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评一根玉米卖6元
令人惋惜的是,这场由“助农”引发的讨论,却最终演变成一出“伤农”闹剧。不仅伤了农民,伤了东北黏玉米的品牌,其实也伤到了消费者的利益。
一根玉米卖6元还是卖7毛?秋粮收获时节,电商平台的玉米价格再次引发热议。有网红质疑东方甄选将批发价7毛一根的玉米卖6元,东方甄选随后回应,品质不同、成本不同,售价也不能一概而论。虽然后来网红已经道歉,但这场争论却波及了电商平台上的普通农户,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涌向农户直播间刷屏喊贵,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近年来,直播带货作为新兴业态,给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也带来一些新的讨论。直播平台的玉米卖6元一根是否合理?农民是否能从中获益?此前也曾引发关注,本报也就其中的农民收益问题做过报道。这次再度引起诸多议论,反映出社会对于农业发展、农民利益的日益关注,这是件好事。但令人惋惜的是,这场由“助农”引发的讨论,却最终演变成一出“伤农”闹剧。不仅伤了农民,伤了东北黏玉米的品牌,其实也伤到了消费者的利益。
7毛一根的玉米有没有?我们可以简单算笔账。据统计,2020年全国玉米种植总成本为每亩1079.98元,亩均单产421.13千克。一根长势好的玉米,重量大约能达到六七两,按此估算,7毛一根差不多也就是成本价。尤其在今年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农民生产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更何况,此玉米非彼玉米。我们惯常认知中玉米是煮着吃的,而统计口径中农民实际生产的玉米,既包括食用玉米,更多的还是瞄准饲用等大宗消费市场的“大路货”,食用玉米在我国玉米消费中还占不到10%。食用玉米中的优质鲜食玉米对品种品质、种植方法、采摘时机、采摘方式等都有更严格的要求,成本自然只高不低。比如在这次争论中,就有被网友说玉米卖得贵的黑龙江农户站出来,算了一笔账。据她所说,种植鲜食黏玉米的农田大多是交通条件好、较为平整、有一定规模的地块,在当地,这样的良田流转费用每亩大约需要1800-2000元,再加上农机购置及维护、人工、化肥等各项费用,一根优质鲜食玉米仅种植成本就约合1.7元。抛开品质谈价格,对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农户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而此前因优质农产品卖不上优价,损伤农民种植积极性的事情,也曾发生过。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保护好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
我国有14亿多人口,消费群体巨大、结构复杂,农产品市场要做大,更要做细、做充分。我们需要足量的“大路货”来保证14亿人的基本生活所需,也要有特色优质农产品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生产这两类产品的农户都能获得合理的收益。品牌化或许是一条更加清晰的道路。农业品牌的打造离不开生产、包装、运输、营销等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对农户而言,可以向适度规模要效益。“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小农户想要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站稳脚跟,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做强品质、做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话语权。对整个产业链而言,要多考虑如何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只有每个环节都能从中获得收益,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农业品牌才能更加长久。有山东的红薯种植户坦言,农民在营销推广方面的技能相对欠缺,经过某运营团队的策划推广,红薯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被迅速带火,农民收入翻了一番。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把品牌叫响,把蛋糕做大,农民才敢继续种、敢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进而生产出更多优质农产品,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还应看到,农业品牌的培育并非一日之功,但一有风吹草动,却很容易会对品牌本身及其背后的农民产生影响。值得庆幸的是,这次争论没有伤及产业根本,但也给风口上的农产品直播带货提了个醒:怎样在拥抱风口的同时,最大程度让农民远离风险?
其实,农民和农业品牌一旦受到伤害,对消费者也并无益处。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产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倘若市场上因此再难找到可信赖的品牌,消费者又要如何选择?因此,面对电商平台的农产品价格,我们不妨再理性冷静一些。毕竟,从长远来看,呵护产业,就是在呵护自家餐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归根结底,7毛一根也好,6元一根也罢,理性讨论无妨,但别冲动之下伤了农民和真“助农”的人。而判断一种营销行为和营销模式是否是真“助农”,要看它能给产业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更要看它把农民放在了什么位置、给农民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只有农民有了合理收益,产业链上的各方才能行稳致远,形成良性循环。
农村玉米收购价格仅有1.3元一斤,卖6元一根的玉米是智商税吗?
