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医院接诊热射病超10例 101岁刘奶奶体温42.1℃

2022-07-16 09:23 浏览:282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从今年第一例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热射病病例已经接诊超过10例,大概12例左右。”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陈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患者经过治疗后大都康复出院,少数患者仍在治疗,其中一位81岁阿婆有一定脑损伤。根据陈康的观察,往年轻症、先兆性中暑的患者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但2022年重症病例大幅攀升,占比可能超过一半,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
上海一医院接诊热射病超10例
上海一医院接诊热射病超10例

好热!7月12日以来,杭州市气象台多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超40摄氏度高温持续了好几日。
 
仅7月12、13日两天,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中暑患者已达30余例,其中5例热射病均收治于重症医学科,目前还未脱离生命危险。
 
7月14日,截至下午5点,一天内救治中暑患者超过了10例。
 
“一天救治超过10例中暑患者,已经打破医院20年的记录了,医院从来没有一天救治过这么多中暑病人。重症热射病也在破记录,现在还有2例在抢救。”医院工作人员说。
 
这些中暑患者中,年龄最大的刘奶奶(化名)已101岁,因家中装修,住在没有空调的临时房,家人发现时已经呼之不应,7月13日晚收治于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医院急诊科主任莫高峰说,“刘奶奶由于年事已高,连日高温没有做好防暑降温,被送到医院时身体的核心温度高达42.1℃,被诊断为热射病,还引发肝,肾,心脏,脑等多脏器官功能损伤,情况非常危险,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诊断。”
 
事实上,医院收治的中暑患者中,以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没有采取开启空调等防暑降温措施的老年人居多。
 
午睡舍不得开空调,73岁老太在家得“热射病”
 
7月13日,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室接诊10多个中暑病人,有老人在家中睡觉中暑。
 
医院抢救室收治了一位73岁的中暑老太太。过了饭点,家人发现午睡的老人还没起来,摸了一下老太太的额头,发现烫得惊人,赶忙送来了医院。
 
原来,老人下午在家睡觉,为了节省电费,没有舍得开空调。
 
经过医生诊断,老人是经典型热射病,高温、高湿、无风天气造成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等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年纪大散热能力差就很容易中暑。
 
莫高峰说,老年人中暑猛增,原因主要是很多老年人在家不开空调。
 
“他们有的是不舍得,有的是不喜欢,还有的也可能因为年纪大了体感不那么敏感了,并不觉得热。尽管老人的体感不那么明显了,但因为环境温度升高,体液蒸发加快,如果补充水分不及时,就容易出现脱水、体内散热情况不佳、全身电解质紊乱等等情况。”
 
“不要认为在家里就没事。”医生提醒,尤其是老年人,持续高温天,一定要警惕“非劳力型热射病”,如果发现或救治不及时,很可能致命。
 
莫高峰表示,极端持续的高温天里,空调和风扇都开起来,可以将空调调到26摄氏度左右,同时做好早晚的通风。老年人、小孩、户外工作者等易中暑人群一旦出现身体不适,一定要尽早就医治疗。
 
一旦发生中暑怎么急救?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使其平卧,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用冷水、冰水敷。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四擦:当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五降:当中暑者体温高达40℃以上,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热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遵循以下原则:快速、有效、持续降温;迅速补液扩容,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要静脉补液;控制患者的躁动和抽搐,同时拨打120,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就诊。
 
中暑的预防
 
1.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2.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同时,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3.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
 
4.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5.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如家中未安装空调,则可以借助商场或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使用电扇虽能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到32.2摄氏度(90华氏度)以上,电扇则无助于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生。洗冷水澡或者打开空调对人体降温更加有效。
 
6.外出时,应涂擦防晒值SPF15及以上的UVA/UVB防晒剂,戴上宽檐帽和墨镜,或使用遮阳伞。
7.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8.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2-4杯非酒精性冷饮料。运动型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9.如高温时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10.虽然各种人群均可受到高温中暑影响,但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危险,应格外予以关注。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在高温天气应特别注意,及时观察是否出现中暑征兆。
 
网友评论:
 
想偷薰薰的柚子 :别出门,出门全是熟人。
 
儿科陈医生 :热射病常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是因高温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蓄积,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病死率高。在高温天气,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抽搐、昏迷等,要及时降温,立即把昏迷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冷水擦拭、监测体温变化。如果体温过高,非常危险,应马上送医。
 
Sunshine-is-me :在最好的季节全关在家里 在最热的季节全放了出来
 
PutALittleStardustInYourEyes :我感觉光是到地铁站和出地铁站的前后十分钟我就要热化了
 
泰晤士海岸 :这地方真操蛋,不仅疫情多,还热
 
蓝色0啤酒0海 :东北真幸福
 
阿霹雳 :那政府安排大家这几周在家办公可以吗
 
X-X先生 :不是新冠都不是问题 
 
上海的早陈 :高温难受,更难以忍受的是:高温+高湿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的夏季,湿热难耐,40℃左右的温度+80%左右的湿度 不适宜居住!是否应该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一些央企,钢铁厂、造船厂、汽车厂……搬迁到黄河以北比较凉爽的地方?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