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期间60城因燃放烟花致重污染
2月2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监测数据显示,总体来说,今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春节期间(1月21日至27日),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及不利扩散条件影响,全国16个省份共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出现76天次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重污染天,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份。
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工作,建立了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在生态环境部政府网站发布所有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实时数据,包括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6项监测指标和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结果。同时还发布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小时和日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
刘友宾说,前天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3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对包括春节假日在内的整个1月份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公布了全国及重点区域优良天数比例、重污染天数比例、六项监测指标监测结果及同比变化情况,1月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前20、后20城市名单,以及当月重点区域发生重污染天的城市名单及天数等信息。”刘友宾介绍道。
刘友宾表示,总体上看,今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4.3%,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同时,臭氧平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8%。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1月21日至27日),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及不利扩散条件影响,全国16个省份共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出现76天次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重污染天,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份。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今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中,增加了全国及三大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比例情况,三大重点区域当月及累计月发生重污染天的城市名单及天数。”刘友宾在会上表示,目的是通过信息公开,充分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公众参与,强化舆论监督;同时,督促重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动实现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1%以内的目标,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燃放烟花爆竹的6大危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传统习俗,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表达喜庆、欢快心情的形式。但殊不知,在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背后却潜藏危害。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你知道吗?
1、空气污染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大量燃放时,如果适逢无风或低气压的天气,有害气体一时无法飘散,就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呼吸道,使人咳嗽,引起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2、噪音污染
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巨大噪音,使老人难以安睡,病人胆战心惊,学生无法静心学习、休息。许多时候,燃放时发出的突然巨响使行人受到惊吓,对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这种惊吓很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3、火灾隐患
特别是在城区,建筑越来越高,人口相对密集,高空烟花等的燃放极易引发火灾,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伤人事故
烟花爆竹极易引起伤人事故,尤其是儿童!
5、浪费资源
把宝贵的资源纸张、化工原料都燃放掉,同时也污染环境,占用大量城市公共资源。
6、人力负担
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大量垃圾,给环卫工人带来了严重的清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