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确诊即赔新冠险下架

2022-12-17 11:22 浏览:311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保险也随之调整。此前保险公司推出的多款“确诊即可申请赔付”的新冠险产品售罄或下架,目前在售的新冠肺炎相关保险产品多保重症、危重症。此外,记者采访多家保险机构获悉,此前购买过新冠肺炎保险产品且在保险期限内的,目前可以进行理赔,但均需医疗机构开具的确诊证明,抗原自测结果普遍不被保险公司认可。
多款确诊即赔新冠险下架
多款确诊即赔新冠险下架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保险也随之调整。
 
近日查询发现,此前保险公司推出的多款“确诊即可申请赔付”的新冠险产品售罄或下架,目前在售的新冠肺炎相关保险产品多保重症、危重症。
 
此外,澎湃新闻采访多家保险机构获悉,此前购买过新冠肺炎保险产品且在保险期限内的,目前可以进行理赔,但均需医疗机构开具的确诊证明,抗原自测结果普遍不被保险公司认可。
 
在无症状和轻症一般居家隔离治疗的当下,投保人可能面临理赔时取证难等问题,有律师建议,此时可以适用《民法典》的情事变更条款,变更合同条款,即应该允许患者在取得其它能证明自己被感染的证据的情况下获赔。
 
仍有新冠保险在售。现有涉新冠保险多保重症、危重症澎湃新闻注意到,此前销售的包括水滴保的新冠防疫险、华泰保险的新冠疫情保障险、紫金保险的新冠疫情险、太平财险畅无忧等多款“确诊即可申请赔付”的新冠保险产品,均已售罄或下架。
 
目前仍在售的新冠保险,主要保重症、危重症。澎湃新闻检索发现,在蚂蚁旗下保险代理平台上,有一款由中国人保健康承保的,名为“疫安心·防疫宝(含新冠)”的保险产品仍然在售。但与此前众多新冠险不同,这款产品只对重症及危重症人员给予赔付——新冠重症/危重症住院津贴,保额为10万元;传染病(含新冠)住院(含方舱)津贴100元/天。
 
该保险公司客服人员告知澎湃新闻,被保险人在15天等待期满后因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且按照确诊时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达到重型或危重型,在本公司认可的医院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住院治疗的,本公司按合同约定的基本保险金额给付特定传染病重症住院津贴医疗保险金,同时本合同终止。
 
同时,澎湃新闻注意到,有部分保险公司将已有产品扩展,增加了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保险责任。
 
据中国人寿官网信息显示,早在2020年2月时,中国人寿已对旗下现有31款长期重大疾病保险产品进行责任扩展,涵盖新冠肺炎确诊保险责任。中国人寿工作人员12月16日告诉澎湃新闻,目前扩展包含新冠肺炎保险责任的险种已达到51种。中国人寿表示,购买了上述保险产品的新老客户,无需再行支出额外成本,在扩展责任有效期内经医院确诊初次发生新冠肺炎,且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该公司就可按被保险人确诊当时合同基本保险金额(或保险金额)的25%给付新冠肺炎保险金,每份保单针对扩展责任给付以一次为限且最高为人民币100万元,原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不变。确诊感染奥密克戎,且临床分型为重型、危重型病症,也属于上述保险产品扩展责任范围。
 
与中国人寿类似,中国平安寿险也已经针对目前已上市的85款长期疾病保险扩展新冠肺炎相关责任。如客户在扩展责任有效期内,经医院确诊初次发生新冠肺炎且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公司将按保险合同中疾病保险基本保额的20%额外给付保险金(累计上限50万元),原保险合同的保险责任不变。
 
此外,据北京普惠健康保项目组消息,北京普惠健康保近日也对被保险人赠送新冠病毒保障责任。根据保障方案,在保障期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二级(含)及以上公立医院或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的法定传染病诊治定点医院确诊为新冠病毒传染病重型或危重型的(确诊标准将依据国家卫健委指南进行实时动态调整),保险人一次性给付保险金2万元整,对该被保险人的该项保险责任终止。
 
