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开门稳来之不易 GDP270178亿元同比增长4.8%

2022-04-19 11:07 浏览:332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中国经济开门稳来之不易,GDP270178亿元同比增长4.8%。】同比增长4.8%,较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这是中国经济交出的一季度“成绩单”。一方面,稳增长措施在前两个月显现效果,经济恢复速度较快;另一方面,3月以来本土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动荡等因素,带来不少挑战。面对困难,一季度的成绩来之不易。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接下来要下更大功夫。让行得通的好办法真正落地、早见真章,让经济真正动起来、慢慢好起来。
中国经济开门稳来之不易

中国经济开门稳来之不易

1、+4.8%,中国经济“开门稳”来之不易
 
4月1日,天津市和平区税务局工作人员指导纳税人进行小微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操作。
 
4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中国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这个“开门稳”来之不易。
 
《华尔街日报》4月18日报道称,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8%,好于预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月18日文章表示,1 月和 2 月出人意料的良好经济表现提振了增长。半岛电视台援引牛津经济研究院相关研究报告表示,中国第二季度将采取更强有力的宏观政策应对措施来支撑增长。
 
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没有改变,一些不利因素还在复杂演变。2022年以来,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特别是3月份以来,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多个省市迅速蔓延,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难度加大。面对复杂局面,中国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确保经济运行总体处在合理区间,实属不易。
 
从消费端看,尽管受近期疫情影响,消费增长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是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同比增长3.3%。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69.4%,增长3.3个百分点,仍然是三大需求中贡献最大的。
 
从投资端看,2022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872亿元,同比增长9.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5%。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7%、14.5%,保持较快增长。
 
从外贸端看,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9415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260亿元,增长13.4%,进口41891亿元,增长7.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0369亿元。这是在上年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的,也充分反映出中国外贸发展的韧性。
 
透过“三驾马车”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但也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仍有许多难点和挑战,短期经济运行存在不小压力。从国际来看,受地缘政治冲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可能性较大,部分国家间的制裁和反制裁,也影响全球供应链效率。从国内来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诸多企业正遭遇成本上升、库存压力加大、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增多、现金流吃紧等诸多困难。部分企业用工需求收缩、招工放缓,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考验。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各类风险,兜牢兜好民生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为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当前中国正在持续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从减税降费到房租减免,从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实施缓缴社保政策到向困难中小微企业发放留工培训补助……一系列纾困政策正在密集出台。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将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缓解企业困难。
 
“开门稳”来之不易,接下来中国将继续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努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2、4.8%!中国经济“开门稳”来之不易
 
今天,中国经济交出了一季度“成绩单”:GDP同比增长4.8%,较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中国经济“开门稳”,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基础。
 
过去三个月,中国经济遇到很多困难,但咱们都挺住了。一方面,稳增长措施的效果在今年前两个月开始显现,经济恢复的速度比较快;另一方面,3月以来本土疫情持续反复、国际局势加剧动荡等因素超出预期,带来了不少挑战。这样看来,一季度的成绩来之不易,“开门稳”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在众多困难中,“货出不去、人进不来”的状况一直困扰着服务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济健康运行,物流是重要基础。无论是产业链的畅通,还是百姓生活必需品的稳定供应,都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今天中央再度明确,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实现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等。
 
接下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要在兜底线、保畅通上下更大的功夫,在“实”字上多做文章。让行得通的好办法真正落地、早见真章,让经济真正动起来、更加好起来!
 
