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称北溪事故蓄意破坏嫌疑增加
10月3日,瑞典检察院宣布封锁“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附近海域,并展开刑事调查。
经过3天的调查,瑞典检察院6日表示,通过对案发现场的调查,此次泄漏事件属于“蓄意破坏”的嫌疑增加。
瑞典检察院办公室6日发布消息,决定解除“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泄漏地区周围的封锁,称现场调查已经完成。
负责初步调查的瑞典检察院检察官表示,可以确认瑞典专属经济区内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附近发生了爆炸,对天然气管道造成了破坏。通过对案发现场的调查,瑞典方面认为管道遭人为蓄意破坏的嫌疑增大,接下来将对这些嫌疑进行进一步调查。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6日表示,俄罗斯没有被邀请参与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的调查,俄方认为,这样的调查无法做到客观公正。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 佩斯科夫: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外交渠道被告知,俄方不会受邀参与调查。我们也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了意见,我们对此深表遗憾。我们认为,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是不可能进行客观调查的。
1、瑞典:发现爆炸证据,“北溪”遭蓄意破坏嫌疑增大
据路透社报道,瑞典安全局当地时间10月6日表示,在现场调查后,该部门发现了“北溪”管道泄露点曾发生过爆炸的证据,这增大了管道泄露是由于“遭到严重蓄意破坏”的可能性。
“在完成现场调查后,瑞典安全局可以得出结论,位于瑞典专属经济区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曾发生过爆炸”,瑞典安全局表示,证据表明,“北溪”管道遭到大面积损毁,该部门已经从现场取回一些材料进行分析,这“增加了对(管道被)蓄意破坏的怀疑“。
瑞典海军发言人亚当松(Jimmie Adamsson)称,瑞典海岸警卫队和海军进行的现场调查涉及无人潜航器,“管道位于70至80米的深度,在这样的深度使用无人潜航器是可能的”。
9月26日至28日,位于丹麦水域附近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先后被发现至少4处泄漏。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家称,气体泄漏的区域发生了两次水下爆炸,几处泄漏点的位置都十分接近。挪威研究人员表示,泄漏事故或导致至少80000吨甲烷被释放到海洋和大气中。
消息传出后,引发欧洲各国恐慌。美媒直言,此次“前所未有的”事故,让本就气荒的欧洲各国冬季前获得俄气供应的希望彻底破灭。目前,欧洲各国正在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能源危机。
“北溪1号”管道于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北溪2号”管道去年建成,走线与“北溪1号”管道基本平行,目前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通过管道向23个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
德国、丹麦、瑞典已经就事故原因立案调查。俄罗斯方面曾呼吁多国协调开展调查,但遭到拒绝。
瑞典司法部长10月5日回应称,瑞典不可能让其他国家参与本国的刑事调查。丹麦外交部长科福德6日也指出,调查工作由丹麦、瑞典和德国三国警察领导的工作组负责。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6日表示,俄方已通过外交渠道获悉无法参与调查,“目前没有计划要求俄罗斯方面参与调查”。他补充说,俄方已明确回复:没有俄罗斯的参与,事故调查不可能客观进行。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同日也表示,俄方将坚持进行包括俄官员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内的“全面和公开的调查”。她强调:“不允许(管道)所有者见证调查,意味着有一些事情将被隐藏。”
