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元宵佳节,中国队在北京冬奥会上收获满满。

不到18岁的谷爱凌在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力夺银牌之后,3天后才18岁生日的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拿到金牌,成绩为182.50分。
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六枚金牌。
挪威选手蒙斯·勒伊斯韦兰以171.75分获得银牌,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以170.25分获得铜牌。
最近两个赛季,苏翊鸣发挥出色,不断带来惊喜。
72天前,他成为中国首位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冠军;8天前,他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赛中收获一枚银牌。
如今,他又成了冬奥历史上最年轻的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获得者。
中国队获得几枚金牌?

截至目前,中国队在北京冬奥上已经收获6金4银2铜,总计12枚奖牌,金牌、奖牌数量都打破记录。
中国还有数个“冲金点”
“中国队冬奥6金创历史最好成绩。”新加坡《联合早报》15日称,在当天的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翊鸣以182.5分夺得金牌。截至目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已获得6金4银2铜。

此前的5枚金牌分别来自: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5日,武大靖等);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7日,任子威);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8日,谷爱凌),速度滑冰男子500米(12日,高亭宇);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14日,徐梦桃)。
香港《南华早报》称,冬奥会开始时,专家们说,中国代表团将赢得6枚金牌、13枚奖牌。现在,第一个目标已实现,第二个目标触手可及。《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的奖牌数可能会更多。这样的出色表现与200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时如出一辙。那年,中国也打破自己之前的奖牌纪录。
中国代表团接下来还手握几个“冲金点”。冰上项目方面,短道速滑16日将迎来收官,此前中国队惊险晋级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队获得该项目银牌,索契冬奥会上获得铜牌,此次由武大靖、任子威、孙龙和李文龙组成的中国队有望获得一枚奖牌。
双人滑也值得期待。隋文静/韩聪将出战18日的双人滑短节目,如果能晋级19日的双人自由滑决赛,二人就有机会弥补4年前在平昌摘银的遗憾,当时二人距离冠军只差0.43分。在之前的团体赛双人滑短节目中,二人曾获得第一。
雪上项目,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将在16日晚进行,贾宗洋和齐广璞将冲击奖牌。“青蛙公主”谷爱凌将在17日出战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资格赛,她在去年的世界杯阿斯彭站获得该项目冠军,她也是该项目本赛季世界第一。
德媒:中国正在成为“冬奥大国”
冬奥会至今已举办过23届,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是1980年,那年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了第十三届冬奥会。此后中国参加了历届冬奥会。1992年,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中国实现冬奥奖牌“零的突破”。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中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2010年,中国在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夺得5金2银4铜,在奖牌榜上与瑞典队并列第七——这是北京冬奥会前中国的最好成绩。
本届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177名运动员参赛,共获得104个小项、190多个席位的参赛资格,占全部109个小项的95%以上。德国新闻电视台称,截至15日,中国代表团已获得其在冬奥会上的最好成绩,并在中国掀起冬季运动热潮。这与中国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选拔培训年轻运动员,聘请全球知名教练有关。文章称,中国这个夏季奥运强国正在成为冬奥大国。
一对来自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退休教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每天都看几个小时冬奥赛事直播,惊讶中国在疫情中仍能完美举办奥运。他们对中国选手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中国出现一大批年轻选手。他们相信,中国在下届由意大利举办的冬奥会上会有更出色表现。
有分析认为,借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中国冰雪运动也将迎来蓬勃发展期。《联合早报》刊文说,中国全民冰雪热情被进一步点燃,滑雪开始“出圈”,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参与。“奥运效应”也让冰雪运动及相关产业热度攀升。目前,中国滑雪相关企业共有近6700家,2021年1-11月同比增长6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过去的“冷”资源正在渐变为“热”产业。
他们在做“重复却意义重大的”工作
《南华早报》15日评论说,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被视为中国这个有抱负的世界强国的成长派对,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则是庆祝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也希望借此阻止与西方的“新冷战”,选择“一起向未来”作为官方口号。在与中国打交道时,世界似乎已经接受了其中的许多变化,即使还有些担忧。
