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验放全国首批进口辉瑞新冠药
1、上海海关验放全国首批进口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物
3月17日22时30分,2.12万盒进口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验放后,办结全部进口通关手续,火速运往全国抗疫一线。这是该种药物被纳入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后全国的首批进口。
2022年2月11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进口注册。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修订要点显示,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被写入诊疗方案。
上海海关综合处副处长胡晓明称,这批货物是从浦东机场口岸入境的。他们提前对接企业了解货物进口情况,制定并启动全程通关保障预案,指导企业采取“提前申报”模式。货物抵达浦东机场后,立即提离并转运至外高桥保税区,为企业后续的申报进口和分拨出运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提前量”。
保税区海关“接棒”后,在业务现场设置绿色通道,确保货物安全便捷通关。鉴于这批药物对储存环境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接到企业的预约查验申请后,保税区海关指派关员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赴企业开展入库查验工作,根据查验指令完成现场验核,实现通关“零等待”。
保税区海关综合业务二科科长耿静告诉记者:“这批货物数量比较大,我们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分拨中心的功能,帮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分批出区及相应的运输计划,提供全天候通关保障,不让药品有一秒钟的耽搁。”
2、Paxlovid一疗程529美元
当地时间11月18日,美国辉瑞公司(Pfizer)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已经以52.9亿美元的价格订购了1000万疗程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Paxlovid,前提是该药物已获监管机构批准。这意味着Paxlovid的售价为一个疗程529美元(约3378元人民币)。
Paxlovid:已向FDA申请紧急使用授权,一个疗程529美元
11月5日,辉瑞披露对Paxlovid研究结果的初步观察,试验数据表明,其可使高危新冠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减少89%。11月16日,辉瑞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递交申请,为其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申请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轻至中度新冠患者以减少住院和死亡风险。
在本次公告中辉瑞表示,根据协议,美国政府已采购1000万个疗程的Paxlovid,总共将支付52.9亿美元,对应一个疗程为529美元,待监管批准后将在今年年内和2022年完成这份合同的交付。辉瑞曾预计,到下月底将生产18万个疗程的Paxlovid,到2022年底将生产至少5000万个疗程。
此外,公告中辉瑞还披露了其已经与数个国家签订了预采购协议,同时也与全球约100个国家启动了双边接触。除此之外,本周公司与联合国支持的MPP(药品专利池)签订一份转授权协议,将允许95个中低收入国家生产或购买零授权费的仿制药。
辉瑞表示,已开始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寻求授权,并计划进一步提交国际申请。
3、默沙东首款新冠口服药:一个疗程约709美元
11月4日,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宣布批准默沙东和Ridgeback公司研发的治疗COVID-19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莫努匹韦(Molnupiravir)上市,用于治疗轻至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
截至10月,英国已购买48万个疗程的Molnupiravir。英国政府和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将确认如何在疗程内配置使用。独立药物分析师Penny Ward告诉《英国医学杂志》,按照英国目前日均新增4万余例感染的速度,很快就用完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默沙东与美国政府签订协议,一旦获得FDA的紧急使用授权或者正式批准,将向美国政府提供170万疗程的molnupiravir药物,价值12亿美元(约77亿人民币),之后又以总金额22亿美元继续增加至330万疗程。由此估算,molnupiravir平均每疗程约709美元(约4527元人民币)。同时,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韩国等亚太地区至少8个国家或地区,已签署协议或正在谈判采购。其中,澳大利亚确认购买30万个疗程。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民来说,709美元不是一笔小数目。