此前,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Nord Stream AG)曾表示,由于瑞典和丹麦警方正在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进行调查。一旦警方的调查结束,泄漏点附近海域的封锁解除后,运营商将会对管道受损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瑞典海岸警卫队发布视频显示,泄露海面大片区域泛白
经初步调查,各方均认为管道泄漏“可能是蓄意破坏”,不排除事件是“国家行为体”所为。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各方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
此前有乌克兰官员和美媒将矛头对准俄罗斯,称事发前曾在事发海域周边观察到俄罗斯海军支援舰艇;俄方予以否认,并暗指美国和北约参与其中。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SVR)局长9月30日对记者称,他们已掌握的信息表明:西方参与了对“北溪”管道的破坏活动。俄总统普京同日指出,他认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制造了这些爆炸,因为“谁会从中受益,谁就应该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称“北溪”管道事故是“巨大的机遇”。对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布林肯实际上暴露了美国及其北约伙伴袭击“北溪”管道的动机。
2、谁是北溪管道爆炸幕后凶手?搞破坏要满足3个条件,美国嫌疑最大
9月26日至今全球高度关注“北溪1号”与“北溪2号”管道爆炸案,通过这段时间中外媒体的报道,也可以对“北溪”管道爆炸案这一事件有基本了解,而此事也透露出诸多信息。
首先,目前,对“北溪”管道爆炸案定性一事,美国、欧盟、俄罗斯、英国一致认为这是人为破坏的结果,这也就意味着不是由于某种地理原因,也不是由于波罗的海某种地壳运动造成的自然损害。
其次,一旦定性为人为破坏的结果,这一问题就更为严重,意味着有某一方在背后干了这件事,而其目的与动机也值得探究。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会有动机,即使人的行为往往在瞬间做出,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那也是潜意识在起作用。因此,围绕“北溪1号”与“北溪2号”管道爆炸案这一重大事件,必然是一场蓄意行为,目前需要分析到底是谁要破坏“北溪1号”与“北溪2号”管道。
第一种声音指责这是俄罗斯所为,主要以英国舆论为代表,英国《卫报》认为,这是俄罗斯上演的一出苦肉计,通过炸毁或制造“北溪”管道爆炸案,直接切断对德国的天然气供应,最终逼迫德国乃至欧盟屈服于俄罗斯的外交胁迫。
第二种声音主要来自俄罗斯,俄罗斯认为“北溪”管道爆炸案主要是美国干的,由于美国不想让欧洲于俄罗斯达成协议,因此要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钉下钉子,彻底使欧洲与俄罗斯对立。还有一种声音虽然目前没有登上各国头条,但细心的观察家认为也存在这种可能,其他第三方势力做了这件事。第三方可以包括波罗的海三国这些小国,或者也包括诸如恐怖主义势力等其他势力。通过在波罗的海制造“北溪1号”与“北溪2号”管道爆炸案,让欧洲大陆彻底乱起来,如此一来就可以浑水摸鱼、乱中取胜。
第一,美国与英国认为,这是俄罗斯上演的苦肉计。按照美国人的说法,俄罗斯企图通过爆炸案使“北溪”管道彻底瘫痪,进而进一抬高国际天然气的价格,以此弥补俄罗斯目前遭到西方制裁后的财政亏空。按照美国、英国的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俄罗斯真想抬高全球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不必用这种最粗暴且容易引起众怒的方式给自己脸上抹黑。“北溪1号”与“北溪2号”管道的总阀门就掌握在俄罗斯手上,俄罗斯只要关闭阀门或控制流往欧洲的天然气流量,同样可以达到兵不血刃的结果,不一定要采取爆炸方式达成这一目的。
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按照美国、英国的逻辑而言,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说法,实际上也就表明,在“北溪”管道爆炸案中,俄罗斯是清白的。在“北溪”管道爆炸案发生后,俄罗斯的行动相当迅速,立即要求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北溪”管道爆炸案,这也就意味着,俄罗斯主张在联合国框架范围内成立多国参与的调查组,共同调查“北溪”管道爆炸案。从俄罗斯的行动而言,如果真的像美国、英国所言是俄罗斯自己干的,也不必拿到联合国讨论,让联合国主持这次调查事件,因此,美国、英国表示是俄罗斯干的,是俄罗斯上演的苦肉计,这种说法只能听听而已。
