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冒充男人与闺蜜恋爱骗取40万
谁能想到,
全心全意去相信的一个人,
会用这么大的一个骗局来骗自己。
日前,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
一起“闺蜜变男友”诈骗案。
一起来看~
谢某和小丽是认识多年的好友,两人关系非常要好。小丽未婚,作为闺蜜,谢某一直表现的比较上心。
2021年2月,谢某向小丽介绍了一位叫“张宁宇”的男性朋友,称这个小伙子是做工程的,长沙本地人,有房有车,靠得住。之后,小丽便收到一个陌生人的微信好友申请。
添加为好友后,“张宁宇”经常在微信上对小丽嘘寒问暖、百般体贴,两人相谈甚欢。细致入微的关怀,打动了小丽,很快就陷入了热恋当中。
某天,“张宁宇”跟小丽说自己家里出了点事情,急需一笔钱,希望小丽能救救急。沉溺于爱情美好的小丽丝毫没有犹豫,当天就把钱转了过去。此时的小丽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预谋已久的陷阱......
首战告捷滋长了“张宁宇”的欲望,在随后时间里,“张宁宇”先后以工程项目应酬、母亲重病、贷款等理由称自己急需用钱,希望小丽借点钱给自己“调个头”。而在其间,小丽多次提出想与“张宁宇”见面时,男友却总有借口百般推脱,两人始终无缘见面。
一想到自己甚至都没有见过对方一面,小丽不禁起了疑心,遂向闺蜜谢某求证“张宁宇”的身份,谢某几番搪塞,但每次都拍胸脯担保“张宁宇”的人品没问题,自己也借给了他不少钱,小丽也因此才彻底相信“张宁宇”的一切,陆陆续续转给“张宁宇”40余万元。
两人的微信聊天记录
当一件件事均未兑现,且多次催促“张宁宇”还钱无果后,小丽意识到自己被骗,如梦初醒的小丽急忙向警方报案。随着调查的深入,种种迹象表明,“张宁宇”就是谢某的另外一个微信账号,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张宁宇”根本不存在。
2022年9月28日,公安机关将谢某传唤到案。谢某对自己虚构“张宁宇”的身份诈骗受害人小丽4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谢某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被告人谢某被传唤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以从轻处罚和从宽处理。法院判处谢某有期徒刑六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万元;对被害人小丽被骗的财物损失,责令由被告人谢某予以退赔。
在网络上认识并谈一场恋爱,未尝不可,但核实身份是非常必要的,虚幻的面纱下说不定就隐藏着各路牛鬼蛇神,稍有不慎就落得人财两空。
本案中的谢某之所以能得逞,主要是利用了受害人谈恋爱、急于求成的心理,甜言蜜语再佐以“人证”,被恋爱冲昏了头脑的人最易信任对方。
网络环境鱼龙混杂,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要轻信网络上的陌生人。涉及到金钱利益,更要多方核实确认,不要轻易转账,防止落入“圈套”。
网络谈恋爱如何防止被骗?
在网络上谈恋爱时,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防止成为骗子的受害者。以下是几点建议:
1. 提高警惕:保持警觉心态,不过分相信陌生人。切勿轻易相信对方所说的话,尤其是遇到过于完美或许诺过大的情况时。
2. 验证身份和信息:尽量核实对方的身份和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姓名、照片等方式来确认其真实性,并注意是否有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
3.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避免在早期交往阶段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财产情况、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安全。
4. 视频通话和面对面见面:尽量通过视频通话验证对方的真实形象和身份,以及了解更多的信息。如果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见面会更加可靠。
5. 警惕金钱要求:切勿轻易对陌生人的金钱要求做出回应。如果对方在交往过程中频繁要求借款、援助或其他金钱支持,要保持警惕,有可能是骗子的手段之一。
6. 寻求朋友或家人的意见:在交往过程中,可以向身边可信赖的朋友或家人寻求意见和建议,听取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有时候外人的视角更客观。
7. 不轻易陷入感情陷阱:避免盲目投入过快发展的感情,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对方,并保持理性思考。
如果在网络恋爱中遇到可疑情况或怀疑对方可能是骗子,请及时终止与对方的交往,与身边的执法机构或相关专业机构联系,寻求帮助和咨询。
诈骗罪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诈骗罪的量刑标准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1. 骗取财物的数额:骗取财物的数额在刑法中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通常情况下,数额较大的诈骗案件会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2. 诈骗行为的手段和性质:诈骗手段的卑劣程度和社会危害性也会影响刑罚的严重程度。如果诈骗手段恶劣,对被害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其他后果,相应的刑罚可能会更重。
3. 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行为的主观故意也是量刑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果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明确的故意和预谋进行诈骗,可能会面临更重的刑罚。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量刑标准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官的判断而有所不同。在司法实践中,还会考虑到其他因素,如犯罪嫌疑人的前科与悔罪表现等,来确定最终的刑罚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