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比女多3237万人

2023-01-17 12:16 浏览:368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
中国男比女多3237万人
中国男比女多3237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
 
1、性别比多少正常?
 
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
 
原因:根据分离定律,男性个体的精原细胞在经过减数分烈形成精子时,可以同时产生
 
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并且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女性个体的卵原细胞在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因为两种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因此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受精卵:含xx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和xy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前者发育为女性,后者发育为男性,且男女比例近似1:1。
 
注意:此处为接近1:1,人口的性别比例稳定在103—107:100,这就是人口的正常比例。比例不是100:100,是由于男性的寿命短于女性,而男性的死亡率又高于女,因此男性的出生率就高于女性,于是出现了男性稍高于女性的正常比例。
 
即,103—107:100(因为含x染色体的精子比含y染色体的精子大,y染色体精子游动速度就比x染色体精子快,更易和卵细胞结合)
 
2、中国男比女多3237万人,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吗?
 
不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
 
具体而言,我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以女性为100,男性比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从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
 
3、为什么男性的数量比女性多?
 
每当有人“重男轻女”的时候,有个事实经常会被搬出来:中国的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万,这意味着有3000多万的男性要打光棍,所以女性更吃香。
 
我去拉了一下数据,找到了这样的一张图(天地良心,原图居然男女是标错的,我给调整了过来):
 
大家会发现,十几年来,男女的数量差和比例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前几年是差4000万左右,后面一直是3000多万的样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男性的数量会“稳定地”多于女性呢?按照自然选择一对一的规律,难道不应该是平衡最符合常理么?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了解男女的特点。
 
首先是精子和卵子是怎么来的。
 
一开始性细胞都一样大小,两两都可以组合,直到后来,有少数的性细胞比别人大那么一丢丢,那么它就能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变得更受欢迎,接着这些性细胞的进化策略就是变得越来越大。
 
而有一些性细胞比别人个头小一些,它们能携带的营养物质更少,它们只有跟那些大一点儿的结合,总的营养物质才有更大的概率足够受精卵发育长大。由于那些大一点儿的是少数,它们就得抢,谁运气好先找到就能先结合,所以它们的进化策略是变得越来越小,这样携带的营养物质少一点,游得就快一点,能比别人先一步找到就算赢,反正营养物质对方也带够了。
 
前者进化成了卵子,个头大,营养物质丰富,被动,数量少;后者就进化成了精子,个头小,速度快,主动,数量多。
 
当然,这并不足以解释男女的数量问题,只能说男女在主动和被动策略上,在是否具有攻击性和竞争性上,具备一定的生理基础。
 
除了人以外,高等雄性生物在争夺交配权之前也往往会以自己族群的规则来“比试”一番,这种比试一开始是你死我活,后来大家都想明白了,没必要,大家点到为止,打输了或者明显打不赢,我就去找下一个呗,我总不会是最差的吧?要真是最差,那也活该我的基因传不下去,我这基因传下去不是给族群拉低竞争力的平均值了么。
 
所以你会发现,自然界往往不是一男一女这样生活,而是一堆男不容易找到配偶,基因渐渐被淘汰,然后一个男旁边妻妾成群。由于它是竞争出来的,所以它的下一代基因也更好——生物就这样一代比一代好地进化下去。
 
但是这样生出来的呢,表现在现象上往往女性更多,为啥?男性可以同时给不同的女性受孕,女性却一段时间只能怀一个宝宝,换言之,好的雄性基因少数几个就够,最多就是辛苦一点,而雌性的数量才决定了族群数量,所以雌性数量多,更有利于族群规模的扩大(至于自然怎么控制这个比例,我们后面会讲)。
 
人类本来也差不多,优质男性周围往往围了一圈女性,而及格线以下的男性无人问津。
 
可以到大城市的相亲角看一下,是不是优质男性比优质女性要吃香得多?但是在偏远农村就不一样了,同样是及格线以下的,女性比男性要吃香得多,但这些女性往往也不甘心找及格线以下的男性,宁可去主动捕捉机会期待找到及格线以上的。
 
所以就算比例是男女1:1,依然有很多男性是光棍,而少数男性有机会达成事实上的一夫多妻(非形式上)。
 
那按照上述趋势,人类的男女比例为什么没有走向“男少女多”的情况?
 
因为人类社会为了避免“光棍群体”太过庞大以致于频繁引发社会动荡,大都实行了一夫一妻制,这就保证了部分女性在追求优质男性受挫后也会“屈就”找个稍差一些的男性,这样的制度就“安抚”了那些本不应该有后代的群体。
 
所以人类以牺牲“生理上的继续进化”为代价,以放弃“提升生理基因平均值”为代价,选择了社会平稳。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那大自然又是用什么算法来调整生男生女概率的呢?
 
严格的50对50不太行,例如我们说的要快速扩大族群数量的,只有大幅提高生女的概率才行,而人类这样的一夫一妻社会又不能让性别比例单边涨,大自然怎么配置算法才能符合普遍需求呢?
 
它用了一个挺诡异的算法。
 
最近在进化快报上,西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一个现象,在“纯爷们”环境中长大的雄性小鼠,会比在“大观园环境”中长大的“贾宝玉鼠”,产出更多的精子,而且其XY精子比例也会发生改变,会有更多的Y精子。
 
大体意思就是,如果一个男性处于更娘的环境,生女儿的概率就更大一些,如果处于更爷们儿的环境,则生儿子的概率更大一些。
 
基于大家都知道“生男生女主要是由男性决定”这样的常识,这就很有意思,对于要“扩大种群基数”的物种来说是天然的好设定,反正都是男少女多,生下来也是男少女多,正中下怀。
 
对人类来说呢?竟然也适用。
 
我们把模型简化,假设贾宝玉100%生女,由于一个贾宝玉身边就要对应多个女性,根据人类社会男女比例,肯定有一部分人身边就几乎没有女性了,我们假设他们叫方丈,方丈100%生男。
 
但是贾宝玉毕竟是少数,否则女性马上就对应完了,所以生女的人就是少数。在动物界,这样就完事儿了,因为方丈没法产生后代,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都是贾宝玉,几乎都生女”这样的设定,但在人类社会,贾宝玉身边的女性最终还是要跑去和方丈结合的,由于方丈数量更多,于是男的数量就比女多了。
 
性别比例就大概是这么个缘由,男性比女性多是人类社会的规则和自然算法共同决定的结果,挺正常,并不需要焦虑“几百年后会怎么样”的问题,因为根本不会有问题。
 
至于为什么女性大都倾向于找比自己价值高的男性,导致“同级别中女性也看不上男性”这样的问题,甚至还引申出了“中国的男人配不上中国的女人”这样的判定,刨去生理因素,其社会原因大体是在评价女性的维度上,价值往往更受主观影响;而在评价男性的维度上,价值高低则相对更为一目了然。
 
所以很多非优质女性也可以不承认自己非优质,但男性往往无法嘴硬。
 
网友评论:
 
21克HHH :这还没有按年龄段而来具体对比,实际上,老年女性的人口数量高于老年男性。
 
栗香派派 :还要看适婚年龄男女比例
 
xiaoyyly :20-40岁的适婚人群中,适婚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
 
Doc医生 :挺好的 有钱就多生 没钱就享受自己 要求那么多干嘛
 
宁波小钢炮 :一线城市女比男多
 
5moyr :男多女少为啥都找不到男朋友?
 
Ena081704 :关键我现在还单着,多得那3千多万去哪里了。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