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 2022年1月1日RCEP对10国生效

2022-01-03 12:23 浏览:199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2022年1月1日RCEP对10国生效。】1月1日 ,RCEP开始生效,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正式开始履行义务,这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启动运行,也为中国经济迎来了开门红。其中,我国与日本是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RCEP共计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5国以及东盟10国。目前,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
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

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

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

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

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
 
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
 
1月1日 ,RCEP开始生效,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正式开始履行义务,这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启动运行,也为中国经济迎来了开门红。其中,我国与日本是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广东惠州一家生产汽车线束的企业,每年都要从日本进口大量塑胶类组件和继电器,之前这两类产品的关税税率为10%,RCEP实施后将可以每年为企业节省关税70万元,15年后关税降为0。
 
据了解,RCEP成员中,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进口来源地,2020年进口额超过90亿美元。
 
1、多个粤企今日凌晨收到首批RCEP项下原产地证书
 
今日零时,伴随着新年钟声敲响,来自广州市南沙自贸区的沙多玛(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收到了全国首批、全省首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项下原产地证书,同批签发的还包括为广州开发区企业爱丽思生活用品(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市新力实业有限公司、广州今桥珠宝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出的RCEP项下原产地证书。
 
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的生效会给国际贸易市场带来哪些变化?广东外贸企业将如何乘上东风把握机遇?对此,羊城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2、企业进口出口双向获益
 
RCEP共计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5国以及东盟10国。目前,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根据协定规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对已正式提交核准书的10国生效。
 
“RCEP是一项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贸易协定,符合我国当前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向。”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表示,RCEP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减让关税力度较大,协定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其次是原产地规则的安排有利于15个成员国更好地配置资源、布局生产。
 
“比如,广东有很多制造企业,关税减让可以让企业更好地降低中间品的贸易成本,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率都有好处。”毛艳华分析称,RCEP促进通关便利和关税降低,跨境电商、生鲜电商等新兴产业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家在外贸领域深耕25年的广东企业,卓志集团几乎与RCEP所有成员国都有贸易往来。卓志集团副总裁李岩认为,RCEP生效后将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海关通关手续、贸易便利化。国家间的通关流程简化和时效缩减,也有利于中国品牌出海及品牌化建设。
 
在李岩看来,RCEP生效后,区域内各国的资源流动、技术合作等都会更加便利,可以最大程度释放区域内市场潜力,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来说将是巨大的机会。
 
3、中日首次建立自贸关系
 
此次通过RCEP,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自贸关系,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历史性突破。RCEP生效后,中日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将分别达到25%和57%。同时,86%日本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88%中国出口至日本的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爱丽思生活用品(广州)有限公司相关责任人透露,预计RCEP生效后,该公司每年出口日本的产品可节约关税约190万元人民币,从成员国购入原料可节约关税约58万元人民币。
 
“RCEP生效之后,我们从相关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相关商品的关税降低后,企业的生产制造经营成本也降低了,能够缓和高性能产品由于部分国际取材需要进口而造成的成本劣势。”沙多玛(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丙烯酸酯主要出口日本,全年累计货值1287万美元。RCEP生效后,该产品预计全年可节约关税229万元人民币。
 
“由于进口和出口双向打通,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亚洲特别是东亚各个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不用再舍近求远,彼此都减少物流成本支出,也相应地促进了亚洲经济繁荣。”沙多玛负责人说。
 
4、共享中国市场发展活力
 
“RCEP成员国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大,市场广阔,可以为15个成员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毛艳华看来,中国是15个成员国中最大的经济体,拥有巨大的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RCEP成员国中的东盟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可以借助RCEP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
 
毛艳华还提到,RCEP成员国中,不少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有紧密的贸易联系,未来,大湾区可以更好地依靠RCEP来加强跨境贸易合作,构建区域价值链,更好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水平,服务构建发展新格局。
 
对于进出口企业,毛艳华建议,企业要加强了解RCEP相关规则,更好地进行生产布局。“企业可以通过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来进一步了解这些经贸规则,了解清楚新规则落地会对企业产生哪些影响,更好地享受到关税减让、原产地规则、通关便利等政策带来的红利效应。企业也可以加强谋划布局成员国市场,开拓海外业务,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RCEP推动了区域内要素、产品、服务和资金的自由流动,亚太区域供应链存在深度调整的可能性,广东更要通过自身的产业升级,通过提升质量、服务、品牌、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在产业链的站位。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RCEP将使消费者可以用较低的支出享受到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此外,后续各国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如免签、落地签以及配套的旅游、餐饮等消费优惠)也会让国人的出国旅行更加便利、花费更低;并且将降低本国劳工出国就业的门槛,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劳动力流动。

什么是RCEP?

(一)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都进入了有生以来带2字最多的年份——2022。更多的2222,我们是不可能看见了。
 
站在2022年的第一天,我们必须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大变局开始了。
 
这一天标志性的事件,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诞生了。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
 
我之前就说过,这是一个改变格局的重大事件,对中国来说是这样,对东盟来说是这样,对日本来说,更是这样。
 
简单看一下数据吧。
 
rcep,涵盖了东盟10国:
 
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文莱。
 
还有东盟外五国:
 
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总人口高达22.7亿,
 
gdp有26万亿美元,
 
总贸易额5.2万亿美元,
 
都占全球的三成左右。也就是说,rcep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有韩国媒体预测,rcep生效后,韩国出口到印尼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有望从目前的40%降为零。有国际知名智库测算,到2025年,rcep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gdp分别比基线多增长10.4%、2.6%、1.8%。
 
在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之际,这个历史性自贸区的诞生,不仅是东亚合作的重大里程碑,也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一次重大胜利。
 
