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野生大熊猫最新研究进展

2023-09-02 20:32 浏览:426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几个月前,四川卧龙拍摄到目前已知的全球唯一野生白色大熊猫的完整活动影像。最初的研究发现,白色大熊猫不仅健康地存活,还与区域内其它的野生大熊猫个体有着正常的交流和互动,白化突变并未影响到它的成长和社交活动。通过检测粪便样本,这只白色大熊猫被确定为雄性。在白色大熊猫的栖息地及其附近区域,亚洲黑熊、狼、雪豹、金钱豹、豺、赤狐、豹猫、小熊猫等等都有出没。不过除了集群捕食的豺,偶尔可能会威胁到大熊猫以外,其它像亚洲黑熊、雪豹等等这种食肉动物,很难对熊猫造成威胁和伤害。
白色野生大熊猫最新研究进展
白色野生大熊猫最新研究进展

在大家的印象中,大熊猫都是“黑+白”的标准配色,尤其是它们那一对显著的“黑眼圈”,更是大熊猫形象的经典元素。但也有“例外”,几个月前,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拍摄到的一批特别的照片和视频,内容是目前已知全球唯一野生白色大熊猫的完整活动影像。
 
这只白色大熊猫最早发现于2019年,最初只拍摄到一张侧影。此后,工作人员对它进行长达四年的追踪监测,记录到它的正面清晰影像,它与多只野生大熊猫个体的交叉活动轨迹,还有它吃竹子、蹭树干做标记以及疑似交配或打斗的行为。
 
最初的研究发现,白色大熊猫不仅健康地存活,还与区域内其他的野生大熊猫个体有着正常的交流和互动,白化突变并未影响到它的成长和社交活动。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下面,我们来看看最新阶段的研究发布。
 
1、我国第一只白色大熊猫 被确认为雄性
 
四年前,一只罕见的白色大熊猫出现在监测视频中,让工作人员格外震惊,随后,他们在采集到白色大熊猫影像的区域布设了多台实时传输红外相机,并获取到越来越多的白色大熊猫活动影像。在持续监测研究过程中,相关专家结合白色大熊猫形体、行为等综合特征,曾有过对其性别的初步推断。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吴代福:看这个比较明显,根据我二十多年和大熊猫打交道的经验,并结合视频来看,我认为这只白色大熊猫,应该是一只雄性大熊猫。
白色野生大熊猫最新研究进展
对于这只可能存在基因变异的白色大熊猫,在野外抓拍到的不够清晰的影像学证据,还不足以完全支持对其性别的推断。如果想要获取更多更明确的生物学信息,只有通过基因检测,前提是能够采集到白色大熊猫的粪便或者其他样本。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白熊猫栖息地海拔高度在2500米到3000米,工作人员需要经过10小时以上的涉水攀登才能到达,且栖息地区域各种猛兽出没,还有其他大熊猫活动轨迹相互交叉重合,能够精准采集到白色大熊猫粪便样本的难度和风险都非常之高。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谭迎春:用实时传输的红外相机对它进行跟踪监测,发现它之后,我们立即组织人上去采它新鲜的粪便。
 
在获取到白熊猫粪便样本后,工作人员迅速送去相关检测机构,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精准的分析解读后,最终确认其性别。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何挺美:我们通过这个取样,送专业机构检测表明,它是一只雄性的白色大熊猫。
 
专家介绍,动物粪便排出时,粪便表面会附带有一些脱落的动物肠道上皮细胞,从这些细胞中,科研人员就可以提取出排便动物的DNA用于分析,通常用做物种鉴定和个体识别。白色大熊猫更多生物学信息将在进一步分析后陆续公布。
 
2、探秘白色大熊猫栖息地 与母亲比邻而居
 
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会孕育一只野生的白色大熊猫?它的父母亲或者兄弟姐妹,毛色、外表是否跟它一样与众不同?它的活动规律与普通熊猫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以及红外相机的镜头,再去一探究竟。
 
科研人员介绍,野生大熊猫像虎豹一样拥有自己的领地,平均每只野生大熊猫的领地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左右,科研人员对白色大熊猫进行跟踪丈量后,发现其活动范围约为4.4平方公里,对竹子的热爱与依赖程度也与普通大熊猫一般无二。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刘明冲:这个白熊猫它主要的活动区域出现在海拔2650米的这个树洞的前后,它的那个树洞的旁边是拐棍竹,然后离冷箭竹也很近。
 
红外相机监测发现,白色大熊猫经常会在一个狭长中空的树洞附近活动,或者在树洞中长久攀爬嬉戏。这个奇特的树洞并非白熊猫专属,热衷这个树洞的大熊猫就有包括白熊猫在内的至少三只。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刘明冲:从2021年到2023年它们都去了,连续几年,在这个树洞这个地方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三只大熊猫同框,三只大熊猫同时在我们的红外相机里面拍到了。
 
