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硬核跨年演讲
12月30日,“中科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第二场直播再掀热潮,吸引近90万人次观看。截至目前,前两场直播观看人次超过130万。直播过程中,不少抖音网友留言表示,已第一时间预约第三场直播,开启硬核科普知识追更模式。
不同于首场直播以科学家分享为主的模式,第二场演讲邀请了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联动抖音科普达人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中国海洋学会研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李宗鉴,共同分享对“科学与新年”的感受与体会。
1、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在演讲中分享了中国恐龙的故事
演讲中,王原馆长讲解了恐龙和化石方面的科普知识,随即展开介绍了“中国恐龙五宝”(单脊龙、小盗龙、青岛龙、马门溪龙、禄丰龙)的特点以及它们被发现和命名背后的趣事。他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界普遍认为美国是世界上产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大约10多年前,随着中国国内发现的恐龙化石越来越多,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产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
“我国已经研究命名了330种恐龙,数量居于世界首位。而且我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年都在发现新的恐龙物种。”王原馆长介绍,根据保存的化石类型,恐龙化石可以分为骨骼化石、蛋化石和足迹化石三大类。目前,全国至少26个省市区都曾发现恐龙化石。
2、演讲现场,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特别准备了小实验,讲述声音背后的物理知识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则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秀”。演讲刚刚开始,他就用闪电为大家奏响了一曲《新年好》。陈征副教授解释说,所谓“音”,本质上是物体振动后的声波,通过介质传到我们的听觉器官后,我们就听见了声音。至于“乐”,则是指能够使我们感到愉悦的声音。虽然每个人对好听的定义各不相同,但综合来看,能够称为“音乐”的声音在物理上都有共同的特点:和谐。由此,他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用来定五音、分六律的“三分损益法”等与音乐相关的物理知识。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详细介绍了我国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领域的成果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袁岚峰副研究员,他的分享围绕量子信息展开。袁岚峰副研究员表示,生活中不少人对“量子”这一概念存在误解,实际上,量子就是离散变化的最小单元,而非某种具体的微观粒子。“比如说一个人上台阶,你可以上一个台阶、两个台阶、三个台阶,但是不可能上半个台阶。那么这个时候,一个台阶就是一个量子。”充分利用比喻、图示等直观生动的讲解方式,袁岚峰副研究员成功让原本艰深晦涩的量子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与此同时,他还分享了我国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绩。“2020年,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团队发布了一台名为‘九章’的光量子计算机原型机,轰动全世界。”相比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在某些重要问题上计算速度更快,这一特性也被称为“量子优越性”。我国是全球第二个真正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在量子计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4、中国海洋学会研学工作委员会李宗鉴委员介绍悬梯螺、车轮螺等“小众”贝壳
来自中国海洋学会研学工作委员会的李宗鉴委员,则将科普内容聚焦于小小的贝壳。在介绍完鹦鹉螺、悬梯螺、车轮螺等样子各异的海螺后,他特别讲解了贝壳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只见他拿起一块贝壳,轻而易举就砸碎了一块花岗岩。就在观众吃惊于贝壳的坚硬时,他解释道,当把贝壳的内部结构放大到足够大的精度时,就会发现贝壳内部与城楼墙砖十分相似,排列非常有序。“这种结构有多厉害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同等厚度的贝壳和同等厚度的人造大理石相比,最大抗压能力是后者的3000倍以上。”
5、圆桌论坛环节,几位嘉宾一起分享了自己对于科普的感悟和理解
演讲结束后,几位致力于科普传播的科学工作者一起畅谈起了“科学与新年”的关系。大家从天文历法引入,以新年愿望结尾,分享了自己对于科学知识普及的认识和展望。
王原馆长表示,科普工作不是简单的知识点传播,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大家找到自己喜欢的科学领域,产生探索欲。“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陈征副教授、袁岚峰副研究员、李宗鉴委员在本职工作外,还是备受粉丝们喜爱的抖音科普创作者。对这一话题则更加熟悉。
过去一年多,陈征副教授上传的科普短视频累计播放近两亿次,他感触自己收获颇多:“科学传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与人的共情。短视频平台马上第一时间就能看到用户的反应,这一点很打动我。”
袁岚峰副研究员则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疑惑:“我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自己一条讲解量子力学的视频为什么播放量会超2000万次,为什么大家对于用量子力学来解释世界上为什么存在固体会这么感兴趣。”他认为,做科研好比作曲,做科普就像演奏,大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整个科学事业发展都有好处。
李宗鉴委员结合自己的科普经验,特别强调说,“做科普数据必须严谨,态度必须严肃,但是我们方式可以活泼可爱一点,让大家觉得舒服一点。”
据悉,第三场跨年科学演讲将于12月31日晚7点半正式开讲。抖音搜索“中科院跨年演讲”,或进入新上线的抖音学习频道,即可找到演讲入口。届时,将由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为大家讲解:一元二次方程与规范场论的关系。
一、中科院硬核跨年演讲火了!3天260万人次观看:专家“拖堂”讲科普
比起看跨年演唱会、围观烟火灯光表演,通过听一场科学演讲的方式来跨年,是不是很独特也很酷?
