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毕业生靠收破烂月入过万
近日,一段视频中一名211高校毕业生收破烂月入过万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个视频中,一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通过收集破烂来赚取高额收入,这一创新的创业方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这个视频反映出的不仅是一些年轻人的创新精神,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和创业环境的现状。毕业生就业难、就业歧视、职业选择等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一些年轻人则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应对这些问题,找到了一些非传统的创业途径。
对于这个211高校毕业生收破烂月入过万的视频,一些人认为这是对自己能力的贬低,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创新和创业的表现。其实,无论是哪种观点都可以通过这个视频反映出当前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首先,这个视频反映出了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现状。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机会的减少使得毕业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只能选择一些非传统的就业途径。
其次,这个视频也反映出了一些年轻人的创新精神。面对就业压力,一些年轻人选择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应对这些问题。虽然这些创业途径可能不是传统的、不是大众所认可的,但是这些创新方式也表明了年轻人们的勇气和创造力。
最后,这个视频也提醒人们,有时候创新和创业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只要有一定的创意和毅力,就有可能在某些领域获得成功。而这也正是创新和创业的精神所在,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总之,这个211高校毕业生收破烂月入过万的视频,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和创业环境,也反映了一些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选择了一些非传统的创业方式,既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探索和期望。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个视频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和支持那些有创意、有勇气、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同时,也要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为他们的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和平台。
在未来的发展中,创新和创业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这些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将成为推动这一力量的源泉和动力。
1、不一样的垃圾回收人
垃圾回收,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低端、脏、差的工作,是所谓的低端劳动人口从事的工作。他们不愿意被曝光,回老家不告诉别人自己是“收垃圾“的,哪怕收入很高。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切,也许有了新的变化。
在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加持下,在互联网的传播下,一些年轻的从事垃圾回收工作的人,更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2、抖音:“废品西施”冯月月
冯月月1994年出生,初中毕业后,15岁开始随父母在苏州做着回收废品的生意。
据说冯月月一开始不愿意做,感觉又脏又累,还受人嘲笑。
后来去了工厂工作,每月拿着1700元的工资,她意识到,上班还不如收破烂。
后来冯月月返回了安徽六安,专职从事着收垃圾的工作。
和印象的收垃圾从业者不同,冯月月长相甜美,笑容灿烂,与平日我们印象的“收破烂”的形成巨大反差。
2021年8月,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流浪大师”沈巍与“废品西施”冯月月》,当时,冯月月的抖音账号,粉丝数量为122.5万,现在,粉丝数量已经达到229万。
冯月月在抖音上发布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如何收垃圾,如何鉴别不同价值的回收物,以及收垃圾捡垃圾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她的收入除了收破烂以外,另外还有直播带货、广告推送等。
按0.01元/粉丝推送广告价格计算,冯月月在抖音平台上,每推送一条广告的费用应该在2-3万元,这么计算,冯月月每月广告收入一项,就可以月入超过10万元。
3、B站:露露在日本收破烂
在B站平台上,有一个名叫露露的up主,她在日本从事“收破烂”的工作,已有5年时间,自称“资深地球环境资源整合师”,目前,她在B站,粉丝数量2.6万。
露露也是90后,21年有一期视频,起了个很抓人眼球的标题:《我在日本收破烂,24岁一无所有,27岁身价百万》,讲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从一无所有,到购买了4500平米的厂房。这么算来,露露和冯月月一样,大概也是94年出生。
露露大约是2013年到日本,当时在马自达工厂打工,一个月收入大约有1.5万人民币左右。她非常勤奋,周末工厂不上班,还会去打零工。由于日语不太好,就找到了比较低端的零工——收破烂。
结果发现了一个问题,周末一两天的收入,大概相当于工厂打工一周的收入,于是转行全职做收废品了。
最初她是在街上“溜货”,现在,她已经买了4500平米的厂房,有了自己的公司。(当然,中间也有一些艰辛和曲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原视频)
露露将自己收破烂的日常展示给了大众,介绍着日本的收破烂的行业情况,自己日常工作情况,以及部分自己的生活,比如在日本要交多少社保,她老公是怎么样的人,在家带娃情况。她在录制过程中,其魔性的笑声成为她的人设和标志。
露露直言,在日本收破烂,还“挺挣钱的”,比如有一次,她接了个“大活”,一个工地的金属回收,两天能赚40万(ps:是日元,大约2万左右人民币)。
她也觉得这份工作很好,不用朝九晚五,自己安排工作时间,她和她老公也有分工,比如她带娃就少工作一些。
4、小红书:武楷斯的“永续旧物”
在小红书“永续旧物”的置顶内容上,武楷斯做了自己的介绍,大概有这么几个标签:
95后,985名校法律专业毕业
深度“旧物迷”
周游世界上200多个城市
两次被央视报道
武楷斯开旧物店已经有6年时间,目前在广东番禹开有一家300多平米的旧物店。
在小红书上,武楷斯的粉丝数量为2.3万。
在武楷斯的“永续旧物”小红书里,记录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有些老物件,很能引起人们的怀旧,比如他收到过的一堆老海报,里面有张国荣的告别演出海报,有90年代的光碟。
他还会接到一些去过世的人家整理旧物的活儿,去过过世的老华侨、老教授家整理旧物,经历一次次和过去的人的对话,通过逝者来审视生者,审视人生。那情景和韩国电视剧《遗物整理师》简直一模一样。
还有淘到的老红军遗物,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一个哥们把自己的作品卖掉,后来自己的女朋友来到店里,一眼看中,于是就物归原主送了回去。
冯月月和露露都还是传统的垃圾回收模式,“捡垃圾”或是从用户手中低价购买不用的可回收物,直接转手或是加工后,进行出售,或是存贮一定时间,待价格回升时出售。
冯月月和露露也有一些区别,从他们的介绍来看,冯月月基本是 to C 端的,还会从垃圾桶中捡一些旧物,有少量的B端业务。露露基本是 to B 端的,主要客户是一些工厂、农场等,可能会有少量 to C客户。
武楷斯和她们的“商业模式”不同,属于“淘宝”式回收,“货源”不仅是垃圾堆和上门回收,还有旧货市场淘来的旧物,然后再个性化的挖掘旧物的价值,让旧物直接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
5、“收破烂”的新江湖
正好,本文的三个主角,一个在抖音,一个在B站,一个在小红书,这三个都是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和内容平台。
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让我们认识了这些旧物回收者,而这些90后的“捡破烂”的个例,也颠覆了传统垃圾回收从业者的形象。
无论从收入上,形象上,还是在对待自己从事工作的态度上。
从收入上讲,垃圾回收和很多工作一样,可以达到当地白领蓝领收入,甚至还会高出很多,而文中提及的三位,从收入上讲,应该也是远高于一般中产。
从形象上,如果不知道他们的职业,可能我们一般不会认为,他们在从事垃圾回收的工作,武楷斯甚至更像一名行为艺术家。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们都不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丢人”,他们主动在公开的传播渠道展示自己的工作日常。他们以自己的工作为荣,甚至是当做一项事业,凭自己的劳动,与这个世界进行价值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