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家中企排队申请在瑞士上市

2025-08-16 05:48 浏览:310 评论:0 来源:淘给网   
核心摘要:2022年7月,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后,瑞士证券交易所成中企海外上市新选择。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Jürg Burri)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通过全球存托凭证正式登陆瑞交所的中企在9家左右,同时“还有30多家中企在排队申请上市”。
30多家中企排队申请在瑞士上市
30多家中企排队申请在瑞士上市

2022年7月,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后,瑞士证券交易所成中企海外上市新选择。
 
当月,就有首批4家中国企业发行的全球存托凭证正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下称“瑞交所”)上市。
 
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Jürg Burri)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通过全球存托凭证正式登陆瑞交所的中企在9家左右,同时“还有30多家中企在排队申请上市”。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欧洲除瑞交所之外,还有其他证券交易所也在向中企发出邀请,而目前中企也在“用脚投票”。
 
为何中企如此青睐瑞士的资本市场? 瑞士企业在华建设研发中心时有何诉求?瑞士如何看待回归的中方游客?白瑞谊和瑞士驻华使馆经济、金融与商务处主任麦德睿(Martin Matter)对此一一作答。
 
第一财经: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开通,开启了两国资本市场合作的崭新篇章。相比欧洲其他资本市场,一些中国投资者为何青睐瑞士?
 
白瑞谊:我相信,这种选择往往基于瑞士是一个非常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之上。
 
在瑞士,事情是以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组织运作的。机制非常稳定,而且我们对搞海量“文山”没兴趣。所以,通常情况下,当你与瑞士的合作伙伴共同行事时,事情能以很快的速度推进。
 
麦德睿:的确,瑞士的程序十分简洁。在瑞交所上市获得必要的授权是相对简单的。此外,苏黎世和日内瓦一直以来是强大的金融中心,能够让投资者进入欧洲的资本市场。瑞士还有很多银行,与私人和公共投资者都有很好的关系网。总之,瑞士是一个进入这些资本市场的好地方、好平台。
 
第一财经:你是否认为未来会有更多中企进入瑞士资本市场?
 
白瑞谊: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已在去年7月正式开通。到目前为止,已有9家中企(在瑞交所)上市。此外,还有30多家中国公司在排队申请上市。所以简短回答的话,答案是肯定的。
 
瑞士企业布局在华研发
 
第一财经:1月18日,中国商务部和科技部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其中政策支持外商在华进行研发中心建设。作为大使的你在走访瑞士企业时,是否观察到瑞士企业在中国建设研发中心时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白瑞谊:我认为,许多在中国市场取得一定规模的瑞士企业已经在中国做研发了。比如,瑞士两大制药公司罗氏制药(Roche)和诺华制药(Novartis)以及制造业公司ABB都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雀巢公司在北京也有一个。
 
麦德睿:大多数做应用机械的公司当然会试图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和期望调整它们的产品。这是广泛而言的研发。还有一些公司真正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考虑是数据传输。
 
第一财经:瑞士企业对于在中国继续投资有何想法?
 
白瑞谊:我认为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为瑞士企业管理层和中国企业管理层这几年无法相互见面,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使投资决策搁置,我认为就是这个因素。这是人之常情,在你决定把钱放在哪里之前,你想亲眼看到一些东西。我认为,今年我们可以再次见面,高层也可以再次见面。当然,在亚洲也有竞争,除中国外还有其他地方,但没有一个地方能像中国一样带来市场。这是事实。
 
中国游客在瑞士很受欢迎
 
第一财经:1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相关事项通知,即从2023年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瑞士就在涉及的相关国家和地区名单之中。瑞士目前如何期待中国游客的回归?
 
白瑞谊:我们正在准备(迎接工作),中国游客在欧洲很受欢迎,在瑞士很受欢迎。对于去瑞士旅行的游客,目前瑞士官方没有任何限制或障碍。我们将看到申请签证以及希望去瑞士旅行的这种势头复苏,我们正在再次进行能力建设。目前可能在接待方面,瑞士还没有为接待大量中国游客来访做好准备,境况不会一下子恢复到2019年。这可能需要步骤。我的诸位同事现在正在努力,可能要看的是“五一”或者“十一黄金周”的(数字)。
 
第一财经:近期瑞士联邦委员会表示,不会对从中国乘机赴瑞士的旅客实行强制检测措施。不过,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选择对有中国旅居史的旅客出台一些强制检测措施。对此你怎么看?
 
