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沙漠种树16年让县城免于消失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浪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的6位村民自发组建集体林场,挺进八步沙,开始了人与自然长期的艰苦斗争。
坚守38年,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治沙人,坚持不懈推进防沙治沙事业,为治理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大贡献。
离古浪县城150公里左右的民勤县,也是一座被沙漠包围的小县城。当地年降水量稀少,沙化非常严重,甚至被相关专家评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就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一代又一代民勤人为维护家园不被风沙吞噬,积极推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小青就是其中一员。
从2006年开始,小青和丈夫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坚持种植梭梭树17年。种树不光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农村妇女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增加了一份收入。
今天是植树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希望我们的家园多一点绿色,祝福美丽的民勤绿洲多多。
早上小区的物业把老人种菜的地给推土机拆了,种上了果苗,绿莹莹一片,也是好事。
我国防沙治沙的5个措施
1、植物固沙
这是控制流沙最根本且经济有效的措施。固沙植物能为沙区人畜提供燃料和饲料,同时,又可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人工植被或恢复天然植被;营造大型防沙阻沙林带,以阻截流沙对绿洲、交通线、城镇居民点的侵袭;营造防护林网,控制耕地风蚀和牧场退化;保护封育天然植被,防止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质的沙漠化危害。
2、工程治沙
治理流沙时,采用柴草、粘土、卵石、网板等材料设置障碍物或铺压遮蔽,借以阻沙固沙;利用地形地物设置屏障,改变大风方向,输导流沙定向吹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机械地进行干扰控制,以固定阻挡、输导搬运流沙,定向塑造风沙地貌,改变沙地条件,转害为利。
3、固沙
在流动沙地上通过喷洒化学胶结物质,使其在沙地表面形成有一定强度的保护壳,隔开气流对沙面的直接作用,提高沙面抗风蚀性能,达到固定流沙的目的。
4、旱地节水
水资源匮乏,是制约荒漠化地区土地综合整治与开发的主要难题。因此,引进和开发节水技术,发展灌溉农业就显得至关重要。一般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田间节水等技术。
5、退化地开发
我国在防止荒漠化的同时,适度进行了开发利用,形成和完善了不少农牧业开发技术。在农业上,主要有引水拉沙造田、老绿洲农田改造、沙地衬膜水稻栽培、盐碱化土地改良,以及日光温室栽培与养殖、地膜覆盖栽培和无土栽培等技术;在牧业上,主要有合理轮牧、以草定畜、草场改良和温室养殖技术;农牧综合技术主要有“小生物经济圈”建设,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