画面中,白色大熊猫再次来到这个树洞旁,发现树洞已经被两只毛色正常的野生大熊猫占据,它们体形一大一小,根据现场行为,监测人员判断它们为母子关系。白色大熊猫停住脚步,似乎想要加入一起玩耍,尝试着从树洞侧面的灌丛中悄然靠近它们,然而,还没等白熊猫走近,已被其中的熊猫幼崽警觉,凶猛地将白熊猫冲撞驱离。这个一瞬即逝,似乎平常不过的场景,却让工作人员从中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关系的玄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刘明冲:这个母熊猫好像发现了,它在树洞里面好像听到声音了,然后它就有一个动作,跟这个小的熊猫发一个指令,就是这个小的熊猫就赶紧去驱赶这个白熊猫。然后根据这种形态,因为三猫同框的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我们推测站在树洞里面的大熊猫应该是它们的母亲。
 
根据以往监测结果,白色大熊猫跟画面中的成年大熊猫多年比邻而居,和睦共处,活动轨迹也多次发生交叉重合,这种情况,除非它们存在直接亲缘关系,否则在两只陌生的野生大熊猫间几乎全无可能。
 
3、监测发现:白熊猫栖息地多种猛兽云集
 
大熊猫栖息地布设的红外相机,传回来的数据中,除了白色大熊猫,还有其他野生动物朋友们的活动影像。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正在当地进行野外科考,我们也跟随专家,继续探秘白色大熊猫的野外家园,看看它都有哪些邻居。
 
画面上,这个树洞中,即使在大熊猫一家人不在的时候,也并不寂寞,除了经常与大熊猫搭配出现的小型猛兽小熊猫,周身披挂、性格鲁莽的豪猪也来造访。作为熊科一家人,亚洲黑熊对这个树洞也表现出巨大的兴趣。结合其他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画面,亚洲黑熊一家,就居住在距离白色大熊猫几百米左右的山林中。与白色大熊猫蜕变得黄白相间有些斑杂的毛色相比,亚洲黑熊可谓保持了天然底色,与自己的三个幼崽都黑得十分纯粹。虽然凶名在外,亲子共处的亚洲黑熊却一家子齐齐整整,相互依靠,尽显其温情有爱的一面。
 
另一个画面中,一只毛茸茸的雪豹阔步走进了白色大熊猫的栖息地。这只雪豹被记录到多年、多次繁育。目前,它带着三只幼崽居住在白色大熊猫栖息地附近的岩洞中,经常被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家结伴外出,漫步在群山之巅,白云之上。
 
事实上,除了亚洲黑熊和雪豹,在白色大熊猫的栖息地及其附近区域,豺狼虎豹,除了老虎之外都有分布。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除了野生的白色大熊猫之外,还有普通的黑白色大熊猫,还有多种的大中型的食肉动物生活在这片区域里面,包括和大熊猫同属熊科的亚洲黑熊,还有海拔稍高地方分布的狼和雪豹,以及在海拔稍低的地方分布的金钱豹、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食肉动物,包括赤狐、豹猫、小熊猫等,它们都和这些大熊猫共同生活在这样的同一片栖息地。
 
如此之多的猛兽齐集一堂,看起来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为何能够安然栖居其中?另外,在这样一个并不算广阔,随时都可能发生“狭路相逢”的区域中,猛兽之间又是如何相处的呢?它们会不会在相遇中不断发生争斗?
白色野生大熊猫最新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在同种的动物之间,它们为了争夺领地和争夺配偶,尤其是在发情期的时候会发生这种相互的打斗,而在不同种的食肉动物之间,对于像大熊猫这种大型的熊类,除了这种集群捕食的豺以外,偶尔可能会威胁到大熊猫,其他的像这个区域里面分布的像亚洲黑熊、雪豹等这种食肉动物,很难对于熊猫造成威胁和伤害。
 
一、熊猫有哪几种颜色
 
熊猫只有一种颜色,即黑白相间。它们身体大部分呈现黑色,四肢、眼圈和耳朵周围则呈现白色。这种黑白的斑驳花纹是熊猫特有的标志性外观。黑白的颜色使得熊猫在树木和竹子的环境中更容易隐藏自己。这种独特的颜色也是熊猫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二、熊猫为什么会成为国宝
 
1、稀有与濒危:熊猫是世界上最稀有和濒危的动物之一。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作为濒临灭绝的珍稀生物,熊猫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2、文化象征:熊猫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熊猫被视为和平、友好和幸福的象征,被广泛认可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熊猫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品、文学作品、旅游纪念品等中。
 
3、生态价值:熊猫是竹子的专食性动物,对竹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保护熊猫的同时也就保护了它们的栖息地,因此熊猫的保护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熊猫守护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许多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
 
4、国际形象与旅游吸引力:熊猫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熊猫的存在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中国,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基于熊猫的稀有性、文化象征、生态价值和国际形象,熊猫被视为中国的国宝,并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关注。
 
网友评论:
 
戨:七仔:欢迎加入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