如果我给我妈说,我花6元买了一根玉米,我妈肯定会瞪大了眼睛问我一句:“你脑子被驴踢了吧?”
1.3元一斤的玉米
在我们山东老家,不少人都是从小喝玉米粥长大的。(我们把玉米面煮的粥叫白粥,先把水烧开,然后舀一勺子玉米面,用凉水搅拌一下,倒锅里烧开)
小时候,早饭和晚饭基本上都喝玉米粥。
玉米对我们来说,比大米还要“家常便饭”。
在玉米收割前,我们家会把地头上长得嫩的玉米提前掰下来,蒸馒头的时候蒸上几个,然后直接啃着吃。
或者,有些小孩子还会掰些地里的嫩玉米烤着吃。
味道很不错。
这样的嫩玉米,也就几天的时间,等玉米彻底成熟了,就变老了,基本上就没有办法蒸着吃或者烤着吃了。等把玉米都掰下来后,大多数脱粒后晒干卖给收玉米的,也会自己留一部分玉米棒,挂在院子里,慢慢晒干。
晒干了的玉米棒非常干,煮着吃和烤着吃都是不可以的,用来炒菜也基本上不行,只能用来磨玉米面。然后用玉米面来煮粥或者蒸窝窝、或者贴玉米饼子。
以前的农村玉米收购价格才几毛钱一斤,如今的玉米收购价格也就大约在1.3元一斤,这个价格对玉米来说已经非常高了。
玉米和玉米是不同的
如今,不少玉米动不动就卖6元一根,我要是按这个价格写个文章,估计又得有不少网友冲着我咆哮:“小编,你懂玉米吗?6元一根?你买吗?你要买,我家地里的玉米都让你拉走,不用给6元,给2元一根就行......”
这让人很无语。
我要是花6块钱跑你家玉米地里去买一根“干棒子”,我妈估计再也不会认为我的脑子是被驴踢了,而是会认为我根本就没有脑子。
消费者和种植者之间是有非常大的“代沟”。
种植者认为,玉米就是棒子,就是自己家里种的那个玉米,往外卖就1块多一斤,这都算是好价格。
消费者认为,玉米就是自己抓在手里啃的玉米,就是做菜的时候放几个玉米粒的那个玉米。
实际上,玉米和玉米是不同的。
这就跟我和比尔盖茨都是人,但我的身价能和比尔盖茨的身价一样吗?
玉米实际上分好几类
第一类是粮食玉米,如今主要用来做饲料,吃的人也有,但是比较少了。以前小麦产量不够的时候,吃这类玉米的人比较多。这类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非常大的,而且价格也进行了管控,不可能涨得太过离谱。
你平时吃的鸡鸭牛羊猪肉,都离不开这类玉米的贡献。
第二类玉米是半鲜食玉米。这类玉米主要是用来煮着吃,包括“糯玉米”、“粘玉米”等可以煮着吃的玉米。
第三类玉米是鲜食玉米,又叫水果玉米。这类玉米可以不煮,直接像吃水果那样啃着吃,它的水分极大,甜度也非常高,吃起来非常多汁爽口。
三类玉米中,后两类玉米在超市中比较常见,而第一类粮食玉米大多数都是以玉米面的形式在卖,根本很难买到。
第三类水果玉米,是近5年来才比较火爆起来的玉米。它的品种也非常多,我吃过的里面有的是黄白粒相间的那种,有的是纯白色的牛奶玉米,有的是纯黑色的玉米......
