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超11家核酸检测机构造假被查

2022-11-29 16:11 浏览:432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近3年,新成立的医学检验公司达12893家。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检测支撑的同时,此起彼伏的核酸检测也乱象丛生。经梳理,仅在今年被查处的核酸造假案件已超11起,包括济南华曦医学检验公司、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上海中科润达精准医学检验公司、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河北石家庄和合医学检测实验室、昆明寰基医学检验所、内蒙古赛斯基因公司等。企查查信息显示,多家实验室已遭到行政处罚,北京朴石、北京金准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已有超11家核酸检测机构造假被查
已有超11家核酸检测机构造假被查

防疫的常态化,导致核酸检测成了日常,严重的每日一检,其余的三天两检,让人们已经进入了疫情的生活,这也导致核酸检测行业快速发展,而膨胀、迅猛发展的同时,必然良莠不齐。
 
根据显示,从疫情发生,到现在的三年间,新成立的检测公司已经达到了12893家,甚至每天都在快速增加,每个人、每个公司都想参与到这一场盛宴之中,以无数人的健康为赌注,赚取海量的钱财。
 
但有些公司是良心做事,赚得盆满钵满,而一些公司则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在常规利润下,赚取更多的钱财,不惜用老百姓的健康做筹码,随意颠倒红绿,牟取暴利。
 
经过媒体的梳理,在今年被查处的核酸造假案件已经超过了11起,这些机构分布在兰州,郑州,石家庄,上海,内蒙古,很奇怪,这几个地方疫情都很严重,起起伏伏,一直没有结束的迹象。
 
接近13000家检测企业,涌入了核酸检测行业,必然是群狼环伺,他们要瓜分国内的万亿蛋糕,必然要做实事,不能弄虚作假。
 
1、百亿核酸市场规模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先下楼去做个核酸。
 
这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疫情此起彼伏的一二线城市,尤其是管控区内,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
 
随着新冠疫情常态化,核酸检测已经成为城市有效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 月9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话会议中明确提出,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即步行15分钟,就要有一个核酸采样点。
 
随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合肥等城市,迅速开展步行核酸采样圈的工作,如上海已布局了便民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9900个,杭州全市每日开放采样点为保持在1万个以上。
 
据国家卫健委5月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有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医学检验相关机构 437 家,年度增速高达 25.1%,而2022年短短不足5个月(数据截至5月11日),我国已新成立医学检验相关机构 220 家。
 
庞大的核酸检测需求,造就了庞大的核酸检测市场。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为 106 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 18%;2021 年中国核酸检测行业规模上升至 132 亿元,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146 亿元。
 
2、核酸检测乱象丛生
 
与越来越卷的“核酸跑道”相对应的,是核酸机构乱象丛生。
 
4月23日,安徽合肥发布通告,对两家核酸检测机构给予警告并暂停合作的处罚,原因在于这两家单位在蜀山区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且此前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5月9日,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近期的飞行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核酸检测质量和疫情防控工作效果。
 
同日,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测实验室被曝在多个小区检测中发生多例“假阳性”,随后,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在5月10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5月21日,北京警方通报,因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卫健部门已吊销朴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查处。
 
根据卫健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公安机关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对实验室实际控制人周某某(男,38岁)、法定代表人武某某(男,37岁)等6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同日,北京两名核酸采样人员在参与昌平区十三陵镇某核酸检测点采样工作时,被检测机构巡检人员发现其资格造假,即伪造购买虚假护士证。 
 
5月23日,北京时珍堂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因样本保存液过期被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
 
5月27日,北京警方宣布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存在涉嫌违法犯罪。经查,自今年4月25日以来,该公司为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违规将多区采集的“5混1”“10混1”核酸样本,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人为稀释样本,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目前,金准医学已被立案侦查,法定代表人王某某(男,43岁)等17人,被海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5月29日,平安北京通报,发现“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目前北京警方已对该实验室立案侦查,将法定代表人张某某(男,52岁)等人查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3、核酸检测仍是金标准
 
这一系列核酸乱象的背后,是激烈市场竞争和海量核酸检测双重压力的结果。
 
根据《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应在2-4h内送到实验室。
 
对于发热门诊、急诊患者,在6小时内报告核酸检测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原则上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
 
如果要按时完成检测结果,检测实验室就要有足够的产能,有些检测机构承接了大量核酸检测任务,而又没有足够的产能,最后为了按时完成检测任务,就可能出现不规范操作、样本受到污染的情况。
 
此外,核酸检测单人费用一再下调,也影响了核酸检测机构的收入和利润,有些实验室为了缩减成本,采样人员一减再减,而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也会影响检验质量,进而出现核酸检测出报告不及时或报告不准确等情况。
 
不过,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肺炎诊断的金标准,虽然个别检测机构存在各种问题,但整体上仍是合格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曾在5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对超过3.5万家次的实验室进行了室间的质评,合格率达到99.7%。”
 
网友评论:
 
亲爱的孤独拥有和虚无 :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做核酸吗?
 
留一只月亮 :不说了,下午5点我们全市要去做核酸了,零下8度
 
等我忙完此生就来找你_ :什么时候才能完?老百姓苦防疫久矣
 
Coki鳞 :刑事,牢底坐穿。造成多少经济损失,精神损失?造成多少人的痛苦,比如假阳人的。 
 
Coki鳞 :【企查查APP显示,近3年,新成立的医学检验公司达12893家。】哇,真是好生意呀,比抢银行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