“对中国来说,举办奥运会物有所值。”《纽约时报》称,北京的大多数冬天只有约30厘米厚的自然积雪,中国认为,奥运会将把这座城市转变为冬季运动胜地。通过举办冬奥会,中国还希望培养人们对冬季运动的持久兴趣,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尤其是在气候寒冷、经济困难的东北部地区。最重要的是,奥运会是一个机会,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团结和信心。
到目前为止,没人能否认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美联社近日称,对于一个决心将新冠病毒拒之门外的国家,从世界各地“引进”超过1.5万人是一场“豪赌”。不过,一切看起来行之有效。中国过去一个月暴发零星疫情,但与冬奥会无关。
这离不开数万服务人员日复一日重复却意义重大的工作。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4日称,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运动员可以在感染率很低的情况下参赛,他们带着装备参加短短十几天的比赛,而负责饮食、清洁、运输和照顾他们的服务人员则被隔离在“防疫泡泡”中数月之久。这些人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一名服务人员说,能为冬奥会尽一份力不是牺牲而是荣耀。
一些西方媒体仍习惯性地挑刺。14日,德国《明镜》周刊以“中国艺术展”为题批评冬奥会几个赛场白雪皑皑,周边却看不到冰雪痕迹,声称赛场上的雪全是暗藏巨大环境隐患的人造雪。文章还配了4张卫星照片加以说明。但该文遭到网友们质疑。有人说,北京13日刚下了雪,志愿者还在扫雪,只有这名记者不知道。还有网友批评其戴着有色眼镜做报道,弄成了政治新闻。另有网友进行科普,表示人造雪是“国际惯例”,可以防止运动员受伤等。
一、冬奥过半多项纪录被打破,开赛仅四天就已创冬奥会收视新高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止目前,北京冬奥会已有2项世界纪录和13项奥运会纪录被打破。
据人民资讯报道,过去8个比赛日共完成了58个小项的比赛,产生了58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53%。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多次打破奥运会纪录,其中短道速滑项目有5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被打破,速度滑冰有8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被打破。
自开赛以来,国家速滑馆多次刷新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被誉为“最快的冰”。
此外,还有一项纪录被刷新:开赛仅四天就已创冬奥会收视新高。在中国,约5.15亿人看了总台的赛事转播。这背后是观众对冰雪运动的喜爱和关注。
二、冬奥过半多项纪录被打破 目前共产生58枚金牌
2月13日,北京冬奥会举行例行发布会。北京冬奥组委相关人员介绍说,目前北京冬奥会赛程已经过半,共产生了58枚金牌,刷新多项奥运纪录、世界纪录。疫情风险处于掌控之中,到目前为止防疫总体成功。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在发布会上介绍,在过去的8个比赛日当中,已经有58个小项完成了比赛,产生了58枚金牌,约占金牌总数的53%。其中有20个国家的运动员获得了金牌,有26个国家的运动员登上领奖台。
2月12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中国选手高亭宇以34.32秒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夺得冠军。这是中国首次在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项目获得金牌。
“截至目前,本届冬奥会在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这两个项目中多次打破奥运会纪录。其中,短道速滑共打破了5项奥运会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速度滑冰比赛中共打破了8项奥运会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杨树安说。
2月13日的降雪天气,使得部分赛事被推迟。对此,杨树安介绍,这一次的降雪,冬奥组委在2月4日已经得到了气象部门的预测信息,而在两天以前基本确定了每个场馆降雪的时段和量级,并提前发出天气预警的相关信息。
据他介绍,13日,张家口赛区有上千名工作人员到赛道清雪,但是由于雪下得太大、太急,不满足能见度的要求,为确保运动员安全,所以把比赛延迟举行。下一个比赛日开始之前,冬奥组委有足够的力量来清除赛道上的浮雪。
2月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障碍追逐比赛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
“在伤病救治方面,云顶滑雪公园和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各有一次使用直升机及时、快速转运受伤运动员,场馆、医疗团队和指定医院在受伤运动员的现场救治和入院治疗过程中都展现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平。”杨树安说。
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介绍:“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总体疫情风险处于掌控之中,到目前为止防疫是成功的。我们下一步还是要坚持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还要坚持执行防控手册规定的防疫要求。”
他说,此前出现的运动员核酸检测结果不稳定的情况,并不是检测方法的问题,所有检测都是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的。
黄春介绍:“核酸检测结果可能出现一会阳性一会阴性的情况,实际上就是病毒本身间歇性排毒的过程。我们的专家每天对个案都会进行研判,只要符合防控手册或者核酸检测调整的一些新政策,我们会及时让他解除隔离或者重返赛场参加比赛。”
三、冬奥过半多项纪录被打破:苏翊鸣成中国最年轻冬奥冠军 金牌、奖牌数量都打破记录
2月15日,元宵佳节,中国队在北京冬奥会上收获满满。
不到18岁的谷爱凌在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力夺银牌之后,3天后才18岁生日的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拿到金牌,成绩为182.50分。
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六枚金牌。
挪威选手蒙斯·勒伊斯韦兰以171.75分获得银牌,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以170.25分获得铜牌。
最近两个赛季,苏翊鸣发挥出色,不断带来惊喜。
