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美欧停止或减少俄能源进口 单边制裁只能带来双输或多输局面

2022-03-10 12:04 浏览:216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中方回应美欧停止或减少俄能源进口,单边制裁只能带来双输或多输局面。】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今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欧盟国家也宣布逐步减少对俄能源依赖。而英国则宣布将在2022年底前逐步停止俄罗斯的石油进口,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赵立坚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动辄挥舞制裁大棒换不来和平与安全,只会给相关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造成严重困难,带来双输或多输局面,进一步加剧分裂和对抗。
中方回应美欧停止或减少俄能源进口
 
中方回应美欧停止或减少俄能源进口
 
1、美欧宣布停止或减少俄能源进口,外交部:反对动辄挥舞制裁大棒
 
3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欧盟国家也宣布逐步减少对俄能源依赖。而英国则宣布将在2022年底前逐步停止俄罗斯的石油进口,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动辄挥舞制裁大棒换不来和平与安全,只会给相关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造成严重困难,带来双输或多输局面,进一步加剧分裂和对抗。中俄两国一直保持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双方将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开展包括油气领域在内的正常贸易合作。
 
2、美宣布对俄能源禁运,谁来埋单?
 
美国总统拜登8日宣布将对俄罗斯实施能源禁运。欧盟当天也宣布将寻求大幅减少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分析人士认为,美欧最新制裁和限制措施将对俄造成进一步压力,但自身也面临不同程度冲击。
 
根据拜登8日签署的行政令,美国将停止从俄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鉴于加拿大此前已宣布对俄禁运政策,北美市场至此对俄罗斯油气关闭了大门。当天早些时候,欧盟委员会宣布将逐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计划今年年底前将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需求减少三分之二。
 
受此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8日上涨3.6%,收于每桶123.7美元。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87%,收于每桶127.98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是能源净出口国,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远小于欧洲,对俄能源出口实施制裁将令欧洲承受更大冲击,相关经济体增长前景恶化。此外,相关制裁带来的供应中断冲击令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上涨,普通消费者将承受通胀进一步走高带来的负担。
 
对俄罗斯而言,一些国际买家此前出于不确定性担忧而自发停止购入俄罗斯原油,欧美正式出台禁运或限制措施无疑加剧其能源出口困境。
 
瑞银集团分析师乔瓦尼·斯陶诺沃表示,由于俄罗斯存储能力有限,出口中断可能引发上游生产停摆。
 
对欧洲而言,因严重依赖俄天然气供应,欧洲面临着寻找能源进口替代的严峻挑战。同时,因天然气市场的区域性特征造成不同地区气价差异大,减少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依赖将令欧洲承担高昂气价。
 
美国银行全球经济研究负责人伊桑·哈里斯表示,如果对俄制裁和高能源价格持续数月,俄罗斯经济将陷入衰退,欧洲经济将显著放缓,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可能面临温和放缓。
 
凯投宏观首席大宗商品经济学家卡洛琳·贝恩则认为,如果主要消费国完全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到今年年底,发达经济体通胀将处于5%左右的水平,家庭消费能力下降和拉闸限电可能让欧洲陷入衰退。
 
对美国而言,对俄能源禁运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冲击,但进一步加剧了美国通胀的担忧。
 
美国能源信息局数据显示,美国已经多年没有从俄进口过液化天然气,去年从俄进口煤炭不足30万吨,因而在这两个领域的禁令带来的经济损害有限。不过,去年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约8%来自俄罗斯,其中炼油产品与美汽油相关度更高,对俄禁运将为美国带来不小通胀压力。
 
美国汽车协会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天全美平均汽油价格升至每加仑4.173美元,突破2008年7月创下的历史高点。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5%,创1982年2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彭博社预计,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在每桶120美元以上水平,到4月美国通胀率或将升至9%。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戴安娜·斯旺克预计,为应对通胀,美联储今年将加息7次,明年继续加息3次。如果国际油价到今年第三季度都维持在每桶125美元以上,美联储可能被迫更快加息。
 
3、美国禁止俄罗斯能源进口,这轮制裁会拖累全球经济吗?
 
俄乌战事持续两周,美国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北京时间3月8日晚,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正式宣布,美国禁止所有进口自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欧盟则将在本周讨论一项到今年年底之前,将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减少三分之二的计划。
 
俄乌战事爆发以来,国际油价已在高位徘徊。此次美国宣布制裁措施前,市场担忧情绪高涨,油价已再次冲高。
 
3月9日,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陆钢表示,俄罗斯外贸收入大部分来自能源出口,其主要出口国家就是亚洲和欧盟各国。如欧盟跟进美国停止进口俄能源,将重创俄罗斯政府的外贸收入。目前俄乌两国在战场上相持不下,俄罗斯已压力重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董秀成则分析称,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仅限于石油,且进口量有限。对两国而言,此次制裁举措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但如果欧盟跟进减少进口俄罗斯石油,将进一步推高国际油价。而高油价将会直接增加各行业的生产成本,拖累全球经济恢复进程。
 
俄乌开战以来国际油价暴涨 美国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
 
北京时间3月8日晚,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正式宣布美国禁止所有进口自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几乎同时,英国也宣布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直到今年年底前化为零为止。
 