12月9日,北京银保监局曾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要求保险公司加快研发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保险产品。加快设计开发价格普惠、适宜人群广泛的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责任险种,保障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风险。同时,提升“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人的保障水平,支持保险机构在不提升费率的情况下扩展产品保险责任,提高对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风险的保障能力。
 
有保险机构表示新冠保险已经售罄。此前的新冠保险产品下架后,如何理赔?若相关新冠保险产品下架,此前购买了该保险的投保人如果确诊是否还可以申请理赔,抗原自测“两道杠”是否可以作为确诊依据?12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以投保人身份咨询了多家保险机构。
 
水滴保客服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水滴保新冠肺炎保险申请理赔,需要提交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出具的检查报告单,“报告单上需要写明新冠的临床分型,是轻型还是重型、危重型,不同的程度赔付比例不一样。”同时,还需要上传医院对于患者所做的所有检查的报告单据。客服人员表示,抗原自测结果阳性并不作数。
 
华泰保险客服人员则表示,此前购买了该公司新冠肺炎保险的,如果确诊,需要提交确诊新冠肺炎的阳性证明,“需要普通型及以上的严重程度”,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出具的肺部影像可见肺炎表现的相关病理报告和病例。华泰保险人员也称,“如果只有抗原自测结果,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理赔”。
 
紫金保险客服人员也给出了类似的答复,她表示,购买了紫金保险新冠肺炎险的人员,出现确诊后需要先向保险公司报案。需要提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出具的疑似或者确认感染法定传染病的证明,还需要疾控或者医疗机构出具的集中隔离治疗证明,并且需要注明采取了何种的隔离治疗措施,“还需要出院小结,如果没有出院小结可以提交病例首页诊断证明书,检查报告等材料”。
 
太平保险也曾经推出过“畅无忧”新冠肺炎险产品,约定确诊可获津贴20000元、住院和隔离津贴均为每天200元。12月16日,太平保险客服人员表示,理赔所需材料需由理赔人员告知。截至发稿时,记者未接到理赔人员的联系。
 
在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曾表示,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都可以居家治疗,只有一少部分有严重基础病的感染者可能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也就是说,如果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到医疗机构就诊,就拿不到诊治资料,也就不能申请理赔。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保险公司应该适当放宽理赔条件。他谈到,投保的患者与保险公司是保险合同关系。正常情况下应该根据合同的约定提供被感染新冠的证明,以获得理赔。但是防控政策调整后,目前一般轻症居家治疗,导致患者取证困难,如果继续履行原合同,结果会对患者不公平。此时可以适用《民法典》的情事变更条款,变更合同条款,即应该允许患者在取得其它能证明自己被感染的证据的情况下获赔。
 
《民法典》第498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不能单方擅自提高理赔门槛,增加投保人的难度。比如要求提供核酸阳性专项检测报告、胸部CT报告等都属于超出通常理解,提高理赔门槛。
多款“确诊即赔”新冠险下架,保险公司:仍理赔,需医院诊断不认抗原
1、多款“确诊即赔”新冠险下架,保险公司:仍理赔,需医院诊断不认抗原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保险也随之调整。
 
澎湃新闻近日查询发现,此前保险公司推出的多款“确诊即可申请赔付”的新冠险产品售罄或下架,目前在售的新冠肺炎相关保险产品多保重症、危重症。
 
此外,澎湃新闻采访多家保险机构获悉,此前购买过新冠肺炎保险产品且在保险期限内的,目前可以进行理赔,但均需医疗机构开具的确诊证明,抗原自测结果普遍不被保险公司认可。
 
在无症状和轻症一般居家隔离治疗的当下,投保人可能面临理赔时取证难等问题,有律师建议,此时可以适用《民法典》的情事变更条款,变更合同条款,即应该允许患者在取得其它能证明自己被感染的证据的情况下获赔。
多款“确诊即赔”新冠险下架。新冠“阳了”却被拒赔?保险公司回应来了
2、多款“确诊即赔”新冠险下架。新冠“阳了”却被拒赔?保险公司回应来了
 
近日,新冠保险理赔难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新冠保险”为关键字搜索,得到769条相关投诉信息,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新冠保险理赔失败引起的投诉案例。
 
新冠“阳了”却被拒赔?
 