10月27日,默沙东及其合作伙伴Ridgeback声明,已经与联合国达成一项治疗许可协议,将在全球105个中低收入国家放弃专利,允许其生产仿制药。
默沙东还表示,计划对发展中国家采用分层定价策略。根据路透社透露的一份文件草案,世界卫生组织(WHO)正致力让低收入国家以每疗程10美元的价格获得治疗。
4、辉瑞新冠药国内代理商中国医药11天8板!新冠药纳入医保或将影响售价
前不久刚拿下辉瑞新冠药国内代理权的中国医药今日再度涨停,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最近十一个交易日录得八个涨停板。
拉长时间来看,中国医药近一个月内股价累计最高涨幅高达158.85%。
中国医药晚间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公司于2022年3月9日与辉瑞公司签订协议,公司将在协议期内(2022年度)负责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2022年2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该产品的进口注册。该产品为处方药,3月15日晚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该产品纳入第九版诊疗方案,但暂未进入国家医保。若纳入国家医保,可能会对销售价格有所影响,该产品的最终使用及销售情况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预计相关业务规模占公司整体业务量比重较小,对公司近期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公告显示,截至今日收盘,医药流通业市盈率(TTM)中位值为15.35,公司市盈率(TTM)为32.34,已明显高于同行业的市盈率。另据交易所规定,公司已分别于2022年3月4日、3月8日、3月12日及3月16日四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以及3月5日、3月15日两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中国医药昨晚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显示,公司近期股价涨幅可能已超过相关事项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可能存在非理性投资情形,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消息面上,国家卫健委昨晚发布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写入诊疗方案,其中包括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
Paxlovid就是口服的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具体来说,该药由PF-07321332和利托那韦合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前者PF-07321332旨在阻断SARS-CoV-2-3CL蛋白酶的活性。利托那韦是常见的HIV药物,两者合用有助于减缓PF-07321332的代谢或分解,使其在体内以更高的浓度保持更长时间的活性,以帮助对抗病毒。
当前对于新冠抗病毒药的需求极为迫切。根据世卫组织数据,光是欧洲在三月第一周就新增了超过360万新冠确诊病例,该地区的周新冠死亡病例数从去年七月开始就一直在一万上方。根据辉瑞自己的预测,2022年全球大约有2.5亿人需要抗病毒药物,目前有不小的缺口。2月8日辉瑞根据其一月份底签署的或洽谈的合同,预计Paxlovid 2022年的销售额为220亿美元。
从适应症人群上看,Paxlovid在美国获得12岁以上人群使用的紧急批准,3月9日公司启动该药物在12岁以下儿童的2/3期临床试验,适用人群有望进一步扩大。
德邦证券陈铁林在研报中表示,新冠病毒潜在药物靶标丰富,中和抗体、小分子药物、中药相辅相成,在新冠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小分子药物广谱高效,极具市场潜力。
5、群雄逐鹿新冠特效药产业链,这些细分龙头订单爆发
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治再度进入关键节点,新冠特效药成为市场焦点。
按照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新冠诊疗方案(第九版),两款抗病毒治疗药物被写入: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以及单克隆抗体药物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其中,辉瑞研发的小分子药物Paxlovid是目前疗效最好的新冠特效药。而多款国产新冠特效药目前也正在抓紧临床实验中。
Paxlovid需求巨大,国内原料药龙头蓄势待发
Paxlovid由两部分组成(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其中,奈玛特韦片是一种新开发的新冠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能通过阻断新冠病毒3CL蛋白酶活性破坏其后续RNA复制的过程;利托那韦此前被用于HIV的治疗,在该组合中能使奈玛特韦在身体里保持更长的活性,从而持续抗击病毒。
按照辉瑞2022年完成计划生产的1.2亿个疗程的Paxlovid来测算,奈玛特韦原料药需求约为360吨,利托那韦原料药需求约为120吨。在此基础上,根据辉瑞和MPP之间的总许可协议条款,Paxlovid可通过合格非专利制药企业在95个中低收入国家进行生产销售,覆盖全球53%的人口,其对于原料药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3月17日最新消息,目前已有包括上海迪赛诺、华海药业(600521.SH)、普洛药业(000739.SZ)、复星医药(600196.SH)、九洲药业(603456.SH)5家中国公司在内的35家仿制药企业获准对奈玛特韦进行仿制生产。