第二,目前又有一种声音认为是美国干的,美国此举主要想达成两大目的。
一、给俄罗斯施加巨大压力。9月23日至9月27日乌东地区的四州举行公投,目前公投结果已经出炉,绝大多数乌东人民愿意加入俄联邦,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无法接受这种结果,但又不敢直接出兵乌克兰,与俄罗斯决一死战,因此只好采取这种指东打西的战术给俄罗斯添堵。美国直接炸掉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管道,如此一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没有办法继续流往欧洲。
二、当然要剑指欧洲大陆的核心国家德国。德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欧洲经济的重要引擎与“扛把子”,在此次俄乌冲突中,尽管朔尔茨代表的德国政府保持与美国亦步亦趋的政策,但与美国的想法仍有一定距离。尤其是目前美国整处于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之下,收割全球“韭菜”是美国早已制定的国策,中国已经筑起严防死守的堤坝,并且手握1万多亿美债的金融炸弹,美国要想对中国下手,基本只能是血本无归。如今美国唯一能够收割的只有欧洲,而欧洲经济的主力便是德国,美国炸毁德国最需要的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管道连线,可以让德国在经政治层面彻底站在美国一边。同时又能够对德国经济造成巨大伤害,让德国制造业被迫流出德国乃至欧洲,最终回到美国,这可能是美国在背后搞的鬼。
以目前关于“北溪”管道爆炸案的舆论而言,幕后凶手是美国的声音正在逐渐成为主流。昨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表示,2月7日拜登总统公开表示,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国将会对“北溪”管道下手。如今拜登果真像预言家一样,在俄乌冲突200多天以后,终于发生了“北溪”管道爆炸案,扎哈罗娃直接叫板拜登,请他出来走一步,为大家说明一下。
第三,还有观点认为,除了美国与俄罗斯以外,还有一股看不见的暗网力量作为第三方在起作用。这一暗网力量也许是国际恐怖主义,也许是其他蠢蠢欲动的国家,比如波罗的海国家对俄罗斯本就充满仇恨。在乌东四州公投决定并入俄联邦后,作为苏联曾经的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波罗的海国家深深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巨大压力,在生死存亡面前真的可能铤而走险。因此,无论是国际恐怖主义还是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波罗的海三国,都有可能与这件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次,分析这起事件的性质可以发现,这就是一场人为的蓄意破坏行为,对目前流行的三大主要观点做出简要评述后,还需要分析最主要的问题。一个人要想干成事,不仅要有想法,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还要拥有能够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要想对波罗的海深海之处的“北溪”管道线进行破坏,不是一般人、组织或国家能够干得了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满足相应条件。
第一,当年铺设“北溪”管道时,在经过波罗的海之际,俄罗斯、德国以及所有的参与方都对地形条件进行了相当精准的勘测。管道铺设之地也是比较安全的地方,在管道铺设过程中本身也做好了相当完备的自保措施,因此,从管道本身坚固的防护性角度而言,没有足够能力的人干不了这件事。
第二,波罗的海非常狭长,是长靴型的海峡,“北溪”管道从俄罗斯、芬兰一直延伸至波兰、德国,所经之处都处在沿岸国家的监控中。俄罗斯、芬兰、瑞典、挪威、波兰、德国都是“北溪”管道铺设海面的沿岸国家,对海面与海底的相关活动一定了如指掌,毕竟这是狭长的海洋地带,因此,想要躲过这么多力量的监测,没有几把刷子做不来。
第三,想在躲避沿岸国家监测的情况下深入海底,并安置炸弹引爆“北溪”管道,要想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如果没有强大组织支撑也办不到。
因此,如果按照相关条件而言,地理条件决定了能够精准找到“北溪”管道的薄弱环节,同时又能躲避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监测。最终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海底,进行针对性破坏行为,一般国家做不到,如果拿这三大条件衡量目前舆论场上地三种主张,美国的嫌疑当然最大。按照谁得益最多谁嫌疑最大的逻辑,此次“北溪”管道爆炸案发生后,尽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这起爆炸案对各方都不是好事,要求进行严惩与调查,但最起码美国有两件事无法对外界交代。
