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工作人员积极推广手机银行背后的原因
近期,一些居民发现,在银行办理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总会积极推荐下载本银行的手机APP。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这是银行从战略发展角度考虑的决策。
手机银行的出现为办理各种银行业务提供了便捷渠道,银行为了提升竞争力、节约成本,纷纷推出手机银行功能,并引导客户利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手机银行的推广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手机银行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服务。相较于传统线下银行网点,手机银行拥有转账汇款、缴纳罚款、查询余额等众多功能,九成以上的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这大大提高了业务的办理效率,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最终为银行带来更多收益。
随着手机银行的普及,银行可以大幅减少物理网点和工作人员,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现代化银行的转型。为了鼓励客户使用手机银行,银行还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比如跨行转账免费等。
银行工作人员积极推广手机银行还源于指标压力。为了占领市场,银行会制定手机银行注册用户目标,这些目标往往会分解为各级指标,最终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完成任务会有奖金等奖励,完不成则可能影响绩效和升职。
从客户的角度看,使用手机银行也有很多好处。不用排队、节省时间、办理业务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购买多种理财产品、减少现金丢失风险等。就像当年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普及一样,不会使用手机银行可能会使自己在金融消费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银行通过推广手机银行应用,能够有效减轻实体营业网点的工作负担,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高储户的使用便捷度和转换成本,为扩大业务奠定坚实的客户基础,最终服务于银行提升绩效的目标。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体现,正如亚当·斯密所言,利己之心在客观上做出了利他之行。对于服务提供者、金融消费者双方而言,这是一件彼此都有利的好事,同时也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既然已经理解其背后的逻辑,那就没有必要犹豫,应该积极拥抱新技术。如果一个人不运用新工具,那么可能会越来越与时代脱节。
银行工作人员确实乐于推广手机银行应用。我记得在初次时,就被推荐下载使用了手机银行应用,但由于某些不便后来卸载了。
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银行,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主要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迅速崛起使其意识到新的赚钱方式。银行也希望通过增加手机银行的使用人数来向互联网金融迈进。
银行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而推广手机银行是迈向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通过推广自家的手机银行,银行可以减轻分支机构的运营压力,减少门店支出,节约成本。许多银行操作都可以直接在手机银行完成。
银行工作人员推广手机银行也与银行的业绩压力有关。总行推广手机银行会给每个分行分配任务,完成任务才能达到总行的要求,因此银行工作人员也有推广的压力。
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手机银行作为其中的一项是现代银行必须应用与极力推广的。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应用与掌握手机银行是职业素质与素养的基本能力。即使对于非职场人士,尤其是年轻人,学习互联网金融如手机银行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我们离开职场,生活仍然离不开银行,比如退休工资、稿费、租金、专利、分红、交易收支等都需要与银行打交道。
传统银行过去主要依赖银行柜台或自助设备进行操作。但随着科技进步和银行软件的开发,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只要有智能手机,就可以下载手机银行应用,根据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大多数职场人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自己操作。对于退休人士来说,如果之前有过银行交易经历,学会操作手机银行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手机银行是之前银行工具的升级版,更体现人工智能。按照操作流程记录,很快就可以熟练使用。手机银行也体现了人们的理念与实践的结合。许多人退休后认为与银行打交道的事情已经结束,但实际上资金的往来是长久的活动。如果不会互联网金融,可能会举步维艰。手机银行就像生活中的贴心小棉袄,持有人可以足不出户完成所有银行业务,即使现金业务也可以通过其他支付手段实现,如将存款转入微信或支付宝等。
互联网金融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手机银行是其中之一。其方便程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勇敢地去学习吧,相信自己可以重新融入新的职场生活。
第一个优点是,使用手机银行可以大大减轻银行网点的工作量,使银行能够减少网点和员工数量,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第二个优点是,手机银行的推广是银行开展新零售的基础,可以有效增加客户黏性。一方面,通过优质的服务使用户持续使用银行的服务;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如推广理财产品、出售保险甚至基金等。
第三个原因是银行布置的任务,完成任务有奖励,完不成会有处罚,因此网点的员工只能尽力完成任务。
52. 有时候银行的网络推销力度过大也会让人感到不适,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总行设定了目标,基层员工的工资与办理的网银数量挂钩,为了个人的收入,他们自然会积极推销手机银行。第二,上级银行给下级银行施加的压力过大,导致基层网点员工倍感无奈。每年总行都会给省行分配任务目标,这些目标再层层下达至基层。据一位四大银行总行的朋友透露,他们曾抱怨过下发的任务过于繁重,一个小县城的支行甚至被要求一年内开设50万个手机银行账户,这样的任务量导致支行员工直接投诉至总行。这种强行推销的做法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不仅是动态口令等物料的浪费,更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53. 手机银行的推广是一件好事,但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指标时,应该更了解实际情况,避免盲目下达不切实际的指标。凭空想象出来的解决方案往往不可靠。
54. 手机银行因其便捷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每次去银行办理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也会不遗余力地推荐手机银行。除了便捷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让他们如此积极推荐呢?
