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承诺考上985奖30万未兑现被起诉

2023-06-29 15:53 浏览:1257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近日,湖北十堰市茅箭区法院审结的一起纠纷案,引发网友关注。十堰某高中为吸引生源,在该校公众号上对外发布招生简章,其中写明“高考考入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学校给予5-30万奖励”。2022年6月,该校学生小王考入“985工程”大学,小王要求该中学支付奖励未果,故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小王被“985工程”大学录取,根据该中学的招生简章,小王符合招生简章约定奖励对象,小王主张该中学给付奖金的要求法院予以支持。该中学发布招生简章确定奖励承诺,是对学生进行奖励的赠与行为,但该学生
学校承诺考上985奖30万未兑现被起诉
学校承诺考上985奖30万未兑现被起诉

考上了“985”大学,学校却未兑现承诺的奖学金,考生将高中告上了法庭。 6月28日从湖北高院获悉,十堰市茅箭区法院近日审结学生王某诉十堰某高中教育培训合同纠纷一案,依法判决十堰某高中支付学生小王奖励款5万元。
 
2019年4月,十堰某高中为吸引生源,在该校公众号上对外发布招生简章,其中写明“高考考入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学校给予5-30万奖励” 。 2022年6月,该校学生王某考入某“985”大学,王某要求该中学支付奖励未果,故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该中学发布招生简章,此行为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属于要约邀请。王某被该中学录取,双方合同成立。王某被“985”大学录取,根据该中学的招生简章,王某符合招生简章约定奖励对象,其主张该中学给付奖金的要求,法院予以支持。
 
关于给付金额,法院认为该中学发布招生简章确定奖励承诺,是对学生进行奖励的赠与行为,但该学生考上大学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学校和老师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故根据原被告当庭陈述及提交的证据,并综合全案考量,判决该中学支付王某5万元奖励款。
 
承办法官介绍,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本案中,学校为了争夺生源而对学生及家长开出的丰厚条件具有法律效力,学校应当忠实履行。否则,受损的不仅是学校的声誉,更重要的是,给千千万万学生树立了一个言而无信的坏榜样。对学校而言,生源的竞争也不能光凭经济实力,更要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正所谓身教大于言传,对教书育人的学校来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好的典范。
 
一、承诺书不兑现犯法吗
 
1、承诺书不兑现不犯法。
 
因为承诺书是民事行为。承诺效力发生之时,就是合同成立之时。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这是最大量、最普遍的。但合同成立还有其他方式。传统上还有三种方式,一是交叉要约,二是同时表示,三是意思实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民法典规定,承诺人不履行承诺书并不是犯罪的行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承诺人不履行承诺责任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承诺人。不履行承诺书的行为,属于违约行为。违约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违约行为作不同分类: 如单方违约与双方违约、根本违约与非根本违约、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承诺生效后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1、交叉要约。交叉要约是指合同当事人采取非直接对话的方式,作出了为订立同一内容合同的要约。如甲对乙作出为订立合同的要约,而乙对甲也作出了同样内容的要约。此时双方的意思表示的内容完全一致,而且双方均有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并且发出要约的时间也几乎在同时。既然双方有相同的意思表示,法律即可推定其必互有承诺的结果,所以认定合同成立。合同成立的时间以后一个要约到达对方当事人时为准;
 
2、同时表示。同时表示与交叉要约本质上相同,交叉要约是在非直接对话的方式的情况下发生的,而同时表示是在对话方式的情况下发生的。指对话的当事人双方毫无先后之别,同时向对方为同一内容的要约的意思表示。例如,买卖于条件适合当事人双方之意时双方同时拍手,或对于第三人所作成的合同方案,当事人同时表示同意;
 
3、意思实现。意思实现是指按照习惯或事件的性质,不需要承诺通知,或者要约人预先声明承诺无需通知,要约人在相当时间内如有可以推断受要约人有承诺意思的客观事实,则可以据此成立合同。按照习惯或事件的性质不需要承诺通知的,比如订旅馆房间、订饭店席位等,不需要表明承诺,如不承诺则需要告知。推断受要约人有承诺的客观事实,一般是指受要约人不进行口头或书面承诺但按照要约人的要求履行合同义务,如受委托开始处理委托事务、发运要约人欲购货物等。   
 
网友评论:
 
程似麟 :做不到就不要承诺,既然承诺了就要兑现。
 
突然想叫方春春_ :学校都言而无信还怎么教育孩子?法院应该支持定格支付承诺的款项,这样才有惩戒作用
 
火锅鲨鱼 :充分说明了,是一个不讲信用的学校
 
柱旋律 :把教育做成了生意!
 
0v王小明v0 :学校也不行啊,写1-100万不就只用给1万了吗
 
要取一个不会重复的ID :这个学校教会小王社会第一课:言而无信
 
困了困了一天 :不会是十堰外国语学校吧
 
惊飞花 :可以支付5元,5元到300000元
 
把你揉碎捏成糖粿 :和招聘app一模一样,月薪3k-8k,只给3k。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