中国人寿紧急回应
 
12月15日,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段遭遇。该网友说,自己在2020年新冠开始爆发的时候就买了新冠险。现在他已经阳了,保险公司却说奥密克戎不属于新冠,因此不予理赔。该网友认为这种说法是强词夺理。
 
随后,网上陆续有网友曝光了购买了其他种类的新冠保险后,也同样遭遇理赔难的问题。很多网友被告知需要提供阳性诊断证明,有的费尽心思获得相关材料后,还是被告知资料不全,甚至出现理赔员不接听电话的现象。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昨天报道,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应,该公司第一时间针对此事展开了调查核实,该客户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多个产品,其中部分产品扩展了新冠责任。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表示,已联系到客户家属,并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后续将根据客户提交的相关资料,按照合同约定快速启动相应的理赔程序和服务。
 
中国人寿营销业务人员表示,具体的临床分型及具体情况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统一,理赔时并不会以具体的病毒或毒株种类而划分是否赔付,而是根据二级及以上医院出具的相关证明。这也就意味着,被保险人感染的是“德尔塔”或“奥密克戎”并不会影响保险公司的赔付。
 
记者获悉,据初步统计,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已赔付新冠肺炎相关案件4563人次,赔付金额5842.9万元。
 
众安保险:没感染到肺部,拒绝理赔
 
12月15日,消费者王女士称,自己购买了众安保险的一款新冠保险,在感染新冠后申请理赔时,却遭遇了拒赔的情形。消费者称,众安保险拒赔的理由是“没有感染到肺部”。
 
王女士介绍,自己在今年4月26日购买了众安保险的“疫情隔离津贴险”,保险期限为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保险费为66元。保单显示,保险责任中有“确诊新冠保险金”,保险金额为10000元。
 
12月12日,王女士核酸检测呈阳性,可当她去找众安保险理赔时,保险专员却告知她,保险约定的责任前提是“确诊”,根据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诊断标准,核酸检测阳性并不能直接定性为“确诊”,需要正式入院后结合临床表现、胸部CT以及血液检查进一步判断。
 
之后,王女士做了血检和CT,医生也开了诊断证明,写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但众安保险的保险专员还是不予理赔,并表示要感染到肺部才行。
 
记者在12月15日致电众安保险,对方工作人员表示“疫情隔离津贴险”的理赔专员电话线路正排队,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
 
多家保险公司下架疫情相关保险
 
记者登录众安保险小程序,发现目前已经搜索不到消费者提到的这款“疫情隔离津贴险”,而其他疫情相关保险也都已被下架。
 
在保险产品“大家族”里,“新冠险”算是新险种。此前,为满足市场需求,保险公司纷纷上线新冠保险产品,凭借投保便捷和保费低廉的优势,新冠隔离保险在各大平台销量暴增,成为互联网保险市场上的“网红产品”。后来,受疫情变化、监管趋严等一系列因素驱使,新冠隔离保险产品发展进入“冷静期”。
 
近日,与新冠肺炎赔付相关的疫情保险产品大都悄然下架,其中包括美团保险平台的“新冠抗疫保”、华泰新冠疫情保障险和华泰抗疫保、水滴保平台的“水滴新冠防疫险”、京东健康上的“新冠防疫健康保”等。
 
在支付宝平台,记者搜到“疫安心·防疫保”,但提示称“不保障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另一款“无忧保综合意外险”包含新冠肺炎身故,保额为25万元。
 
对于近期“新冠险”纷纷下架的现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主要是现在疫情防控措施放宽,‘新冠险’风险激增,保险公司‘避险’所致。”
 
一位保险从业人士则表示,很多公司推出的“新冠险”很便宜,理赔条件也很宽松,但在理赔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新冠险”下架一方面是因为精算不合理,保险公司赔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监管上清理了一部分。
 
网友评论:
 
Nov之末 :典型的流氓行为 这个行业 又在自掘坟墓
 
哈哈哈哈哈快笑岔气 :是不是玩不起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