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国召回超110万辆汽车

2023-05-12 16:25 浏览:237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日前,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23年5月29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3年4月24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 Model X 、Model 3及国产Model 3 、Model Y汽车,共计1104622辆。
特斯拉中国召回超110万辆汽车
特斯拉中国召回超110万辆汽车

5月12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特斯拉发起了大规模召回计划。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自2023年5月29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3年4月24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 Model X 、Model 3及国产Model 3 、Model Y汽车,共计1104622辆。
 
据悉,此次超110万辆特斯拉车辆被召回的原因是,特斯拉没有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策略;同时,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可能没有提供足够提醒。以上因素叠加可能增加车主长时间误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可能增加车辆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此前,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均出现了不少车主控诉特斯拉疑似“突然加速”“刹车失灵”而导致交通事故的事件,这也让特斯拉频频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特斯拉为何总是传出“刹车失灵”的消息,不少业内人士将矛头指向了特斯拉独有的强制单踏板模式,关于“单踏板模式是否该为车辆失控背锅吗”的话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概念,催生了使用一块踏板进行驾驶的单踏板模式。单踏板模式下,车辆仍保留了加速和刹车两个踏板,但是司机只需操控加速踏板,即可完成车辆的起步、加减速、滑行甚至刹停等操作。
 
汽车行业分析师朱玉龙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单踏板模式改变了司机原有的驾驶肌肉记忆。驾驶员的脚更长时间地放在了加速踏板上,误操作的概率会加大。
 
清研华科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抗抗也表示,对于传统驾驶习惯还没有形成的驾驶者来说,单踏板模式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即传统驾驶模式与单踏板模式的切换会扰乱驾驶员的认知,而要改变驾驶员已有的驾驶习惯,可能没有想象中容易。
 
张抗抗称,对于单踏板模式,车企应该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机会。
 
此次特斯拉召回的车辆几乎是其从2019年起在国内销量的累计总额。数据显示,特斯拉今年1~4月在华销量(不含出口)为17.7万辆,2022年为43.9万辆,2021年为32.07万辆,2020年为14.8万辆,2019年该数值为超4万辆,累计为112.47万辆。
 
此次特斯拉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推送新开发的功能,以降低因长时间深踩加速踏板导致速度过快引起的碰撞风险。功能包括:在不具备能量回收制动强度选择的车辆上,提供选项以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强度;调整车辆能量回收制动策略的出厂默认状态;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出提醒。
 
车子召回怎么赔偿
 
车子召回基本上都是延长保修、赠送优惠券、赠送礼品等对于4S店来说并不会带来太大影响的补偿。召回车辆表明问题是普遍的且具有严重潜在危害的,会严重影响到品牌的声誉,所以大部分车企在召回后都会给点补偿车主意思一下。
 
汽车召回出现了比较多的故障:
 
1、转向总成和制动总成上的零部件失效。按照常规来说,正常行驶等多导致制动力慢慢下降,除此之外的,例如扭矩传感器故障、电子驻车无法自动解除等,都是质量问题。
 
2、燃油总成零部件失效,例如车辆行驶到一半突然熄火,底盘下有机油、汽油等不明液体泄漏等等。
 
3、发动机总成主要是发动机异响和油门踏板卡住,其中发动机异响事关重大,轻则进气系统堵塞、重则活塞连杆、曲轴受损。
 
4、在8万公里数或者3年内轮胎开裂,出现裂纹或鼓包,这都属于质量问题。
 
5、座椅靠背或者内饰出现刺鼻异味、长时间不能散去就属于质量问题。
 
6、车窗玻璃安装不固定、密封条脱落造成了异响、风噪也属于召回范畴。
 
7、座椅或靠背在正常使用中突然失效,导致乘员可能受伤。
 
8、汽车上的关键零部件开裂、脱开或脱落,可能导致油液渗漏、汽车失控,或者可能导致车内或车外人员受伤。
 
网友评论:
 
朴正欢抓猴子 :说明设计真的有问题
 
1号事实阐释者 :特吹破防时刻 还是国产车好
 
mrwangxc :弄死人的原因查清楚了?
 
gavin来了 :这是确认硬件缺陷了,如果是软件逻辑问题,一次OTA就可以解决,没必要召回,是这么理解吧。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