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发布 有多少大学入选?

2022-02-14 14:50 浏览:286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发布,明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147所。】2月14日,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从会上获悉,由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现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发布
2月14日,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
 
有多少大学入选?
 
从会上获悉,由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若干意见》明确,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在解决中国问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模式。
 
据介绍,新一轮建设重点是强化建设高校主体责任和责任落实,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注重权责匹配、放管相济,积极营造专心育人、潜心治学的体制机制环境。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机制,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中的主力军作用,培养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复合型工科人才,积极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若干意见》强调,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率先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夯实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坚持引育并举汇聚优秀人才,完善创新团队建设机制,稳定支持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培育培养。
 
深化科教融合,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开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联合科研,加强重大科研平台协同对接,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探索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双向交流的留学支持新机制,提升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主动承担涉及人类生存发展共性问题的教育发展和科研攻关任务。
 
此外,优化管理评价机制,完善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探索分类评价与国际同行评议,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反映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多元多维成效评价体系,优化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条件的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设高校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
 
1、为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记者注意到,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有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我省的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入选。但第二轮建设名单中,没有单独列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2、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是如何认定的?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总体稳定、优化调整”是第二轮名单的认定原则,一是不作大进大出的调整。首轮“双一流”建设整体布局已形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基本体系,第二轮保持建设范围的总体稳定。二是需求引导下的布局调整。第二轮建设以“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加大基础学科、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三是鼓励建设高校主动对接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口径。允许个别建设学科所属建设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优势、目标定位,以及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情况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作出调整。调整后,原学科不再列入建设名单。
 
3、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是如何评价的?
 
2020年底,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在各建设高校开展自评总结基础上,三部委基于“双一流”建设监测情况对建设高校及学科建设成效开展了“背靠背”式的定量分析,并组织专家开展了定性评价。综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从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视角,综合呈现了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成效。从首轮建设的成效来看,所有建设高校都取得了明显建设进展,整体上实现了阶段性建设目标。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高校和学科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网友评论:
 
生理不适 :这话不光要跟高校说,还要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说。
 
芒果虾球啊 :招聘单位:“你随便解释,看一句就算我输。”
 
Leonhard_chw :非常正确的发展方向,就应该突出学科发展,而不是强调高校层次
 
6吐泡泡的鱼儿 :那招聘公告里为什么写的条件必须是双一流?还是2022年最近刚刚出的招聘公告。解释一下这个。
 
米诺斯宫殿 :不承认层次存在吧,那高考为什么要画线?承认层次存在吧,又不让追逐高层次,那岂不是没有上进心?这也太扭曲了吧
 
我是小班花 :为什么不划?美国还有常春藤呢,美国有些律所只招T14呢,也没见美国高等教育差。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