区之间不会被对方的音乐声影响,很好改善广场公共秩序的和谐。
#静音舞场技术原理
如此神奇的新型声学黑科技是什么原理:
简单来说,定向声技术是通过参量阵声学技术,将声波凝聚为波束宽度极为狭窄的声柱,可以被控制在设备正前方的夹角范围内发声,像是“手电筒的光”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轻松将声音约束在指定区域,不让声音四处发散,也就从源头上解决了噪声扰民的问题。
静境静音舞场是在定向声技术上集合自主研发云声·云平台的运营方式,打造方便监管人员远程操控、中老年人适用的产品。
#静音舞场产品优势
01
有效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使用静境静音操场可以以最低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完成广场舞曲区域放送声音、区域进行管控,即在不打扰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又便于市民进行健身活动,让使用者、管理者都省心。
02
推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静境静音操场为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有利的必要条件,促进体育设备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支持全民健身活动顺利开展。
03
促进社区邻里和谐
静音舞场的应用规范了广场舞和集体活动的文明、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公共秩序与和谐的社会氛围。
静境静音舞场的出现展示了新时代科技赋能解决方案,在步入新时代的当下,我们生活的社会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各种群体的利益碰撞和摩擦也会越来越多,静音舞场很好解决两者之间摩擦,实现民生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