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分班前磕头跪谢班主任
2月4日凌晨,在河南周口,一中学老师分享学生在选科分班前自发向班主任磕头告别的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中,一群男学生分别给老师下跪,女学生们则和老师拥抱,大家都满脸笑容,场面感人。
翻看当事女老师的账号,她写着分班前的最后一晚,男学生们给她磕头,女学生们和她拥抱,还有学生表示以后要给她“拿大馍”。这位女老师表示2019年第一年当班主任的时候,还有女学生要认她当干妈。面对学生们的热情,她表示:“老师何德何能接受你们如此大礼和宠爱,你们的温暖懂事治愈我工作中所有的不开心,更让我觉得教育的伟大。”
在评论区,众多网友为这位老师点赞,夸她肯定是好老师才得到这么多认可。“男儿膝下有黄金,只拜恩师和双亲。”
磕头的讲究,一般要磕几个头
磕头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一种形式,也叫叩头、叩首。主要有:常规磕头、拜年祝福、婚嫁喜事、丧葬白事、祭祀祈福和桃园结义等六个不同场景,因对象、场景不同,规矩略有不同。但是所有的磕头,都是右膝先跪,再左膝下跪。下面就各个场景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常规磕头
1.单纯磕头,是儿童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儿童随家长走亲戚见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磕个头”。孩子说:“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下跪、双手扶地、头触地,磕完头起立站着。
接受磕头的长辈,要做两件事,一是及时让孩子起来,二是给孩子点礼物。如果没有准备礼物的,一般要在未磕头之前进行阻止,以免拿不出东西尴尬。
2.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在拜访或长辈来访时,会主动向前说:“我是XX,给您磕头了”。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磕头,会有所表示。否则,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等话语,并伸手扶住对方,阻止继续磕头。
3.一拜三叩,是隆重场合的礼节。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寿、拜谢等场合。
礼仪是,先拱手长揖,再双膝下跪、双手扶地,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三个头,最后起立。
二、拜年祝福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年轻人和孩子,会去邻居和亲戚家拜年祝福,给长辈磕头。通常都是依长幼顺序,一拜一叩,如有孩子拜年时,彼此是亲戚关系,长辈要给儿童压岁钱。其他人员,则是给瓜果、甜点等。
三、婚嫁喜事
婚嫁的磕头,为三拜之礼,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
1.一拜天地,面向南方男左女右,双脚站立,上身前弓,先拱手长揖,再双膝下跪、双手扶地,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三个头,最后起立。
2.二拜高堂,面向父母,男左女右,磕头姿势相同,磕完最后一个头,是给父母递茶环节。
3.夫妻对拜,女东男西,对面而立,相距约一步距离,互磕三个头,而后相拥站立起来。
四、丧葬白事
丧事磕头,没有统一要求,而是根据关系而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1.一拜三叩,一般关系,来到灵堂前,作一个揖后,双膝跪地,磕三个头。磕头时,一边烧纸或香。
2.一步一拜一叩,一般也是至亲之人,多为几个人排成两行,前后左右等距离。大家行动一致,走一步,作个揖,双膝跪地,磕个头。站起来,再走一步,作个揖,双膝跪地,再磕个头。正常下,是总共走九步,多的为十二步不等。
3.九步三拜九叩,一般为至亲之人,是走三步、一拜,磕三个头,总共走九步、三拜、磕九个头。最后,走三步来到灵堂前,作揖跪下,保持跪姿,香案两旁各站一人,递酒三次,磕三个头,把酒洒到地上;再递香三次,磕三个头;再递纸钱三次,磕三个头,站起来作揖,完毕起身。
五、祭祀祈福
祭祀、敬神、祈福和许愿,是行“三拜三叩”之礼。双脚并立,先做合掌作揖、下拜,再屈膝下跪、磕头,如同“一拜一叩”。磕完第一个头后,起身站立、后退半步,停数秒再次合掌,向前半步、下拜、屈膝下跪、磕头,即第二个“一拜一叩”。
依此,再做第三个“一拜一叩”。每次“一拜一叩”之间的数秒时间,可以默许一个愿望或同一愿望。拜完之后,是上香环节。
六、桃园结义
在古代,学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拜把子义结金兰,也是一拜三叩礼,但与其他又不同。
面朝北方,双膝跪地,双手扶地,磕三个头。双膝改为单膝,左膝直立,双手抱拳,海誓山盟后,每人一碗酒饮毕,摔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