29日晚19点,中科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第一场在“中科院物理所”抖音直播间开讲,最终有超40万人收看了直播。随着网络传播以及观众口口相传,第二场直播观看人数翻番,近90万。
今晚的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数达到130万,主讲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研究员甚至兴致高涨,比原定时间“拖堂”快一小时,大家依然热情不减。
据悉,本场曹则贤演讲主题是《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
第一场中,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将视线投向了浩瀚的宇宙,在回答小观众提出的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问题是,他分享说,两个月前澳大利亚科学家监测到了一个频率为982兆赫的宇宙信号,目前已排除人为干扰,“或许这就是来自其他文明的一次呼唤。”
第二场中,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在演讲中分享了中国恐龙的故事,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特别准备了小实验,讲述声音背后的物理知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详细介绍了我国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领域的成果等。
二、宇宙中有没有外来文明? 中科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首场很硬核
“980万兆赫的信号,或许就是来自其他文明的一次呼唤。” 12月29日晚7点,“中科院2022年跨年科学演讲”准时在“中科院物理所”抖音直播间正式开讲。首场演讲中,中科院院士武向平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宇宙大爆炸的奥秘,并详细回答了来自贵州天眼小镇小朋友的提问: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蔡韬、关义新、张伟等三位科学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过去一年中科院最重要的创新成果。
超40万人次观看了这次直播。两个多小时的知识盛宴中,全国各地网友踊跃打卡,在评论区里讨论演讲中分享的前沿知识。12月30日、31日晚7点,还有两场科学家演讲,用硬核科普知识陪大家迎接新年。
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在天文学家眼里,宇宙还是一个婴儿,还在长大
29日晚的演讲伊始,武向平院士就将视线投向了浩瀚的宇宙。“25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起了‘宇宙’这个名字,至今为止,这个定义都还是准确的。宇是上下四方,宙是古往今来,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加起来的总和。”由此,他引出了“宇宙究竟有多大”的问题。他解释说,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尺度只有453亿光年大小,超过453亿光年距离之外或许仍是宇宙,但已经超出当下人类的可见范围。
紧接着,武向平院士讲解了历史上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宇宙曾发生大爆炸的。上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中发现,远处的星星正远离地球而去,而且去得越远跑得越快。由此,科学家们判断,宇宙正处于膨胀中,并据此发展出宇宙大爆炸理论。他提到,时至今日,普通人仍能在旧式天线电视的雪花闪烁中发现大爆炸留下的“噪音”。
在回答来自贵州天眼小镇益童乐园大塘站点小朋友提问时,武向平院士介绍了科学家对于宇宙中有没有其他文明的探索。武向平院士分享说,两个月前澳大利亚科学家监测到了一个频率为980万兆赫的宇宙信号,目前已排除人为干扰,“或许这就是来自其他文明的一次呼唤。”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蔡韬:我们通过人工设计的方式,重新走了一遍自然进化
武向平院士的演讲结束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蔡韬以《变废为宝:从二氧化碳到淀粉》为题,介绍了人工合成淀粉取得重大突破背后的故事。蔡韬副研究员总结说,探索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本质上是用几年时间走过了自然界长达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他介绍,目前该项技术还处于实验室水平,未来或许能在农业生产、工业减碳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帮助我们更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研究员关义新:经过近20年的探索,保护黑土地成为可能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研究员关义新从“黑土是我国耕种的大熊猫”这一话题引入,进行了名为《“用好养好”东北黑土地》的演讲。关义新研究员提到,东北黑土地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所调出的商品粮更是占全国三分之一份额,“我们大家吃的米饭,三碗中就有至少一碗是来自东北黑土地”。