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0% 猪肉为何会涨价?

2022-09-27 19:22 浏览:2655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9月19—23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30%,进入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猪肉涨价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随着中秋、国庆假期的到来,猪肉价格进入消费旺季,季节因素是本轮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二是经过之前生猪产能调整,中国生猪过剩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前猪肉价格基数较低,猪肉价格回归;三是饲料粮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养殖成本上升。
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0%

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0%
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0%
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0%

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0%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9月19—23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30%,进入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
 
与此同时,多家猪企8月份的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环比显著增长。如“猪茅”牧原股8月销售生猪 488.7 万头,环比增加6.38%;温氏股份销售肉猪150.41万头,环比增加13.58%。
 
这是否意味猪肉价格的上涨通道要逐渐明确?亏损的猪肉企业,这是又要开始进入赚钱的发展状态了吗?
 
1、多因素提振猪肉市场
 
实际上,猪肉价格早就开始出现稳步走高的趋势,尤其是6月中旬以来猪价快速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9%;7月同比上涨20.2%,环比猛涨25.6%;8月同比上涨22.4%,环比上涨0.4%。
 
综合来看,近期猪肉价格再度上涨受多重因素影响:
 
一是供给方面,国内生猪产能自2021年7月份以来逐步下降,养殖端产能去化速度今年也明显加速,导致6月以来猪价大幅冲高。
 
二是随着市场逐渐转凉,大猪需求增量,但大猪供给量下滑,肥猪供少需多,支撑其价格涨至高于标猪价格。
 
在看多后期猪价的强预期下,养户的压栏、二次育肥、肥转母等行为又进一步减少了当期生猪供给,人为造成了供需紧张的局面,这也导致了猪肉价格的异常波动。
 
三是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好,且临近国庆节,猪肉户外消费、集团消费持续恢复性增长。
在上述多重因素的扰动下,才有了近期猪肉价格的上涨。
 
2、20万吨储备猪肉9月入市
 
值得注意的是,猪肉的价格一直备受国家相关部门所关注。从8月底开始,发改委积极调控生猪市场,保障市场充足供应,稳定生猪价格。
 
据悉,国家发改委已经分别在9月8日、9月18日、9月23日完成三个批次的中央猪肉储备投放。
按照预案规定,国家将于本周投放今年第四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联动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根据已投放数量和后期投放计划,预计9月份国家和各地合计投放猪肉储备20万吨左右,创单月投放数量历史最高水平,而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先后经历了先跌后涨的过程。如果价格进一步持续上涨,可能会导致养殖端产能过快增加,后期价格将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局面,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
 
而国家高度重视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主要目的就是促进猪肉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生猪市场动态。必要时还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促进市场和价格平稳运行。
 
与此同时,近期多家养猪上市公司也表态将加大第四季度生猪出栏量。
 
如牧原股份对外表示,为了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将在国庆节前后加大生猪供应量。针对节假日猪肉消费需求放大的形势,公司将承担起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新希望也表示,临近国庆,公司将于节日前后加大生猪出栏量,保障生猪的稳定供应,四季度各月出栏量预计也将继续提升。
 
3、周期没有那么快来
 
对于近期猪肉价格的上涨,有分析师指出,消费需求季节性回升以及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养殖成本的提高,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可能会看到新一轮猪周期启动信号。
 
事实或并非如此。目前我们或正处于新一轮“猪周期”的起步阶段,但从近期猪价上涨原因来看,主要是恢复性、季节性上涨,叠加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新一轮猪周期的到来似乎还欠缺了一些因素。
 
长江证券农业首席分析师陈佳认为,影响猪周期景气趋势核心在于行业产能情况,而目前最能真实反应行业产能恢复的母猪价格仍趴在底部。
 
他还认为,四季度行业二次育肥是常态。历史上看,二次育肥对猪周期大趋势并不影响。且由于年底通常为消费旺季,对猪价实际影响幅度预计也相对有限。
 
不过,对于养猪行业的后市,多家机构均持乐观态度。中信证券认为,目前生猪养殖行业盈利仍较为乐观。展望后续,随着生猪供需格局逆转,猪价有望逐步向上。
 
总得来说,猪企在经历了至暗时刻之后,刚刚从“ICU”中逃出,整个市场需要一定时间“回血”。
 
未来何时才能触底回升、困境将持续多长时间尚不明朗,如何保障企业的流动性以维持行业反弹,是目前猪企面临的最主要、最严峻的挑战。
 
猪肉为何会涨价?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22年9月16日至9月22日,猪肉价格每公斤30.79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同期上涨53.9%,比3个月前(2022年6月17日至6月23日)每公斤21.09元上涨约46%。
 
对于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猪肉涨价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随着中秋、国庆假期的到来,猪肉价格进入消费旺季,季节因素是本轮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经过之前生猪产能调整,中国生猪过剩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前猪肉价格基数较低,猪肉价格回归;

三是饲料粮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养殖成本上升
 
李国祥表示,受近年来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的影响,中国生猪市场炒作因素增多,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呈现短期化。比如,今年六七月份的时候,猪肉价格还比较低迷,到8月以后就开始快速上涨。“针对这一变化,中国政府部门对生猪价格的调控手段也更加及时,通常在消费旺季前期、猪肉价格冒头上涨伊始就开始采取抛储措施进行调控,而不会等到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再出手。”
 
针对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国家发展改革委称,将于本周投放今年第4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联动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中国农业农村部26日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四季度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强调要加强生猪生产形势研判,要求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确保四季度特别是重大节假日期间猪肉平稳供应。
 
据中国养猪网养猪数据中心显示,9月27日,生猪(外三元)价格为每公斤24.39元。李国祥表示,生猪价格在每公斤22元左右较为合理,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较为平衡,当前猪肉价格偏高。
 
对于后期猪价走势,李国祥表示,供给决定价格,当前中国生猪产能总体平稳,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均呈上升态势,市场供应有保障,加之政府及时调控,后期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农业农村部表示,当前生猪生产和供应形势持续向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水平,生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增长,规模猪场中大猪存栏量和新生仔猪数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后期上市肥猪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
 
李国祥建议,除了政府要及时出手之外,市场微观主体——生猪养殖者也要理性看待猪肉价格上涨,及时出栏,避免大涨之后更多人进场养猪带来产能过剩价格大跌,造成损失,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市场主体共同维护。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市场形势继续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网友评论:
 
每日做鸭的Dr猫 :除了工资,啥不涨。油价高一切都低不下来。两桶油赚疯了。
 
罗夏丿守望者 :今年入夏后就发现猪肉开始涨价了,长得还不少
 
康宁菜场 :今天买的仔排42一斤
 
训练打造延时猛男 :啥都涨价,就工资不涨
 
nicerainwu :预计年底30元/公斤?那还降了不少呢。我们这里现在40元/公斤。
 
静守平淡心有鸿鹄 :如果A股可以像猪肉价一样就好了
 
颜大白Dy :最近物价涨了不少啊
 
袁老哈 :最好涨到50一斤,看谁买的起
 
坠入凡尘的小天使 :涨吧涨吧,大不了不吃。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