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国春节10大习俗

2022-03-09 18:54 浏览:393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春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淘给网带你一起看一看春节期间的10个民间习俗:一、新春扫尘;二、贴对联、福字、门神;三、祭祖、祭神;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五、守岁、给压岁钱;六、燃放炮竹;七、拜年;八、逛庙会;九、舞龙、舞狮;十、踩高跷。
春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狭义上讲,就是指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广义上讲,春节是从腊八节或者小年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九,都算是春节。但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的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和习俗。这习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好多年轻人都不大清楚中国春节套有哪些习俗了,下面淘给网带你一起看一看春节期间的10个民间习俗,看看你知道几个?
 
一、新春扫尘
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年后还有哪些习俗呢?
 
初一:红包
 
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黄历
 
初一:宜祭祀、祈福、求嗣;忌嫁娶、迁移、动土、求医
 
今天吉事:去庙宇祈福
 
今天忌事:很忌讳动刀杀生,也不能扫地及用刀剪利器。
 
初二:回娘家
 
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大年初二,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话。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初二黄历
 
初二: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忌祭祀、出行、置产
 
今天吉事:宜会友、解除、纳采、立约,交易
 
今天忌事:忌祭祀、出行、置产今天忌事:作为雇员今天忌吃鸡,否则有流年想申请被“炒”之嫌
 
初三:不出门
 
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既然不能拜访亲友,那就去拜神吧。或者在家里搞些祈福仪式什么的,或许来年,你会好运连连哦!
 
初三黄历
 
初三:宜祭祀、祈福、出行、嫁娶、安床;忌作灶、开光
 
今天吉事:适合约朋友唱卡拉OK,长者可以唱戏曲以应“赤口”之意。
 
今天忌事:不能拜年
 
初四:接财神
 
因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所以初四晚踏入子时(晚上十一点)就要开始接财神,按传统习俗可在阳台或神台供奉鱼和羊肉,供羊有“吉祥”之意,供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古人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初四黄历
 
初四:宜祈福、会友、裁衣、补垣(修葺围场),忌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下聘礼)、行丧、问名(亦是六礼之一,指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今天吉事:晚餐吃鱼及在晚上十一点后向当天祈福
 
今天忌事:不能在十一点前睡,要不财神看见你睡着了就去别家了
 
初五:大扫除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现今可用热闹的音乐代替)、打扫卫生,意为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
 
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注: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
 
初五黄历
 
初五:宜平治、道涂(均指铺平道路等工事)、祭祀,忌出行
 
今天吉事:听带大锣大鼓声间的音乐或摇滚乐
 
今天忌事:睡懒觉
 
初六:送财神、营业
 
初六为“送财神”的日子,私人商铺最好能在今天开始营业了。店铺门前摆上一盆大橘子,橘子一定要多,否则空多橘少(广州话谐音“凶多吉少”)“意头”不好。另外,按照“三六九,朝外走”的传统习俗,农历年初六不少人都会到公园和旅游景点游玩,在逛公园时,如果有意识地把行走线路定为一个圆周,据闻可为实现在新一年“行大运”拿个好彩头。
 
初六黄历
 
初六:宜祭祀、祈福、会友、求嗣、拆卸;忌苫盖(古代守孝的一个仪式)、开渠
 
今天吉事:开市,去公园玩
 
今天忌事:呆在家里
 
初七:上班与同事聚餐
 
今天“人日”,今天可用七种蔬菜或是七种水果,做成羹汤,称之为“七宝羹”、“七宝斋”,多数人家这天不煮饭,吃斋菜,而更多的是煲粥炒粉或炒面,饭后纷纷出外参加各种社火活动,直至晚间才返。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从今年开始,国家新规定上班族年的初七为第一天上班而往年是年初八,根据黄道吉日的今天宜忌,上班应该时最好先与各部门的同事打个招呼,最好与同部门同事一起用午餐。
 
初七黄历
 
初七:宜会友、捕捉,忌修仓、开市、订婚;忌词讼、作灶
 
今天吉事:吃鱼生、吃七种水果
 
今天忌事:如果公司内部有争讼、签约、投诉类事务最好不要选择今天进行
 
初八:讨利是、谷日
 
一、年初八开年的时候,按习俗未婚的同事都“成群结伙”向已婚的同事讨利是,但时候难免总要被人问起“什么时候出嫁”类问题,虽然知道是出自关心,但听起来总有听压力吧!
 
二、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初八黄历
 
初八:宜祭祀、解除、沐浴、扫舍,忌修造、动土、开仓、出财(借钱给他人)
 
今天吉事:向同事讨红包
 
今天忌事:借钱给他人
 
初九:长长久久、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
 
一、年初九,取其“长长久久”的意思,古时候的人认为是嫁娶、定婚、会友的好日子。
 
二、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九黄历
 
初九:宜祭祀、嫁娶、沐浴、剃头、扫舍,修造、动土、安葬;忌祈福、安床、治病
 
今天吉事:修理房屋、做发型
 
今天忌事:看病求医
 
初十:送灯日、石头的生日
 
传统上称这天为“送灯日”,据老一辈的说“送灯”有财丁兴旺的意思,白天在家里开灶摆简单的酒席宴请亲戚朋友有来年红红火火的喻意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初十黄历
 
初十:宜祭祀、祈福、会友、求嗣,开市;忌修厨、作灶(安置灶台、灶君)
 
今天吉事:在家吃饭
 
今天忌事:吃日本餐及其它不用开“火”的吃物。
 
初十一:宴请子婿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初十一黄历
 
初十一:宜祭祀、祈福、会友、求嗣,忌嫁娶、剃头、作灶
 
今天吉事:与朋友相聚
 
今天忌事:做头发
 
初十二:女儿归宁、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一、十二日称为“女儿归宁日”,外嫁女今天可以再回外家一趟。
 
二、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初十二黄历
 
初十二:宜祭祀、入学、沐浴,入学、开市、交易忌纳采、问名、置业
 
今天吉事:补习
 
今天忌事:求婚
 
初十三:吃清淡饭、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一、年十三有“稀饭配芥菜”之说,即过了吃了多日的大鱼大肉,依传统习俗,这天会吃较清淡的稀饭配芥菜。
 
二、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即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吃面条。
 
初十三黄历
 
初十三:宜作灶、安床、补垣、;忌动土、针灸
 
今天吉事:换灶具
 
今天忌事:装修房子
 
初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汉族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初十四黄历
 
初十四:宜会友、裁衣、立券、交易,忌竖柱、上梁、祭祀
 
今天吉事:签合同、买基金
 
今天忌事:做房子
 
初十五:元宵节
 
元宵这天,人们在饮食上多以全家一起吃年糕、汤圆之类食物,这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寄寓家人团聚圆好,生活幸福美满,而恋人们则手拖手去拍拖“晒月光”,因而又有人称元宵节为“中国情人节”。古时正月十五夜晚,各家门前张灯结彩,以吸引左邻右里;文人雅仕则在彩灯上写上谜语、诗词,让游人猜谜或对联,称为“射虎”,今天仍有不少生活社区会举办猜灯迷活动。
 
初十五黄历
 
初十五:宜祭祀、出行、嫁娶、会友,忌酝酿(做酒的工序)、穿井
 
今天吉事:旅游、结婚、拍拖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