当时,我吃的黄白粒的玉米生吃起来玉米汁非常多,但还是有一股子生玉米的味道;而纯白色的牛奶玉米则吃起来全是甜味,基本上没有生玉米的味道,已经非常像是一个水果了。
后来,我还买了一些水果玉米的种子,让我妈在家里种上几分地的水果玉米。
结果因为周围全是普通玉米,又跟它们差不多的时间播种的,导致种出来的玉米“串种”了,有的一半粒软,一半粒硬,有的一半黄,一半白;哈哈,基本上没有任何鲜食的口感,当普通玉米卖给收购商,人家都不收,最后只能硬着头皮煮了煮,挑能吃的部分煮着吃了。
6元一根是智商税吗?
如果你能理解什么是水果玉米,水果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区别,你可能就能理解6元一根的玉米并非是智商税。
你可以说它价格卖得高,但是不是智商税还要看品质。
如果一根普通玉米卖你6元一根,这人一定想钱想疯了。
如果是水果玉米,卖6元一根,可能价格有点高,但如果品质和风味非常好的话,也是值得的。
如果是真空包装的水果玉米,卖6元一根,你可能觉得贵,但从行业内角度来看,真空包装的玉米成本是要比较高的。一是真空包装的鲜食玉米大多数是挑选出来品质比较好的玉米进行真空包装,而且这类玉米都会把玉米外皮扒掉;二是真空包装的外包装成本也得有五六毛钱的成本。三是真空包装需要更多的人工成本。
再加上每一层的中间商都要有利润,最后卖出来6元一根,实际上算是正常价了。
这有点类似散装和精装。
鲜食玉米水分含量大,它比某些水果还不容易保鲜。像这种精包装的鲜食玉米,都是把玉米皮扒了,然后卖,这样更不容易保鲜了,只能通过真空包装来进行出售。
普通的非精包装的鲜食玉米也有,但大多数是在网上通过电商来卖,买回来一般都带着玉米外皮,而且玉米外皮的水分比较大,这样斤数多,显得便宜。
玉米卖6元一根是不是智商税,主要是得分是什么玉米。
不是所有玉米都是水果玉米,两者明显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水果,一个是粮食。
很多时候,我们对价格产生较大的误解,都是源自我们固有的认知。
消费是一个循环
最后,还要说一下,鲜食玉米也不是什么玉米的新发明,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当时就有鲜食玉米种植了,不过那个时候很少人消费水果玉米,也就没推广起来。如今消费水果玉米的人又多了,又爱上这一口了,只能感叹水果消费的变迁是一个循环。
除了水果玉米外,其它很多以前不是水果的农产品,也都在向水果转变,比如“水果辣椒”“水果大葱”等。
水果玉米要是卖60元一根那可以说它是智商税,6元一根真空包装的水果玉米,这个价格还谈不上是智商税。
当然,如果认为价格高,也可以买非真空包装的。真空包装的水果玉米,也就是能放得久一些而已。
但千万不要把普通的粮食玉米当水果玉米直接啃着吃,你会掉牙的.....
网友评论:
宇说科技 :抛开品质谈价格就是在耍流氓
再次伟大 :重点不是卖多少,而是到农民手里能有多少
股市幽灵777 :油价八块我说什么了
0点_童话 :打着助农旗号卖农产品的,没几个价格实惠的
shawn_cheung的马甲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只要非垄断正常卖出去,有人买单,链条上的人都有收益
可乐的招财 :东方甄选供货商东北农嫂买三块六 这波背刺
偷听人间 :打着助农的幌子坑害农民
纯洁地武先生 :有句话我很赞同,不能光是帮农民把东西卖出去,能让农民从中切实得到可观的收益,才算真正的助农!而不是凭着自己的平台、营销、资源整合的优势,东西卖的贵了,自己赚的盆满钵满,而在产业底端农民还是只赚那一点点辛苦钱,那助农计划的意义在哪里?
扬头条 :可惜评论里面全错了,而且好像一个人也没看懂文章的意思。而且农民也看的不是单价到手里多少,而是销量是不是增加了,没有这些电商,销不出去才是大问题,这可能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事,而且你解释给他听他也绕不过来,他可能只会觉得应该给农民的从八毛变成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