55. 手机银行的推广可以减少银行柜员的工作量。如今,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客户主要是年龄较大的客户或者一些无法通过ATM机或自助终端完成的业务。而像存取款、新开卡、理财产品购买等常规业务,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自助终端或手机银行完成。手机银行的使用客观上节约了银行的人力投入。仍有很多人尚未了解或开启手机银行服务,所以银行需要尽力优化人力成本,推荐大家使用手机银行。
56. 银行工作人员面临工作任务的要求。现在银行的考核都采取企业考核机制,所以他们有各项指标考核的任务,其中推广手机银行APP的应用也是他们的考核指标之一。他们会全力推荐手机银行。
57. 第三,银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使他们必须尽力抢占客户。客户是银行的重要资源,所以许多银行会与公司合作,让工资卡必须使用某银行的卡,以抢占客户。同样,如今手机银行的使用越来越方便,银行必须尽早抢占尚未使用手机银行的客户。否则,客户使用了其他银行的APP,就可能变成另一家银行的永久客户。“得客户者得天下”在银行业同样适用。
二、关于手机银行的安全问题
需要关注网络传输数据被截获的风险。在手机联入互联网的情况下,黑客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截获手机银行交易数据包,并分析偷取客户敏感信息。
“网络钓鱼”也是一种需要警惕的行为。作案者通过各种途径诱使客户访问虚假网站、虚假网址,并主动输入敏感信息。例如,招商银行手机银行通过提供基于C/S模式的客户端程序版本以及建立完善的钓鱼网站处理机制来加强防范能力。
还需要注意手机被他人误操作以及密码等重要信息泄露的风险。工商银行手机银行采用通用U盾设备来有效防范风险,保障客户网上交易安全。深圳农行掌上银行则拥有多重安全保障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手机和PC的安全环境有所不同。Android和iOS客户端程序的输入必须通过输入法完成,如果密码输入调用第三方输入法,就可能给恶意输入法窃取用户输入的机会。目前部分银行已经通过提供自定义键盘来输入密码的手段进行防范。
三、手机交易码和手机盾的安全性问题
手机盾是中行推出的新型安全认证方式,使用时无需任何实体介质,与手机终端设备绑定,可有效防范网络钓鱼欺诈,并可与手机交易码配合使用,满足移动金融大额转账需要。手机盾的安全性是基于手机芯片的TEE和SE实现的,达到金融业务对安全性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纯粹依赖软件无法满足盾级安全性的要求,手机盾必须基于手机安全元件或可信执行环境来实现硬件级的安全性。苹果手机使用特殊的操作系统IOS,虽不存在所谓的TEE及SE,但仍可作为手机盾应用的终端产品。市场上有些企业可能偷换概念,仅依赖PKI证书和电子签名的身份认证方式实现的所谓“手机盾”其安全性并不稳固,也不被各大银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