因此,防止黑土地进一步退化、恢复黑土地肥力成为过去几十年科学家研究的重点。目前,通过保护性耕种、作物轮作等技术,黑土地正在逐步恢复中。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空间实验室阶段,还有数千个实验项目正在规划中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是最后一位演讲的科学家,他和武向平院士一样,将视野投向了浩瀚宇宙。在张伟研究员《精彩纷呈的太空科学实验》的演讲中,他详细介绍了天宫空间站中设计的各种科学实验。其中既包括研究重力如何塑造地球生命的生物实验,也有探索金属无限可能的材料实验。这些实验不仅设计酷炫,还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突破,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改变。
原定晚上9点结束的首场直播,在科学家和网友们的热情下,“拖堂”了近15分钟。主持人宣布结束后,不少网友仍意犹未尽,在评论区为本场直播点赞鼓掌。有网友表示,虽然有很多内容自己还听不懂,但依旧被几位科学家生动有趣的讲解吸引,更有网友这样评价这场直播:可能是知识含量最高的跨年演讲
据悉,此次中科院跨年科学演讲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科院物理所联合抖音承办。
三、院士、专家、科普创作者齐聚 中科院硬核跨年演讲
12月29日至31日每晚19点到21点,“中国科学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将在“中科院物理所”抖音直播间开讲。该活动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抖音联合承办。</p><p>用户在抖音搜索“中科院跨年演讲”,或者关注“中科院物理所”抖音号即可进入直播间观看。期间,中科院院士、各学科科研专家、抖音科普创作者将共同登台,为大家解读过去一年我国前沿科技成果,分享科研、科普幕后的故事。
本次跨年演讲活动共分为三个主题。12月29日,由中科院院士武向平领衔,为大家讲解目前宇宙学最前沿知识,紧随其后的是蔡韬、关义新、张伟等三位科学家,带来中科院2021创新成果大赏。30日,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将联动抖音科普达人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中国海洋学会研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李宗鉴,共同分享对“科学与新年”的感受与体会。31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将从一元二次方程切入,深入讲解规范场论等物理知识。
中科院此前已连续两年举办跨年演讲活动,初衷是通过专题演讲的方式进行科学传播,激发公众对于科学兴趣,拓展知识面,从而领略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这次与抖音跨界合作,是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中科院物理所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领域创新尝试的延续。2018年,中科院物理所作为第一批科普创作者正式入驻抖音,截至目前积累粉丝近200万,是名副其实的“科普界网红”,曾创下一条视频涨粉过百万的记录。这条火遍抖音的视频正是截取自演讲嘉宾曹则贤的一次公开授课,最终获赞超过250万,也让“中科院物理所”成功破圈。通过短视频,科学家们把原本高深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拉近了大众和物理的距离。受益于这些科学家的尝试和坚持,硬核科普知识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新流行。
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视频直播为普通用户提供了近距离与科学家沟通学习的机会,让“高大上”的科学知识变得十分“接地气”,有利于科普内容的传播。未来,抖音将联合更多科研机构,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科普内容。
相关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自然科普类视频累计播放量达330亿次,环比增长144%;有7亿人次为相关作品点赞,环比增长97%。在抖音知识视频评论区,出现136万次“学到了”的感慨,和254万次“懂了”的欣喜。
网友评论:
中国科讯 :感谢大家关注本次科学跨年
中国科讯 :王雪纯说的是,开耳窍
中国科讯 :感谢曹老师,连续三个多小时
中国科讯 :可以称之为诺奖之歌了
中国科讯 :直播结束之后没有回放,剪辑之后会重新上传
中国科讯 :驴拉磨,走的是直线
中国科讯 :不负责任的剧透,可能很多博士生都听不懂
另一颗也是枣树 :这种分享应该多做一些,启迪学生很好的效果!
白鹿视频 :这是武院士在中科院跨年演讲的抖音直播,今天有袁岚峰等科普达人,明晚7:30在@中科院物理所 的抖音号还会开播。
白鹿视频 :有关外星人的四大谣言:FBI解密文件证实其真实存在?O有关外星人的四大谣言
啊王在发博 :还要上班吗
憨了吧唧吧唧 :好家伙这
小猫的猫神梦想 :银河系有超过上千亿个像太阳系一样的恒星系,而我们的宇宙中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有至少上千亿个,地球上生命多种多样,宇宙中的生命更是无限可能。
旖蒙 :霍金说不要去试图找外星人,万一人家科技高度发达来侵略地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