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炎热,注意防暑降温!
最近几天
南方高温堪称天气圈的“劳模”
白天兢兢业业冲击40℃
晚上恋恋不舍发挥余热
电风扇都热成了电吹风
7月12日-13日
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云南等多地
连发高温红色预警
最高气温将超过40℃
中央气象台7月13日06时
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预计7月13日白天
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四川东南部、
重庆大部、云南东北部
局地可达40℃以上
三伏还没到,为什么南方已经都这么热了?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张娟透露,副热带高压正是此轮南方高温闷热天气的幕后推手。
张娟介绍,预计7月16日开始,受到北方高空冷涡压迫,副热带高压将有所南落,江浙沪等地气温稍降。
到18日前后江淮、江汉等地可能还将出现降雨,南方高温天气将有所缓和。
高温之下小心“夏日杀手”
——热射病
酷热天气持续多日,多地已进入“烧烤模式”。
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容易引发中暑,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热射病”一词在微博热搜刷屏。
过去一周浙江持续高温,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连续接诊了两位病情危重的“热射病”患者,一人经过抢救无效死亡,一人仍在昏迷。
另据红星新闻报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日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不幸去世。3名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0余岁、40余岁和60余岁,其中年轻的两位患者均是户外工作者,年龄稍大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
什么是热射病?
据报道,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
医生表示,热射病的死亡率能达到70%-80%。主要表现是体温高,一般核心温度都会超过40℃,同时会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抽搐。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热射病?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而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如果发生热射病应如何救助?
如果发生热射病,应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然后让其平躺、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盐水最佳)等,同时及时拨打120急救,且在急救途上救治不能停歇。
中暑后要牢记以下四点:
上热搜!热射病死亡率最高可达80% 多地多人确诊:如何预防/判断终于说清
一、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二、补充液体、淡盐水。
三、人工散热、湿毛巾冷敷、冰敷腋下、酒精擦身等。
四、重症中暑一定要拨打120及时就医。
上热搜!热射病死亡率最高可达80% 多地多人确诊:如何预防/判断终于说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蒋臻解释说,先兆中暑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进展到轻症中暑,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体温明显增高,往往>38℃,伴面色潮红和大量出汗,严重者出现脸色发白、冒冷汗、站立不稳等虚脱表现。
此时,轻度中暑若得到及时治疗和处理,仍能很快缓解病情,但如果未引起重视,发展到重度中暑,病情就会急转直下并预后不良。
蒋臻提醒,市民一定要提高对先兆中暑症状的警惕性,及时识别、避免病情加重和进展。其次,要注意老人和儿童等相对体弱的特殊群体,夏季可能衣着严实,甚至因为怕感冒而不愿意吹空调,从而导致中暑,这类人群发病症状比较“隐蔽”,不易觉察。此外,也要注意辨别中暑和内科疾病,“比如出现发热、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时,可能被误以为是脑炎”。
网友评论:
生物杂趣 :人类最大的器官一一皮肤,需要正常的呼吸
有趣的医学冷知识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重者可以导致死亡。热射病危害最大,死亡率超过50%,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对大脑造成不可逆伤害,导致脑细胞大量死亡。
悬崖上的小草201905 :就这么说吧,你要你感觉自己有一点中暑那请尽快就医,因为热射病的是中暑的重度症状。只要你感觉有中暑的可能不舒服等,那请尽快就医。
小赐favour :热射病真吓人,以前只知道空泛的中暑概念,还好看了这个视频。
醉卧沙场卿莫笑 :转扩周知~#热射病死亡率最高可达80%#!
大脑不搭小脑玩 :还有热衰竭
草莓de西蓝花 :空调该开就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