一、2月7日拜登公开表示,如果俄罗斯要攻打乌克兰,美国将对“北溪”管道下手,这是拜登公开的表态,扎哈罗娃要求拜登进行澄清。
二、6月美国海军曾经举行过模拟海底爆炸演习。更主要的是,9月26日丹麦等国观测到“北溪”管道爆炸案后,美国海军曾在这片海域活动,按照目前的最新数据,当时活动的区域距离“北溪”管道爆炸中心地带只有30公里,如果按照刑侦中“谁在场谁嫌疑最大”的原则,美国必然跑不脱。
最后,目前事情还没有正式进入调查阶段,一切都属于猜测,但此次人为制造的“北溪”管道爆炸案,必然会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一,从政治道德层面而言,为遏制某一国家,收割某一大陆的“韭菜”,有的国家已经到了丧心病狂、毫无底线的地步。此次“北溪”管道爆炸案明显与俄乌冲突有密切关联,在战场拿不到东西时,却用这种捞偏门的下三滥手段企图实现自己的野心,不得不说,在未来的国际斗争中,有些国家做出的无底线、冲破人类政治道德底线的事一定会层出不穷。
第二,能够对重大民生工程进行人为的蓄意破坏,也表明有的国家正在进行战争谋划,对于很多拥有大型工程的国家而言,不得不说是危险信号。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工程群,三峡大坝及遍布各地的水电站都十分关键,一旦发生最坏结果,对中国造成的伤害将无法评估,因此,“北溪”管道爆炸案也使中国必须提高警惕。
3、俄要抓破坏北溪管道凶手,多方证据指向美英,美国天然气价格上涨
距离俄罗斯燃气运输管道”北溪-1”和”北溪-2”同时出现泄露,已经过去了快十天。据央视10月4日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北溪”管道出现泄露之际,美国恰好提高了其国内液化燃气的价格。似乎要大卖一场。佩斯科夫没有透露到底谁才是破坏管道的凶手,但他强调,部分国家拥有蓄意破坏管道的军事技术能力。
美英
据悉,“北溪“管道异常坚固,由各种合金组成外层附混凝土包裹,除非恶意使用数百公斤的炸药,才能破开洞口。时任美国国防部高级顾问的退役上校格拉斯·麦格雷戈受访时称,“北溪“泄露事件可能是英美所为。
俄《新闻报》也发表消息称,“北溪“管道泄露的前一夜,俄罗斯飞行雷达网站检测到一架美军直升机在管道附近飞行。
早在俄乌冲突开始时,拜登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果俄罗斯攻进乌克兰,”北溪-2”管道将会被”终结”,白宫否认此番言论是要摧毁管道,但遭到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反驳,强调白宫的明确意图就是”终结”而非”不允许运行"。
俄气燃气管道
从国内燃气涨价和白宫此前的言论,加之美军确实有这个能力完成海底精准爆破,美国可谓头号嫌疑犯,但其他国家也存在嫌疑。
波兰
北溪出事的地方,也存在另一条管道——波罗的海管道,途径挪威、丹麦、波兰,两条管道存在交叉地带,但有意思的是,这条新管道恰好在北溪出事后运行,波兰总统和总理还有挪威的总统和总理,都曾视察过波罗的海管道,本预计在2023年1月份开始运营的管道,11月就可以投入运行。
拜登曾宣称让管道end终结
俄罗斯向欧洲输送燃气的管道共计五条路线,分别是北溪-1、北溪-2、亚马尔管道、蓝溪、南溪,由北向南分布,中线和下线途径乌克兰和土耳其。五条管道线同时输送燃气量,累计起来约175个英热单位,除去北溪1和北溪2,以及途径乌克兰的亚马尔管道,俄气整体输送能力的一半被暂停。
届时,欧洲的能源安全结构在地缘政治上的地位将发生微妙的改变。假设波罗的海管道如期完工,北溪无期限陷入停摆状态,且波罗的海燃气输送量比北溪略有盈余,波兰将在欧洲能源安全结构上获得全新的地位。
加之,波兰作为区域性的次强国,在军事上有一定实力,如果冬季波兰真的从北海开通新的管道线,德国或将有求于波兰,以弥补国内燃气空缺,波兰国家地位将直线上升。
目前来看,欧洲方面呼吁调查的声音不小、但动作不多。俄罗斯方面,直接提起了恐怖主义的公诉,将使用国家安全机器调查此事。假如美国同意调查,德国也会积极参与,毕竟,被波兰卡脖子输送燃气,将间接导致德国在中欧地区”燃气枢纽”地位的下降。
如果联合调查迟迟不推进,而波兰大张旗鼓地开工大吉,后者将遭受更多非议。一切还有待时间的论证。
网友评论:
海菜1314 :到底是谁干的啊,别又成罗生门
鸿鹄之志xm :我也知道是人为破坏的,还需要你调查
钟雅琴姐姐的小粉丝 :大家都知道是老美干的,只是迫于他的淫威
路遇大铁板 :调查这么几天就得出来蓄意破坏这个结论
wwab991 :调查个寂寞
是外人ChY :大家都知道是老美干的,但调查结果显示是俄罗斯干的,有图有证据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