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多名百万级网红被捕 犯了什么事?

2023-09-21 13:34 浏览:187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9月20日,四川省凉山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以“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为主要代表团队的“系列网红直播带货虚假宣传案”。凉山公安侦查发现,2022年以来网红公司通过话术、剧本摆拍贫困、悲惨身世的短视频,刻意包装公司旗下多个网红主播,雇佣“网络水军”涨粉引流、刷量控评,不断哄抬主播直播间热度,直播带货假冒的原生态农特产品,达到高额销量目的,谋取暴利。
近段时间,四川凉山多名粉丝数百万的“网红”,因虚假宣传、销售假货被查的消息传出后,备受网友关注。
凉山多名百万级网红被捕
9月20日上午,凉山州举行“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新闻发布会,对案件详细情况进行了通报:
 
今年,凉山州公安机关在州市场监管、宣传、网信、商务等部门密切配合下,成功侦办了以“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凉山阿泽”为代表的四川首例“系列网红直播带货案”。这些“网红”在MCN机构的孵化下,打着助农旗号,通过摆拍虚假视频,打造“大凉山原生态”人设,带货销售假冒的大凉山特色农产品,谋取高额利益,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目前,该案件已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其中网红主播11人,捣毁MCN机构5个。
 
1、孵化百万粉丝账号带假货 网红博主7个月赚70万元
凉山多名百万级网红被捕
据州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卢晓梅介绍,今年5月,凉山公安机关接凉山州市场监管局通报,发现网红“凉山曲布”“赵灵儿”在直播带货过程中虚假宣传,涉案数额巨大,涉嫌犯罪。
 
2、“凉山曲布”与“赵灵儿”直播售卖假蜂蜜
凉山多名百万级网红被捕
经查明,2022年7月,成都小虞助农传媒有限公司(MCN机构)负责人张某来到凉山,物色到个体工商户赵某(女,汉族,27岁)、阿日某某(男,彝族,23岁)等“网红苗子”,开始精心孵化。
 
该公司通过设计剧本、话术,专门挑选当地无人居住的生产用房、破壁残垣作为直播背景,为二人编造了淳朴的男主角形象和纯真善良的女主角形象,打造“大凉山原生态”人设,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偶遇”“蹭饭”“助农”等情节的视频,博取眼球、收割流量。最终孵化出“凉山曲布”“赵灵儿”两个网红帐号,粉丝量均超过200万。
 
3、“赵灵儿”的直播脚本
 
赚取流量后,该公司顺势开设网店和直播带货,打着“助农”“优质原生态”等旗号,从成都、南京等外地食品公司低价购入蜂蜜、核桃等农副产品,假冒“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商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假冒产品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涉案金额超千万元。据介绍,赵某、阿日某某在7个月内,收入就超过70万元。
 
4、低价购入高价卖出 网络水军制造爆款假象诱导消费
 
今年6月,凉山公安机关发现当地网红“凉山孟阳”“凉山阿泽”在直播带货过程中虚假宣传,涉案数额巨大,涉嫌犯罪。
 
经查明,2020年以来,成都澳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MCN机构)负责人唐某以剧本、摆拍等方式,在短视频平台孵化了有着300多万粉丝的“凉山孟阳”(阿西某某,女,彝族,21岁),以及“凉山阿泽”(阿的某某,男,彝族,21岁)。
 
5、有300多万粉丝的“凉山孟阳”
 
2021年3月以来,该团伙从成都、昆明等地低价购入雪燕、红花、贝母、羊肚菌等农产品,打着“凉山土特产”“助农”“原生态”等旗号销售。期间,唐某还伙同李某、郭某等人,雇佣网络水军,在直播间制造爆款、抢单的假象,诱导消费者购买,涉案金额超千万元。
 
据了解,“凉山孟阳”是凉山较为知名的“网红”,走红初期曾靠“卖惨”打造悲情人设,博取网友同情。2022年以来,她被曝出视频摆拍,以及出入高档场所、穿名贵衣服等,网友开始对其产生质疑。
 
6、54人被拘 包括11名网红主播 捣毁MCN机构5个
 
卢晓梅表示,上述违法犯罪行为,组织严密、迷惑性强、涉案地广,形成了前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中端剧本拍摄、电商运营,末端农产品供应、流量变现的制假售假灰色产业链。
 
目前,该系列案件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其中涉案网红主播11人,已批准逮捕18人;捣毁MCN机构5个,查封涉案公司14家;查扣涉案蜂蜜原材料20余吨,假冒“大凉山土蜂蜜”成品4700余瓶,商品外包装5万余件,生产设备3套;冻结涉案资金500余万元。
 
凉山警方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继续从严打击网络乱象违法犯罪,并积极探索建立网络乱象治理长效机制。特别是聚焦凉山“悲惨营销”“虚假助农”等网络谣言扰乱网络空间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以打开路、以打促治,全力净化网络环境。
 
警方提醒:网络不是随意收割流量的“自留地”,自媒体从业人员切勿造谣引流、非法牟利。同时,希望广大网民积极举报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线索。
 
一、直播哪些行为是违法的?
 
直播平台上存在一些违法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违法直播行为:
 
1、涉黄、涉暴等违法内容:直播平台上严禁出现任何含有不良、淫秽、色情、低俗、暴力等内容的直播。
 
2、侵犯他人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或知识产权等。例如,未经许可直播他人肖像、音乐、文字、图片等内容,或者使用侵权软件和工具等。
 
3、实施网络诈骗和传销:直播平台上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网络诈骗,如虚假宣传、散布谣言、售卖假货、虚假投资等,还禁止进行传销和欺诈活动。
 
4、违法传播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散播谣言、政治敏感信息、非法宣扬邪教等,以及涉及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内容。
 
5、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直播平台上不允许出现煽动、挑衅、妨碍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如非法集会、暴力冲突、堵路等。
 
如果在直播过程中发现有违法行为,平台将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如关闭直播间、封号、报警等。同时,观众也应该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维护网络和社会的良好秩序。
 
请注意,直播平台上的违法行为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您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及平台政策,切勿发布任何违法内容。
 
二、虚假助农违法吗?
 
虚假助农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因为它涉及到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根据中国的《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虚假宣传是被明确禁止并违法的。
 
虚假助农通常指的是在农产品销售或农业领域进行虚假宣传,例如夸大产品效果、误导消费者、伪造认证信息等,以获取不当利益。这种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并且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虚假助农的行为,可能会面临以下法律责任:
 
1、行政处罚:相关部门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吊销许可证等。
 
2、民事赔偿:受到虚假宣传侵害的消费者或其他相关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并可能要求违法行为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刑事责任:在严重情况下,虚假宣传也可能触犯刑法相关罪名,例如虚假广告罪、商业诈骗罪等,将面临刑事处罚。
 
因此,对于助农领域的经营者来说,建议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宣传,真实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质量,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消费者也应保持警惕,谨慎选择产品和服务,并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虚假宣传行为。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