白瑞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需要做出(实行强制检测)决定的相关证据或者数据,我们没有说永远不会这样做。这不是原则。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也从未看到能推动我们这样做的证据。
 
一、境内上市和境外上市的区别是什么
 
1、境内证监会、交易所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多
 
境内上市的情况下,证监会和交易所易干预企业经营,一些交易行为即便企业董事会、股东会都通过,仍需要经过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同意。相较这点境外上市的公司有更多的自主性。
 
2、两者盈利要求不同
 
境内上市对企业盈利要求更高,一些新兴行业,如互联网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等,即便是有持续的盈利,可能也会对盈利模式能否持续产生质疑,包括企业历史沿革、历史中出现的与盈利能力无关的问题也会被纳入关注点。因此在境外上市中不存在的问题在境内可能导致无法上市。
 
3、两者上市的制度不同
 
境内上市是核准制,上市的企业都要经过中国证监会的核查,上市很多规定不好把握,企业上市门槛高。境外上市是注册制,有清晰的法律标准,只要符合上市硬指标向相关部门注册资料就可以上市。
 
4、两者的市盈率不同
 
我国重新启动IPO以来,境内资本市场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5倍(有的股票发行市盈率达到了50多倍),是境外资本市场的2—3倍(香港主板平均发行市盈率是10倍,新加坡市场平均发行市盈率是7倍,欧美市场平均发行市盈率是7—8倍)。
 
这意味着企业发行同样数量的股份,在境内资本市场可以募集到境外资本市场2—3倍的资金,如发行一定数量的股票,在境内证券市场能够募集10亿元资金,在境外证券市场只能募集到3—4亿元的资金。市盈率高,同样一只股票在国外成交的价格要远远低于国内的股票价格,能让上市公司发行同样的股份得到融资更多。而境外上市通常市盈率较低。
 
5、两者上市费用不同
 
境内上市虽不容易,但境内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向交易所支付的上市费用等持续费用,远远低于境外市场。在境外市场上市,维护成本高,需要向在当地聘请的信息披露联络人以及财务总监,支付较大金额费用。
 
二、境外上市的方式
 
1、直接上市
境外直接上市即直接以国内公司的名义向国外证券主管部门申请发行的登记注册,同时发行股票(或其它衍生金融工具),向当地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交易。即我们通常说的H股、N股、S股等。H股,是指中国企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取Hongkong第一个字“H”为名;N股,是指中国企业在纽约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取New York第一个字“N”为名,同样S股是指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通常,境外直接上市都是采取IPO(首次公开募集)方式进行。境外直接上市的主要困难在于是:国内法律与境外法律不同,对公司的管理、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要求也不同。进行境外直接上市的公司需通过与中介机构密切配合,探讨出能符合境内、外法规及交易所要求的上市方案。
 
境外直接上市的工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国内重组、审批(证监会已不再出具境外上市“无异议函”,也即取消对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的法律意见书的审阅)和境外申请上市。
 
2、间接上市
 
以间接方式在海外上市,即国内企业境外注册公司,境外公司以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取得国内资产的控制权,然后将境外公司拿到境外交易所上市。
 
间接上市主要有两种形式: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其本质都是通过将国内资产注入壳公司的方式,达到拿国内资产上市的目的,壳公司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拟上市公司。
 
3、其它方式
 
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通常较多采用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大类,但也有少数公司采用存托凭证和可转换债券上市。但这两种上市方式往往是企业在境外已上市,再次融资时采用的方式。
 
有些中国企业会通过上市加速器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上市前服务、上市中服务、上市后服务,由上市加速器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找准最适合的市场,选择最有效的上市方式,缩短融资时间。
 
三、境外上市的条件
 
符合境外上市条件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均可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境外直接上市融资,证监会对符合以下条件的上市申请依法予以批准:
 
(1)筹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及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规定;
 
(2)申请公司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境外融资额不应少于5000万美元;
 
(3)具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稳定的高级管理层;
 
(4)上市后分红派息要有可靠的外汇来源,并符合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
 
(5)申请公司要严格按照证监会规定的程序提交申请材料。
 
因境内公司境外直接上市是一项系统的资本运作工程,须有境外推荐人、境外主理商、境外会计事务所、境外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深入参与。为此,证监会规定,境内公司在确定中介机构之前,应将拟选中介机构名单书面报证监会备案。
 
网友评论:
 
胡凯 :中立国?
 
努力赚猫粮 :好事儿
 
无限瓦尼古 :嫌钱多,送去给他们冻结?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