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疑因宠物店吸猫感染鹦鹉热
1、39岁女白领感染鹦鹉热致高烧不退,之前曾在宠物店“吸猫”
39岁的白领于小姐(化名)怎么也想不到,宠物店“吸了一次猫”,自己就会高烧不退。原来,她竟是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
12月24日,记者从上海长征医院了解到,近日前来就医的于小姐,“吸猫”时疑似接触了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宠物猫或者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而致病,经过针对性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目前她已痊愈出院。
医院介绍,于小姐一开始出现发热、畏寒的症状,以为就是感冒了。就医后发现她的体温高达40℃,血检提示白细胞达到10.4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9.70%,超敏C反应蛋白29.62mg/L。
医生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3天,于小姐体温仍持续39-40℃,并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胸闷,且症状逐渐加重。查胸部CT,医生的诊断是“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炎症”。
辗转了两家医院没有效果后,于小姐住进了上海长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因常规治疗后于小姐还是反复发热,长征医院对于小姐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终于找到了发热“元凶”——鹦鹉热衣原体。
医生进一步追问,患者自述并没有直接鸟禽类接触史,但发热前曾在宠物店“吸猫”。此后,经过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于小姐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胸闷较前明显好转。医院介绍,鹦鹉热(Psittacosis)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因其致病原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 C. psittaci)主要寄生于鹦鹉科鸟类而得名。鹦鹉热衣原体广泛寄生于多种鸟类如鹦鹉、鸽、鸡、鸭、鹅、火鸡,哺乳动物如牛、马、猫、啮齿类等也是其较为少见的宿主。
鹦鹉热以散发病例居多,常常见于家庭饲养宠物鹦鹉、处理活禽等情况。爆发病例则与职业接触高度相关,多发生于禽类加工屠宰场、农场、兽医诊所、兽医学校、宠物店等场所。
人类可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颗粒或接触病禽的羽毛后致病。症状多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呼吸系统是主要受累的系统,重症患者可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医生分析,患者于小姐发病前无鸟禽类接触史,极有可能是在宠物店“吸猫”的过程中,接触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宠物猫或者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而致病。
什么是吸猫 吸猫是什么意思?
吸猫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的喜爱动作,包括对猫猫亲亲抱抱甚至忍不住使劲儿嗅等。与之相关的词语,就是吸猫体质。
吸猫这个词,虽然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貌似是形容铲屎官对猫咪做出的一个使劲儿嗅的动作,但是该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用法是指代一种对猫极度的喜爱之情,常常会忍不住要做出一些亲亲抱抱的这种亲昵的举动。
吸猫真的有危害吗?
1、容易感染细菌
其实主人在吸猫的时候知道对身体危害有多大吗,因为猫咪身体本来就带有细菌就比较多,如果主人平时给猫咪洗澡的次数也不多的话,那主人在吸猫的时候细菌就会大量从鼻腔里进去,容易导致感染而生病。
2、会感染猫癣
其实大多数猫咪都会容易患有猫癣的,如果平时主人不处理好的话,也会容易传染给主人的,所以主人一旦发现猫咪有猫癣就及时处理,还有不要再进行吸猫了。
3、容易过敏
有些主人本来就比较体质弱,平时又喜欢吸猫的话,容易造成主人对猫咪过敏症状的,所以平时身体免疫力差的话,最好不要去吸猫了。
4、容易上瘾
有些主人对猫咪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回家第一时间就去抱猫咪和吸猫,从来也不去外面交朋友的,心里只要猫咪,有时候甚至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抱着猫咪来吸,所以吸猫容易让有些人上瘾,沉迷吸猫的世界无法自拔。
建议主人吸猫要适可而止,不要每天都抱着猫咪,猫咪也有自己的空间的,如果主人实在想猫咪的话,可以多点跟猫咪玩耍和平时可以训练猫咪基本动作,再奖励点零食给它吃,猫咪就会非常的开心的,就不用整体抱着猫咪,这样猫咪不运动,免疫力也会差的。
5、容易把毛吸到肺里
其实很多猫咪都会有掉毛的症状,如果平时主人天天抱着猫咪吸的话,容易把猫咪身上的毛发吸到身体里面,长时间对身体危害非常大,猫咪掉毛是因为猫咪平时饮食营养不够,才导致猫咪毛发营养不足,会加速掉毛严重情况,所以平常要选择一些含深海鱼油的猫粮,鱼油含一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补充其中的Omega-6和Omega-3脂肪酸,有益于猫咪毛发顺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