3、社评:超预期变化挡不住中国经济“开门稳”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国际主要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条消息,这高于去年第四季度4%的增速,也好于外界此前的预期。在世纪疫情叠加俄乌冲突的艰难形势下,只要不是“地缘政治竞争狂热者”,没有人不会在内心希望中国经济以强劲表现,为处于迷茫和焦虑中的世界带来好消息。
 
应当说,在国内外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下,一季度4.8%的增长来之不易。俄乌冲突“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本就不稳定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雪上加霜,随着冲突的长期化,全球经济或将遭受增速减慢和高通胀的双重冲击,这从外部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压力。此外,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加大了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难度。
 
总体而言,中国一季度的经济表现实现了“开门稳”。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前两个月的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进出口等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均出现强劲反弹,大大超出预期。从整个季度来看,“三驾马车”的总体表现可谓给力:在进出口方面,尽管全球贸易在收缩,但中国保持了10.7%的增速;投资方面,一季度基础设施建设增长8.5%,而去年全年这一数字为0.4%;消费尽管在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商品零售总额受到严重冲击,但整个季度也实现了3.3%的增长,跟去年底的1.7%相比接近翻倍。
 
这些都显示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整体上保持了相当强的韧性。
 
但3月以来的疫情“倒春寒”让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这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对经济造成影响甚至冲击的最主要因素。如何稳住经济大盘,稳住下行压力,将成为二季度至关重要的任务。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否快刀斩乱麻地尽快控制疫情、实现复工复产,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二季度甚至全年的经济运行面貌。如果疫情在5月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经济运行出现持续反弹是完全可能的。
 
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23条政策举措。在采取坚决果断措施遏制局部疫情反弹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些都是为中国经济的龙骨和船头所打下的铆钉。
 
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境外媒体和机构质疑中国严格防疫“代价高昂且不可持续”,但他们没有看到,面对世纪疫情,中国并没有选择“拿未来换今天”的短期透支行为,“动态清零”本身就是以短期代价,来为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中国抗疫实践也进一步印证了,一时的“管”正是为了更好的“放”。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偏颇地用某一个节点来描述中国经济整体面貌,这是西方长期“对华滤镜”的又一次失焦。如果把时间轴稍微拉长一些,不难看出,中国一定是走得最稳健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稳”是2022年中国经济最突出的关键词,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压力和挑战是给悲观者敲响的退堂鼓,却是给奋进者吹起的冲锋号,无论外界如何嘈杂,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勇毅前行的中国人手里。
 
4、中国经济 开局平稳韧性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面对国际国内环境一些超预期变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努力保持经济运行总体在合理区间。实践证明,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今天起,本报推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栏目,着眼全局大势,立足应变克难,客观辩证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凝聚团结奋进、共克时艰的力量,坚定战胜风险挑战、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信心和决心。
 
面对三重压力、多重挑战,这个开年,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迎难而上,足音铿锵。
 
从江南水乡到中原粮仓,农机往来穿梭,田野泛起绿浪。4月18日,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春耕春管平稳有序推进,大国粮仓底气足。
 
宝马集团增资279亿元,将其在华晨宝马的股权占比由50%提升至75%;中国德国商会、中国美国商会的报告显示,71%的德资企业、2/3的美资企业希望增加在华投资……一季度,按美元计算,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1.7%,吸收外资“开门稳”。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首航……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以27%的增速领跑,重大工程有力有序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稳字当头,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4.8%的增速来之不易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这样的GDP增速低不低?中国经济运行还稳不稳?
 
——全面看,这个4.8%,是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下实现的增长,中国经济实现稳字当头。
 
放在全球背景下观察。2022年开年,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年初就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4.4%,并于近期表示,俄乌冲突影响将导致143个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再次被下调。
 
面对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既对“变”保持清醒,更在“稳”中保持定力。“面对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我们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增强各种宏观政策有效性,确保了一季度经济平稳运行,用发展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挑战。这个4.8%的增速,来之不易。”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
 
——动态看,这个4.8%,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下实现的增长,中国继续统筹好发展与安全。
 
近期,我国多省份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经济保持扩张态势。
 
——辩证看,这个4.8%,是就业稳、物价稳、国际收支稳之下的增长,中国经济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看就业,总体稳定格局不变。尽管受疫情冲击影响,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总的看,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助企纾困的力度也在加大,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一季度,25—59岁的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9%,与上年同期持平。
 
看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在全球通胀水平显著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市场供给总体充足,CPI同比上涨1.1%,比1—2月份涨幅略有扩大,总体温和。
 