“美国正在瞄准俄罗斯经济的大动脉。”拜登在白宫发表讲话时说,“我们禁止从俄罗斯进口一切油气和能源。这意味着,美国的港口将不接受俄罗斯石油,而美国人将再次给普京的‘战争机器’一个沉重打击。”
 
据外媒报道,欧盟也将在本周讨论一项到今年年底之前,将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减少三分之二的计划。不过,德国、荷兰、匈牙利等国已表示反对。
 
自俄罗斯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以来,两国战事已经持续了约两周。北京时间3月7日晚,两国第三次协商仍未有实质性结论。3月9日,俄军按照此前和乌克兰的协定进入“静默状态”,在基辅、哈尔科夫、切尔尼戈夫、苏梅、马里乌波尔五个城市提供人道主义走廊,帮助当地平民撤离。
 
面对美国和欧盟不断加码的制裁行动,俄罗斯并未妥协。3月7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发表电视讲话,回应美国欲联合欧洲盟友研究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可能性。他表示,这将给全球市场带来灾难性后果,或导致油价超过每桶300美元。他还警告称,针对“北溪2号”受到的制裁,俄罗斯完全有权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停止通过“北溪1号”输送天然气,但俄方并没有这样做。
 
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是全球石油、天然气、谷物和金属的主要出口国。在全球石油出口国中,俄罗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排名第二,供应全球约10%的原油需求。2020年,俄罗斯原油57%出口至欧洲各国,其中德国占比11%;另外42%出口至亚洲,仅1%出口至美国。
 
而据美国能源资讯管理局数据,2021年,俄罗斯对美国出口的原油和精炼产品仅占美国液体燃料进口的8%左右。
 
欧洲各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则高低不一。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就曾表示,德国有1/3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不可能立即禁止进口。天然气方面,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在欧盟天然气的进口份额中占比35%。其中,保加利亚几乎100%、波兰约8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比利时、法国和荷兰的比例则不足10%。
 
欧盟各国是否会跟进制裁是重点
 
此前,由于美、英等国考虑对俄罗斯实施石油禁运引发市场担忧,3月7日国际油价已经上涨过一轮。截至发稿,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为121.81美元每桶,相较2月24日收盘涨幅37%。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127.31美元,相较2月24日收盘涨幅31%。
 
3月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董秀成对极目新闻记者分析称,单纯从能源角度来看,美国本身并不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煤炭,石油进口在其全部进口总量中也仅占比个位数。对两国而言,此次制裁举措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欧盟是否真的会跟进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
 
“俄罗斯两个主要能源出口地,一是欧盟各国,一是中国。如果未来欧盟停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这对于双方而言才是伤筋动骨。欧盟现在说的是年底前拿出计划,我觉得不太可能实现。”董秀成表示。
 
董秀成进一步指出,从美俄两国角度出发,切断能源进口往来影响不大。但美国释放的这一信号,以及市场对欧盟各国跟进制裁的担忧,已经扰动了国际市场引发高油价,而这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利。
 
“全球石油交易并不是一个能够在短期内平衡的灵活市场。考虑运输设施的限制,一旦欧盟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俄罗斯并不能完全将这部分石油转而出口至别的国家,届时全球市场的石油供应就会少一大块,这会进一步推高国际油价。从而推高全球各国生产生活成本,影响下游化工、农业、纺织等各项产业,拖累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董秀成解释称。
 
战局僵持对俄罗斯不利
 
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陆钢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美国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的决定对美国自身影响不大,但起到了领头和推动作用,现在主要看欧盟各国是否会跟进制裁。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此举从道义和政治上对俄罗斯施加了压力。
 
“现在英国已经跟进制裁,欧盟内部的德国和匈牙利则明确表态,不能终止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俄罗斯反倒以北溪1号管道停止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相要挟。以天然气为代表,俄罗斯事实上握住了欧洲的命脉,所以欧盟内部其很难达成统一。”陆钢说。
 
陆钢还判断,目前俄乌两国在战场上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战事很难在短期内结束。
 
“我一开始就判断,一旦这场战争无法在一周内结束,就会拖延至1个月甚至更久。现在来看,俄罗斯这一仗打得很艰苦,现在两周下来在乌克兰只拿下了赫尔松这一个城市,其他大城市都在激战中。其满打满算20万兵力,现在分散在各个城市,每个城市四五万兵力,都在与乌克兰军队作战,处于胶着状态中。”陆钢分析称,“现在来看,乌克兰有国外支援的毒刺导弹、反坦克武器装备等。俄罗斯军队持续作战进入疲劳状态,在战场上反而略显被动,所以战事短期内还结束不了。”
 
陆钢认为,这种僵持对俄罗斯越来越不利。“现在平民伤亡越来越多,国际上舆论谴责的声音越来越多。美国、欧盟甚至日韩等亚洲国家都加入制裁行动,普京的应对措施也越来越强硬。今天可口可乐、麦当劳和星巴克都已经宣布暂停俄罗斯境内的业务,加上俄罗斯军人的牺牲,俄罗斯人民又能忍耐多久?下周,俄罗斯发行在外的国债还将有一批集中到期,届时其是否会违约也有待观察。战争继续持续下去,俄罗斯即使在战场上赢了,在其他领域却可能输掉。”陆钢说。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