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增长率创57年来最大降幅 6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32.99个千分点

2022-05-20 22:23 浏览:355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中国人口增长率创57年来最大降幅,6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32.99个千分点。】全国27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披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63年至今,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最高33.33‰降至0.34‰。其中,新冠疫情持续的第二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创下自1964年以来最大同比降幅。
中国人口增长率创57年来最大降幅
 
中国人口增长率创57年来最大降幅
 
1、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创57年来同比最大降幅,多省现负增长
 
全国27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披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63年至今,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最高33.33‰降至0.34‰。其中,新冠疫情持续的第二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创下自1964年以来最大同比降幅。那么,近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幅下降,真的跟疫情有关吗?各省份趋势有什么特征?
 
近60年来累计降30多个千分点
 
所谓人口自然增长率,即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了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速度。
 
从整体趋势而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63年至今,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最高33.33‰降至0.34‰,累计下降32.99个千分点。
 
据界面数据估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较明显的时间段主要有3段:1963年-1976年,1987年-2015年以及2016年至今。
 
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963-1976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33.33‰降至12.66‰,累计下降20.67个千分点,降幅超6成。
 
其次,是1987年-2015年第二个时间段,由16.61‰降至4.96‰,29年累计下降11.65个千分点。
 
自2016年以来,截至2021年的6年内,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5.86‰降至0.34‰,累计下降达5.52个千分点。
 
分地区来看,在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幅度最大的1963-1976年,有数据可查的28个省份中,北京降幅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累计降了32.77个千分点,其次是辽宁、天津,降幅分别为32.3个千分点、30.55个千分点。
 
降幅最少的3个省份是新疆、江西、贵州,累计降了4.33个千分点、5.73个千分点、7.79个千分点。
 
各省份都在跌,“差距”缩小、趋于一致
 
界面数据进一步统计后发现,1960年以来,各省份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跌势在趋缓、“差距”在缩小。
 
1960年至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的“差距”由40个千分点水平降至10个千分点以下。截至2019年,各省份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差距”已连续16年维持在约10个千分点。这意味着,不论从前各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距”有多大,现在几近趋于一致。
 
2021年创57年来同比最大降幅
 
从单年同比降幅来看,据界面数据测算,1964年至今的57年里,有45个年份,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增速为负值。有12个年份,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增速为正值。仅有1个年份,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平、较此前一年未有变动。
 
同比降幅最大的一年出现在2021年,即新冠疫情持续的第二年。据界面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下降近7成,创下自1964年以来的历史最大同比降幅。相比较而言,在计划生育开始执行的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单年同比降幅均不到两成。
 
分各省份来看,据界面数据测算,在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查的27个省份中,以2019年数据为基准线(2020年仅3个省份公布了人口自然率数据),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最大的3个省份是云南、湖北、河北,跌幅超5个千分点。
 
下降最少的3个省份为西藏、北京和贵州,2021年较2019年分别下降1.4个千分点、1.67个千分点和1.72个千分点。
 
从一线城市所在省份来看,除北京下降1.67个千分点之外,2021年上海、广东分别较2019年仅下降2.42、3.56个千分点。
 
大幅下跌,跟新冠疫情有关吗?
 
疫情之前,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已经在大降下跌。据界面数据测算,疫情前的2018年、2019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已连续两年同比下降,降幅在28.38%和12.34%。
 
从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具有直接影响的“死亡率”数据来看,界面数据在统计国家卫健委《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后发现,我国新冠疫情的死亡率远低于其他法定传染病。
 
疫情出现的2020年,新冠肺炎死亡率为0.3301/10万。1年后的2021年,新冠肺炎死亡率为0.0001/10万,即10亿人里有1人死亡。
 
与其他传染病相比,0.0001/10万的死亡率处在何种水平?202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的死亡率为1.81/10万。在16种有死亡率公布的甲乙类传染病中,死亡率为0.0001/10万的新冠肺炎,与炭疽、百日咳等4类传染病并列倒数第一。排在首位的的艾滋病,死亡率为1.3919/10万。
 
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界面数据在统计了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数据后发现,人口增长率大幅下跌,“主要问题”在出生人口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上涨至12.95‰后开始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人口出生率已降至7.25‰,5年累计降了5.7个千分点。与此同时,1970年至今,我国人口死亡率已连续50多年在7.2‰以下。
 
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首轮“婴儿潮”出生人口已接近平均预期寿命,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0-1958年、1962-1975年、1981-1997年出现3次“婴儿潮”。截至2022年,在首次“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人口,最大年龄已达72岁(1950年出生),接近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4.83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
 
多省份进入人口“负增长”
 
截至2021年,全国多省份已开启人口“负增长”。据界面数据统计,在有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公布的27个省份中,11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负值,占到近4成。其中,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严重”,分别为-5.11‰、-4.18‰。其次是重庆、内蒙古,分别为-1.55‰和-1.28‰。
 
与此同时,河南、山东、 陕西、新疆、北京等5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已降至0-1‰之间,处在“负值”的“边缘”。山东、河南两个人口大省距离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值”仅有0.02、0.51个千分点的距离。
 
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的其他省份中,8成以上省份处在在1-5‰之间,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值”最多仅有5个千分点的差距。
 
2、南京:首次使用公积金购买第二套房最高可贷100万 
 
从5月20日起,南京调整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额度。将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公积金最高可贷额度由现行的30万元/人、夫妻双方60万元/户,调整至50万元/人、夫妻双方100万元/户。此前已经由公积金中心审批通过的贷款仍按原政策执行。
 
3、上海新增一处中风险地区
 
在今天(20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通报,上海全市16个区实现社会面清零后,上海将始终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突发疫情处置,强化分级分类管控。现阶段,防范区若报告新增阳性感染者,应综合阳性感染者数量、区域分布、疫情风险等,按照国家风险区域有关标准,划定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并严格实施相应管控措施,严防外溢。封控、管控和防范区的管理措施不变。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经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青浦区徐泾镇迮庵村(杨巷西区)列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4、石家庄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二成 利率最低至4.4%
 
记者从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国有大行分行处获悉,石家庄地区首套房首付比例由三成降至二成,对首套房利率实行差异化管理,一般在4.5%-4.7%之间,最低可执行4.4%。
 
5、发改委:煤炭企业不得通过不合理提高流通费用等方式变相大幅度提高煤炭销售价格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公告(2022年第4号)提出了哄抬价格的具体行为表现。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与需方签订合同时,不得通过不合理提高运输费用或不合理收取其他费用等方式,变相大幅度提高煤炭销售价格。例如,蒙西煤炭(5500千卡,下同)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上限为460元/吨,当地某煤矿与电厂签订的一份中长期合同中,约定出矿价格为460元/吨,并要求电厂承担从煤矿到上站装车的流通费用150元/吨,如煤矿到上站装车的合理流通费用实际仅为50元/吨,煤矿实际上变相大幅度提高煤炭销售价格,存在涉嫌哄抬价格行为。
 
6、小米总裁王翔谈业绩下滑:会在重点领域持续投入
 
5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小米总裁王翔表示,疫情导致很多门店处于关闭状态,对购买欲望产生较大影响。目前疫情给小米业绩带来了困难,这是事实。但是疫情会过去,小米会在重点领域持续投入,提升运营效率。
 
7、透视大宗交易:5月19日共成交158笔,京沪高铁成交16.84亿元
 
2022年5月19日,沪深两市一共发生158笔大宗交易,共成交38.8亿元,涉及78家上市公司。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