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或曾发生全球性气候转变
北京时间7月6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天问一号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祝融号着陆区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的证据,证实风沙活动记录了火星古环境随火星自转轴和冰川期的变化。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火星的现状和演化历程,被认为可能代表着“地球的未来”,针对火星气候演化的探测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风沙作用作为火星晚亚马孙纪以来最主要的地质营力,塑造了火星表面广泛分布的风沙地貌,沉积、记录了火星演化晚期和近代气候环境特征和气候变化过程。但由于缺乏就位、近距离详细系统的科学观测,我们对火星风沙活动过程和记录的古气候知之甚少。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郭正堂团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布朗大学和天问一号任务工程团队,瞄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丰富的风沙地貌,利用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分析仪、气象测量仪等开展了高分辨率遥感和近距离就位的联合探测,提取了沙丘形态、表面结构、物质成分等信息,分析了其指示风向和发育年龄,发现了着陆区风场发生显著变化的层序证据,并与火星中高纬度分布的冰尘覆盖层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揭示了祝融号着陆区可能经历了以风向变化为标志的两个主要气候阶段,风向从东北到西北发生了近70度的变化,风沙堆积从新月形亮沙丘转变为纵向暗沙垄。这一气候的转变,发生在距今约40万年前的火星末次冰期结束时,可能是由于自转轴倾角的变化,火星从中低纬度到极地地区,发生了一次“冰期-间冰期”的全球性气候转变。
该项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火星古气候历史的理解,不仅为火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火星全球气候模拟提供了重要约束,甚至可能为地球未来的气候演化方向提供借鉴。
火星的12个隐秘
1、火星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火星上布满了铁锈(氧化铁)。
2、你在火星上的体重比在地球上轻60%。
3、火星这个名字来自罗马战神。
4、大约40亿年前,火星有一个富氧的大气层。
5、虽然火星只有地球的一半大,但它的陆地面积却差不多。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大多被水覆盖。
6、在对接火星的40多次尝试中,只有18次成功。
7、平均表面温度为-63摄氏度(-81华氏度)。
8、火星大约是地球的一半大。
9、火星土壤是生长芦笋和萝卜的理想土壤。
10、火星上的日落是蓝色的。
11、除了地球,火星是唯一有极地冰盖的行星。
12、火星上的一年包括687个地球日。
网友评论:
TAO乐个淘 :小便高考语文及格了吗
故事都很平凡 :深空移民终将是人类的宿命
ryuasl :火星有可能以前也有“人类”
生如蔓草 :火星文明通过类人猿,在地球扎下了根
不问后来199612 :真的假的
恋个神经 :我早就说过人类是外星人来到地球后和本土生物杂交的物种
第皮埃斯_ :我觉得没有问题
麦凯乔 :新华字典都删的七七八八,还指望着真有认真的媒体人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