“尽管存在国际输入性因素以及部分鲜活食品短期供给压力,但总的看,CPI保持温和上涨的有利条件比较多。”付凌晖说。
 
看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保持稳定。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7%,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
 
“我国经济韧性强,为外贸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介绍,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6.7%。“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特别是跨周期调节稳外贸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进一步激发了外贸市场主体的活力。”
 
稳中有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民生改善继续加强
 
判断中国经济运行趋势,不仅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和效益。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韧性增强。
 
——创新发展态势持续,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明显。
 
140.8%、24.3%、10.2%,这是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幅。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市场对中高端产品需求增加,加之创新驱动战略有效实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对工业支撑的作用比较明显。”付凌晖分析,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均明显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
 
大年初一,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杭州站演出开票,仅7分钟售罄;3月,全国巡演海口站演出场次一加再加。“好看,愿意一刷再刷,看不厌。”观众张先生坦言,为了多看几次演出,自己从北京天桥剧场一直追到海南。
 
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消费主导作用明显。
 
“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仍然是三大需求中贡献最大的。尽管受近期疫情影响,消费增长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是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付凌晖说。
 
——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助力北京冬奥场馆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新疆首个集“风能、光伏、火电、储能”于一身的清洁能源基地——中国华电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电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我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一季度,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继续提升,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一季度,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3%。
 
——民生改善继续加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月9日8时07分,福建、甘肃两省定制的首趟“点对点”返闽务工高铁专列开行。为满足中小企业用工需求,仅福州就在定西发布了3.5万个用工岗位信息。“专列返岗很方便,路上防疫措施也很到位,心里踏实。”定西市陇西县务工人员张世武说。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1%,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困难挑战
 
3月份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3月,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困难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付凌晖说。
 
——科学防疫有条件,推动经济恢复基础实。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符合实际的防控措施,维护了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今年以来,新冠疫情传播特点发生新的变化,但只要坚持科学防疫,我们就能够逐步阻断疫情传播,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付凌晖表示,我国产业体系齐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断显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经济发展有韧性,支撑经济增长潜力大。
 
消费恢复态势有望持续。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将促进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村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也有利于消费持续增长。
 
投资拉动作用有望提升。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投资较快增长。随着我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行业创新发展势头增强,将有利于带动产业投资增长。
 
“从发展趋势看,目前新开工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分析。
 
对外开放红利继续显现。付凌晖分析,总的看,世界经济仍在复苏,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仍会增加。同时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共建“一带一路”成效不断显现,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都有利于进出口增长。
 
——政策支持有力度,促进平稳运行信心足。
 
“刚享受了税款缓缴,又送来了退税‘红包’,有这一连串‘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我们做大企业的信心更坚定了。”河北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福良说,税务部门提供“一对一”“网上办”等专项服务措施,企业退税手续更简便,“为退税效率点赞!”
 
减负前行的何止是马福良所在的这一家企业。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建立汽车、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靠前安排,加快节奏,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体现了稳增长、稳预期的决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宏观调控经验,具备驾驭风险挑战的能力。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坚定信心,稳中求进,就能够一往无前,取得我们的胜利。”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
 
风物长宜放眼量。坚定历史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畏艰难,攻坚克难,继续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巨轮必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网友评论:
 
小袁Jane :一到这种就控评可不太好呀
 
并州之贱2020 :我先吐为敬
 
阿勇歌歌 :统计局做账不容易啊
 
小袁Jane :股市怎么说
 
云雪之南 :#23条金融举措出台# 减少新股,让股市稳步上涨,让普通投资者有正回报,让大家有现金流,久而久之大家自然不会去炒房,形成资本市场良性循环,从而带动消费,投资和GDP,道理很难理解吗?发新股支持实体的用意是好的,但实践证明有拔苗助长,杀鸡取卵,釜底抽薪的作用,长此以往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奥利奥厚芋泥奶盖 :主要现在疫情闹的经济发展不太好
 
动感的蓝波儿 :赢!
 
不睡觉的小虫 :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统计局。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