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产手机老是发烫?手机发热发烫原因解析2024

2024-10-09 20:33 浏览:244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1. 电子计算装置的计算能力的提升,本身也意味着功耗的增加。智慧手机和我们的电子计算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从不要散热器,到有散热器,再到散热器上加风扇,再到甚至更Geek的热管散热,液体散热等等……伴随着

1. 电子计算装置的计算能力的提升,本身也意味着功耗的增加。智慧手机和我们的电子计算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从不要散热器,到有散热器,再到散热器上加风扇,再到甚至更Geek的热管散热,液体散热等等……伴随着计算机CPU等(包括南北桥晶片和GPU,记忆体晶片等)运算能力的提高,其功耗必然成上升的趋势,功耗最终转换成什么?答案是热量。

2. 小米手机目前的产品均使用了当下执行速度最快的CPU。小米手机不过才出了两代五款产品(1,1s,2,2s,2a)。从这两代产品来看,小米手机均使用了当下执行速度最快的CPU,和相对紧凑的外观设计。对比一下计算机产品,大家应该不难理解“当前最快的CPU”在功耗领域意味着什么。因为小米手机在这两代产品中一直是市面上最快的手机,所以有时候会给一些不认真思考的使用者一些错觉:“小米手机比别人发热严重。”其实他们忘记了考虑,这个时候,小米手机比别人的运算速度都要快的事实。

3. 小米手机散热不好吗?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小米手机散热体系做的还不错,才导致你觉得手机很热。试想一个火炉,你是用石棉把它包起来显得更烫,还是加上金属散热片后你摸起来更烫?小米手机通过内部散热设计将CPU等计算晶片散发出的热量尽快传递到外壳、萤幕等地方进行散热,有助于保障CPU等核心部件稳定工作。

4. 其它手机真的不烫吗?这是一个常见的逻辑漏洞。相信绝大多数使用者是普通使用者,他们不会购买和使用大量同一时代统一档次的手机做测试,他们更换新手机往往是因为旧手机的淘汰。更因为小米手机售价相对低廉,很多购买小米手机的使用者之前使用的也都是价格相对低廉,效能较弱,当然功耗也很小的上一代手机。他们在把小米手机和之前使用的手机进行对比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小米手机比之前的手机发热量大多了!”再加上小米手机作为一个比较另类和迅速成长的国产品牌,受到了更多的质疑,这些使用者就有可能把本来一个很普通的事情,当成了小米手机特别的问题,比如本题。事实上很多专业测评室,测评媒体的专业测评资料横向对比中,小米手机对比三星等同类产品,并没有明显的温度过高的问题。关于小米手机的发热:执行大型游戏、观看视讯时CPU/GPU会因为频繁参与运算,功耗增加而发热;在充电时整个充电模组也会产生较大热量。由于采用不同的散热设计,小米手机1\1S集中在手机上部摄像头附近,小米手机2\2S\2A会集中在手机萤幕上。所有手机都会出现轻微发热,属于正常。正常情况下表面温度不会超过50度。(小米手机的话,电池温度可以在拨号介面输入##4636##→电池资讯里看到具体电池温度)。

5. 基本上是正常现象,小米手机易发热,为发烧而生,小米在执行大型游戏或观看视讯时,CPU/GPU会因为频繁参与运算而发热,在充电时整个充电模组也会产生较大热量,均集中在手机上部摄像头附近。表面温度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50度。这是正常状况,请您放心使用。您也可以在手机拨号页面输入##4636##电池资讯检视温度.只要不超过50度就正常.如果超过该问题,还需要麻烦您到小米的售后进行检测。

二、苹果手机发烫怎么回事

1. 手机APP故障,有些APP大量占用内存,使CPU高负载运行。

2. 手机壳的问题,某些保护壳的可能会影响iPhone散热,导致手机发烫。

3. 边充电边使用手机,手机电池一边输入,一边输出,双倍耗电。

4. 如果是APP的问题,建议少用此类APP或者直接卸载。

5. 如果是手机壳的问题,建议取下手机壳。

《关于手机使用的小贴士》

7.在通话时避免长时间将手机紧贴脸颊,为了舒适和减少辐射,建议尽量使用听筒耳机进行通话。

8.锂电池对温度非常敏感。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电池稳定性,轻微的后果是缩短电池寿命,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电池过热并引发安全事故,如电池爆炸。使用锂电池时需特别注意温度。

三、解析国产手机越用越慢、卡顿甚至发热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手机运行卡顿或频繁发热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避免同时开启过多的程序。管理好自己的应用程序,删除不必要的安装包,可以使用软件管理工具来优化管理。

2.玩游戏时间过长会导致手机发热,这是正常现象。但请注意,一旦手机过热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关机拆下电池进行冷却。

3.手机的放置环境也很重要,避免放置在高温或过于封闭的地方,这样可以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4.如果手机在短时间内出现异常的发热情况,如在充电时或使用过程中短时间内就发热,建议前往售后服务中心进行检测。

希望这些小贴士能帮助您更好地使用和保护手机。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