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房企仅剩20家

2023-01-01 14:00 浏览:1964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随着2022年收官,这一年也成为近年来龙头房企座次变换最大的一年。央企、国企销售表现突出,保利发展登上行业第二的宝座,厦门国资房企建发房产从去年的第20名跃居第10位。这一年也是房企规模赛按下急刹车的一年,超千亿房企较去年减少了一半,仅剩下20家。
千亿房企仅剩20家
千亿房企仅剩20家

12月31日,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显示,2022年仅20家规模房企全口径规模超过千亿,千亿房企数量锐减一半。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滑,规模房企整体目标完成率处在历史低位。
 
同日,易居企业集团CEO、克而瑞信息集团董事长丁祖昱在总结2022年全年楼市时表示,2022年全年商品房成交额13.3万亿元,成交面积13.6亿平方米,整个行业规模已重回2015年。
 
1、千亿房企数量锐减一半 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滑
 
2022年,多数规模房企深陷负增长困局,销售业绩普降态势明显。
 
具体来看,百强房企实现全年销售操盘金额64622.2亿元,同比降幅41.6%。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滑,累计业绩同比降幅大于50%的企业数量达到36家,另有32家百强房企累计业绩降幅在20%至50%之间。
 
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门槛较2021年同期也显著降低,且均低于近年同期。
 
其中,TOP1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降低41.9%至1673.1亿元,TOP3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507.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5.8%。截至12月末,TOP100和TOP2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也分别显著降低至116.1亿元和23.9亿元。
 
此外,2022年千亿房企数量显著减少,仅20家房企全口径规模超过千亿,其中,碧桂园全口径4643亿元排名榜首,保利和万科分别以4573亿元和4202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20家千亿房企中,央国企占据半壁江山。
 
尽管业绩普降,但也有部分企业通过稳健的财务运营、热点城市布局以及积极的推盘去化,表现出较强的抗周期韧性。一类是央国企如华润、招商、建发、越秀、华发等,在本轮行业下行调整周期中表现稳健;另一类是部分优质民企如滨江、仁恒、瑞安等,基于自身资金面的安全、产品力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也较高,在众多规模房企中表现相对突出,行业排名稳步提升。
 
2022年,即使公开披露目标的房企数量较往年显著减少,但规模房企实际的业绩完成情况仍远不及预期。在公开披露年度目标的规模上市房企中,仅有滨江、越秀两家房企达成了全年业绩目标,多数企业截至12月末的目标完成率不足90%,不少房企甚至不足70%,且绝大多数企业的目标完成度均大幅低于2021年同期,部分企业目标完成度较去年同期的降幅大于20个百分点。
 
2、市场底已经出现 2023年6月将是楼市企稳重要时间窗口
 
对于大多数房企来说,2022年是极其困难的一年。
 
在12月31日的“2023丁祖昱评楼市发布会”上,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在2020年时,千亿房企达到40家,2021年维持在40家,但2022年的千亿房企数量仅20家,百强房企业绩下滑更是超过40%。
 
尽管2022年11月以来针对房企融资的金融政策“三箭齐发”,但丁祖昱表示,共计约3万亿的集中授信、1600亿的债券规模以及股份配售都集中在少数企业身上,多数房企融资难基本面尚未改变,特别是已出险房企和中小房企。
 
2022年,百强房企融资总量7750亿元,同比腰斩;新发行债券房企一共只有12家,下半年只有9家。2023年房企债务到期的压力依然巨大。
 
2022年,百强房企拿地总量下降6成,有6成百强房企没有任何拿地活动,因此全国土地市场在2022年的表现也较为惨淡:全国土地成交面积为14.4亿平方米,下降37%;成交金额总计4.73万亿元,下降31%。
 
对于未来,丁祖昱预判,未来十年住房增量需求将回落至100亿平方米左右。在这个规模极速收窄的市场中,保利、中海、华润、招商等央企综合实力强劲,这些央企会为整个行业走出新路;而地方国企则表现分化,2022年以来,建发、越秀、华发等发展十分迅速;民企中,碧桂园、万科、金地、龙湖、新城、仁恒、美的、万达、金辉等未出险房企将率先企稳。
 
丁祖昱认为,有一半城市在2022年四季度开始止跌回稳,市场底已经出现,但2023年上半年楼市压力依然会很大,下半年相对乐观,2023年6月将会是楼市企稳的重要时间窗口。
 
土地投资方面,2023年依旧是“小年”,主要还得靠各地方国企托底。不过,房企融资预计将整体走出低谷。
 
丁祖昱建议,房地产市场稳,必须从全国范围内全面放松“四限”,即限购、限贷、限价、限售,这是最好的时机,包括一线城市。他还建议财税政策应给出一点刺激,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包括契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但对豪宅应继续征收。
 
此外,丁祖昱认为房地产开发模式将被重构,将采取项目封闭式管理,项目专款专用,确保“保交楼”;同时,应在预售制上进行改革,应当参照海外成熟模式,除了首付款以外,剩下的尾款、按揭款应该在房屋交付时再付,避免对购房者造成不公平局面。
 
2022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100强
 
排名 企业
1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3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4 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5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6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 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8 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9 世茂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0 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2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13 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 江苏中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8 中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9 正荣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 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1 融信集团
22 龙光集团有限公司
23 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 奥园集团有限公司
25 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26 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7 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28 祥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9 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30 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31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 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33 时代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34 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35 路劲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36 建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37 金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8 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39 禹洲集团
40 合景泰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1 中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2 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43 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44 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45 佳源创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6 红星地产
47 弘阳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48 俊发集团有限公司
49 四川新希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50 仁恒置地有限公司
50 海伦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52 隆基泰和集团有限公司
53 正商集团
54 东原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55 联发集团有限公司
56 广州市敏捷投资有限公司
57 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58 新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59 重庆华宇集团有限公司
60 融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1 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2 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63 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4 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5 三盛集团有限公司
66 大华(集团)有限公司
67 中交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68 景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69 北京金隅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70 石榴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71 保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72 鑫苑集团
73 北京鸿坤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74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75 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76 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
77 郭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78 上坤置业有限公司
79 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0 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81 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2 安徽省恒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83 康桥集团
84 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85 中昂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86 广州市方圆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87 青岛海尔产城创集团有限公司
88 厦门大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89 国贸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90 华董(中国)有限公司
91 杭州市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92 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93 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94 中建信和地产有限公司
95 云星集团
96 龙记泰信
97 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
98 星河湾集团有限公司
99 祥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0 广东方直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评论:
 
球场路人甲666 :以前的注水榜都不知道注了多少水
 
头戴银冠的阿芙洛狄忒 :城投内部结构实在是太复杂了,理不清的人事关系,搞不定的招投标
 
榆木799 :哪20个呀?国企多还是民企多?
 
KITCHIU-SIN :始终觉得民企才是这个行业的活水。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