利托那韦方面,歌礼制药(01672.HK)、上海迪赛诺、万全万特以及东阳光药(01558.HK)是目前国内获批进行利托那韦制剂生产的制药公司。其中,歌礼制药是国内主要的利托那韦片供应商,公司利托那韦片产品于2021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是中国唯一通过生物等效性研究并获批上市的利托那韦片。公司还于日前公告称,将利托那韦片产能从1亿片进一步提升至5.3亿片。
泰信基金基金经理陈颖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小分子药物生产过程中,原料药及制剂环节价值体量最大,参与这一环节的企业受益也最为明显。
随着原料药需求的快速上升,上游的中间体制造环节也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据天风证券推测,辉瑞的奈玛特韦工艺路线由三个片段分别生产后拼接合成,涉及到SM1、SM2、卡隆酸酐等多种中间体化合物的供应。其中,SM1合成涉及-120℃的超低温反应和氰化物反应,在生产资质方面具有较高壁垒;SM2的氮杂双环合成也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短期供应瓶颈较难突破,也因此拥有较高的价格和毛利率水平。
目前国内涉及上述中间体生产的企业众多,诸如新和成(002001.SZ)、圣泉集团(605589.SZ)、雅本化学(300261.SZ)都具备卡隆酸酐的合成工艺,华软科技(002453.SZ)拥有氮杂双环产,美诺华(603538.SH)目前SM1、SM2也均已实现商业化生产。
精华制药(002349.SH)子公司森萱医药(830946.BJ)拥有利托那韦系列中间体产能230吨,据悉占据了国内和全球的绝大部分产能。根据公司董秘近期表示,森萱2021年及以前年度均向上海迪赛诺供给利托那韦系列中间体,用于利托那韦原料药的合成。
国产特效药市场空间仍可观
除了原料药生产,我国国产新冠特效药的研发也在加速推进中,诸如君实生物(688180.SZ、01877.HK)的VV116、VV993,开拓药业(09939.HK)的普克鲁胺等。其中,君实生物VV116是目前研发进度最快的国产新冠特效药——I期临床数据已出炉,结果良好,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给药。
据了解,该药是在瑞德西韦基础上进行优化而来。根据后期数据,瑞德西韦降低住院或死亡风险的水平在87%左右,略逊于Paxlovid(89%)。陈颖表示,考虑到目前全球新冠特效药供需缺口巨大,VV116尽管疗效仍难以超越Paxlovid,但上市后的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相比于疗效,国产新冠特效药拥有一个更大的优势——价格。辉瑞的Paxlovid单个疗程价格为526美元,折合人民币逾3000元。平安证券医药分析师黄施齐对第一财经表示,虽然Paxlovid进入国内市场后可能出现一定降价,但仍会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实际上小分子药物的生产成本并不高,未来国产药在价格方面会具有明显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疫情管控政策的调整有望给新冠特效药开辟全新市场空间。
按照目前为止所实施的严格动态清零政策,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量相对较低,对于新冠特效药的需求空间十分有限。黄施齐认为,未来随着抗原试剂盒及口服新冠特效药的陆续上市,将给普通民众带来更为便捷有效的保护,再加上较高的疫苗接种率,我国将具备逐步对外开放的条件。在此情况下,对于新冠病毒的防治或将逐步趋同于普通感冒,对于特效药的需求空间也将逐步打开。
黄施齐同时也指出,随着越来越多新冠特效药推出,后来者想要进入这一领域将面临更高门槛,诸如临床试验条件愈发苛刻、产品上市应急通道逐步关闭等。因此,率先入局的企业优势将更为突出。
承接新冠药物代工,小分子CDMO龙头订单爆发
随着辉瑞、默沙东等的新冠特效药陆续上市和扩产,以及国产新冠特效药研发的加快推进,CXO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也迎来了快速增长,国内部分研发和生产能力出众的小分子CDMO厂商新增订单已出现高速增长。
据了解,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辉瑞新冠药原研API和中间体订单已分拨给国内的CDMO企业。去年11月以来,凯莱英(002821.SZ)先后签订了3项重大订单,内容均为“持续为某制药公司的一款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服务”,合同金额累计高达92亿元人民币。
同期博腾股份(300363.SZ)也先后签订了总额8.98亿美元(折合约 57.17亿元人民币)的两笔重大订单,公司已明确其中一笔6.81亿美元的订单来自于辉瑞旗下子公司。
此外,药明康德(603259.SH)此前公布1-2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司在手订单和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65%。
黄施齐认为,全球制药龙头在CDMO方面成本控制的压力并不大,相关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毛利率较为可观。
国盛证券预测,中性假设下,2022年新冠特效药给国内CDMO企业带来的产值增量将超过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