72天前,他成为中国首位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冠军;8天前,他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赛中收获一枚银牌。
如今,他又成了冬奥历史上最年轻的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获得者。
截至目前,中国队在北京冬奥上已经收获6金4银2铜,总计12枚奖牌,金牌、奖牌数量都打破记录。
四、冬奥会赛程过半:竞赛进展顺利破多项纪录 疫情防控总体成功
13日,北京冬奥会举行例行发布会。北京冬奥组委相关人员介绍说,目前北京冬奥会赛程已经过半,共产生了58枚金牌,刷新多项奥运纪录、世界纪录。疫情风险处于掌控之中,到目前为止防疫总体成功。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在发布会上介绍,在过去的8个比赛日当中,已经有58个小项完成了比赛,产生了58枚金牌,约占金牌总数的53%。其中有20个国家的运动员获得了金牌,有26个国家的运动员登上领奖台。
“截至目前,本届冬奥会在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这两个项目中多次打破奥运会纪录。其中,短道速滑共打破了5项奥运会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速度滑冰比赛中共打破了8项奥运会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杨树安说。
2月13日的降雪天气,使得部分赛事被推迟。对此,杨树安介绍,这一次的降雪,冬奥组委在2月4日已经得到了气象部门的预测信息,而在两天以前基本确定了每个场馆降雪的时段和量级,并提前发出天气预警的相关信息。
据他介绍,13日,张家口赛区有上千名工作人员到赛道清雪,但是由于雪下得太大、太急,不满足能见度的要求,为确保运动员安全,所以把比赛延迟举行。下一个比赛日开始之前,冬奥组委有足够的力量来清除赛道上的浮雪。
“在伤病救治方面,云顶滑雪公园和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各有一次使用直升机及时、快速转运受伤运动员,场馆、医疗团队和指定医院在受伤运动员的现场救治和入院治疗过程中都展现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平。”杨树安说。
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介绍:“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总体疫情风险处于掌控之中,到目前为止防疫是成功的。我们下一步还是要坚持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还要坚持执行防控手册规定的防疫要求。”
他说,此前出现的运动员核酸检测结果不稳定的情况,并不是检测方法的问题,所有检测都是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的。
黄春介绍:“核酸检测结果可能出现一会阳性一会阴性的情况,实际上就是病毒本身间歇性排毒的过程。我们的专家每天对个案都会进行研判,只要符合防控手册或者核酸检测调整的一些新政策,我们会及时让他解除隔离或者重返赛场参加比赛。”
五、冬奥会赛程过半,2项世界纪录、13项奥运纪录被打破
2月13日,北京冬奥会举行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据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介绍,目前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已有13项奥运会纪录和2项世界纪录被打破。
过去8个比赛日共完成了58个小项的比赛,产生了58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53%。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项目的比赛中,多次打破奥运会记录,其中短道速滑打破了5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速度滑冰打破了8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
北京冬奥会前半程,“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刷新了多项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2月12日,中国选手高亭宇便以破奥运纪录的成绩摘金。今天的发布会上,杨树安也谈到了“冰丝带”冰面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融入了很多高科技元素。不仅是冰丝带,其他场馆也是如此。”杨树安介绍,冰丝带是全球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临界制冰技术的速滑馆,并聘请了最著名的制冰专家协助开展工作,“除了环保之外,还有哪些因素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好的成绩,这些都有待于通过赛事做进一步检验。”杨树安称,所有冰面对运动员们来说都是公平的,就运动员而言比赛成绩还是要看谁的实力更强,谁准备得更充分。
杨树安表示,在已经完成的比赛中,各竞赛场馆场地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为运动员展示最高的水平提供最佳平台。杨树安同时表示,竞赛组织运行指挥体系运转非常顺畅,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相关国际体育单项组织、OBS等的合作非常密切、非常顺利。
赛程过半,一流的竞赛场馆,一流的世界级运动员,一流的竞赛组织运行,一流的气象服务保障和一流的医疗救治服务,在北京冬奥会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杨树安称,北京冬奥会将继续秉承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原则,进一步保持与国际奥委会、国际体育单项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紧密合作,“为运动员参赛提供更加贴心温暖的服务保障,让运动员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参赛,向全世界展示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
neverlosess :太遗憾了,你的不认可真是谷的一大损失呢
昵称被我封了 :废话太长了,不想看
蜡笔小新皮卡皮卡 :你是什么东西呀需要你认可
小熊头槌 :我倒觉着这篇说的没啥问题啊
gongdaojinhe :真他鸡儿的废话多
闪开能五杀 :看到找个中国配偶我就关了
布政观察使 :编的发的转的,祝贺你们找到了一个流量密码,虽然很脑残。
等你回望 :谷爱凌破坏了这位网友作为一个血统和国籍更纯粹的人的优越感,可能他想来想去,觉得自己也就这点比谷爱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