对中国而言,毫无疑问,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当年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实现腾飞的重要一步。现在,则是另一个关键一步。作为rcep中最大的经济体,rcep将给中国更多的海外市场机会,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的中国机会。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这种自贸区,都是美国在主导。但时代也确实变了,世界也看到,现在没有了美国,rcep运行反而更顺畅。
 
当然,剧变还在继续。
 
中国不仅仅是rcep中的重要成员,而且,中国还在积极加入cptpp。
 
我一直积极主张中国加入cptpp,道理很简单,这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美国退群了,没有了美国,
 
cptpp就少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至于cptpp一些条款的约束,我们要认真想一下,越南都能加入,中国又何惧之有?而且,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如同当年加入wto,事实上倒逼的是中国开放,而不是对中国经济的削弱。
 
所以,我们就看到:原来tpp成立,剑指中国,中国多少有点被动;但现在,中国反将一军,一举化被动为主动。
 
高超的大国外交,就是敢于主动出击,将强敌化为朋友,甚至帮助强敌制定规则。
 
什么是谋略?
 
这就是谋略。
 
什么是外交艺术?
 
这就是外交艺术。
 
(二)
 
大变局还在继续,我们可以听到格局裂变的吱嘎声音。
 
在德国,人们16年来第一次看到了新面孔,不再是默克尔大妈,而是新总理朔尔茨发表新年贺词。
 
朔尔茨自己就感慨:“今天,发生了无数变化的这一年即将走到尽头,其中包括一个小变化——今晚我以总理的身份发表新年致辞。”
 
德国是欧盟的领头羊,人换了,原有的关系,既定的模式,就打破了。德国的重大变化,不可避免,影响到世界格局。
 
美德(欧)关系、
 
俄德(欧)关系、
 
英德(欧)关系、
 
德法(欧)关系,
 
当然,还有中德(欧)关系,怎么走,世界都在看。
 
里面肯定有剑拔弩张,有虚与委蛇,有相互攻防,也不乏激烈斗争甚至摊牌。
 
欧洲向何处去,关系的也不仅仅是欧洲的命运。
 
具体到对华关系,王毅在2021年最后一次访谈中就感慨:欧洲在对华政策上似乎存在某种“认知分裂”。很难想象,一方面同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又把中国定位为制度性对手,这样的逻辑不仅对中欧关系造成了干扰,其实也给欧洲朋友自己带来了困惑。
 
这说的是欧洲国家的撕裂,有些希望积极发展与中国关系,但也有一些国家,比如立陶宛,为了给美国献投名状,各种挑衅中国。
 
德国内部就不存在类似问题吗?
 
刚刚看到,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总裁博乐仁(roland busch)就警告,德国新外长不要寻求与中国对抗,而是要采取“更尊重的态度”。
 
道理也很简单。
 
博乐仁的话说:“中国确实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国家。20年来,中国使10亿人摆脱了贫困,造就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阶层。”
 
而且,如果通过对抗性政策,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那对不起,这“可能会导致我们无法再从中国购买太阳能电池,届时德国的能源转型也就被终结了”。
 
毕竟,中国已经不是以往的中国了。
 
当然,德国也已经不是以往的德国了。
 
不可能没有摩擦,我们对这一点,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当然,对德国来说,比中德关系更紧迫的,还有怎么协调德法关系,怎么对付英国的折腾,怎么解决与俄罗斯的冲突,怎么处理与美国的矛盾……
 
16年的默克尔时代结束了,英国也彻底脱欧了,波兰还在闹情绪,战争阴影笼罩,古老的欧洲大地,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2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
 
上面两件大事,只是2022年一系列大事中的引子。
 
不寻常的2022,我们将见诸一系列重大的事件。
 
1,更多的人将死于新冠,这是残酷的现实;疫苗会发挥作用,但病毒不会消失。
 
2,更多战争将在中东、非洲等地爆发,说不准,乌克兰危机,就会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冲突。
 
3,恐怖组织卷土重来,我们已经在非洲看到了警讯,也不排除欧洲,更多更大规模的恐怖主义事件。
 
4,美国将进一步撕裂,作为弱势总统的拜登,很可能的,在中期选举中沦为跛脚鸭,也不排除美国出现滞涨危机。
 
5,普京更不是善茬,俄美之间,俄欧之间,肯定有各种斗争交锋,国际格局在颠覆性裂变中,也不排除戏剧性的变化。
 
6,夹杂在大国之间,当然也不乏一些跳梁小丑,各种投名状。大家也看吧,小丑就是小丑,最后出丑的是自己。
 
7,民粹主义加剧,一些国家继续撕裂,内战、内耗、内卷,人们在苦难中煎熬。
 
8,气候危机加剧,大自然正在加倍报复人类的破坏,我们将目睹更多的灾难。
 
9,疫情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交织在一起,一旦突破临界点,就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危机,在一些国家,很可能的,政府被颠覆,最后是万千人头落地……
 
有些可以预测,有些我们永远不可预测。
 
这个世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是永远的利益。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好最坏的打算。
 
当然,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应该也就在未来几年,中国gdp将历史性超越美国,重回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位置。这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但我们更要看到,这个世界的剧烈变化,看到变化中的机遇,更有一个又一个陷阱。
 
有不少更是直接针对中国的陷阱。2021年就有不少,2022年更不会少。
 
棒杀中国是杀,捧杀中国更是杀。
 
1000年前,苏东坡在《晁错论》中就曾这样警告: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领导人应该很喜欢这一句话,他在讲话中也多次引用。简单翻译就是:天下的祸患,最难以解决的,莫过于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隐患。
 
这其实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越是这个时候,中国越是要清醒,要有定力。但正如我昨天说的,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中国,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中国,一个永远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中国,必定是一个可爱的中国。
 
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
 
2022年第一天,新的大变局开始了,我们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