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即将落地
8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获悉,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即将落地,有银行已在内部发布了相关通知。幅度方面,存款期限越长下调幅度越大,且3年期、5年期下调幅度或高于上一轮。上一轮3年期、5年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下降0.15个百分点。
目前主要商业银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1.65%、2.05%、2.45%、2.50%,实际存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点。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预期源自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专栏文章,文章称,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切实发挥好金融在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中的积极作用。”8月18日,三大金融部门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再次强调。
在上述会议之后,8月21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未调整,而8月15日发布的1年期MLF利率下调0.15个百分点。多方分析认为,在个人存量住房贷款利率即将下调的背景下,此次5年期以上LPR未调整是金融管理部门有意稳定商业银行息差。
金融监管总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大行、股份行净息差继续下行至1.67%、1.81%。
对于此次存款利率调整,在近期召开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有国有大行也给予了提示: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谈及如何稳息差时表示,“受益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的持续释放,预计后续存款成本压力将得到一定缓解,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存款成本的比较优势。”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谈及控制负债成本时称,“我们二季度已经行动起来,接下来会继续采取措施。合理控制三年期以上的、期限较长的高付息成本存款,包括同业存款。”
工商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吸收存款利息支出2847.96亿元,同比增加617.18亿元,增长27.7%,主要是客户存款平均余额增长14.4%,以及平均付息率上升20个基点所致。
建设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吸收存款利息支出2284.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3.03亿元,增幅18.27%,主要是存款保持稳健均衡增长态势,吸收存款平均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4.62%,年化平均成本率亦较去年同期上升5个基点。上半年该行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77%,其中公司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72%,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76%。
农业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吸收存款利息支出2285.59亿元,同比增加444.35亿元,主要是由于吸收存款规模增加。上半年该行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77%,其中公司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87%,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70%。
中国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吸收存款利息支出2125.38亿元,同比增加700.32亿元,增长49.14%,主要是外币存款付息率上升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轮存款利率下调落地,这也将是在一年内的第三次存款利率下调:2022年9月、2023年6月,主要商业银行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并陆续带动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
存款利率下调有哪些影响
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对经济和个人产生以下影响:
1、鼓励消费和投资:存款利率下调会降低银行存款的吸引力,从而鼓励人们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形式的投资或消费中。这有助于促进经济活动,刺激消费和投资支出,提升经济增长。
2、增加借贷需求: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降低贷款利率,从而降低借贷成本。这将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借贷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企业投资等方面的发展。
3、提高资金供应: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促使人们减少存款,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投资渠道中。这将增加银行的资金供应,使其更容易向个人和企业提供贷款,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4、影响储蓄者收益:存款利率下调将直接影响储蓄者的收益。较低的存款利率意味着储蓄者在银行存款上获得的利息收入较少。这可能会对依赖存款收益的个人和固定收入群体产生负面影响。
5、影响养老金和保险等领域:许多养老金和保险计划依赖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如债券等,这些投资的回报率通常与存款利率相关。如果存款利率下调,相关机构可能会面临更低的投资回报率,从而对养老金和保险等领域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存款利率的下调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货币政策的考虑。具体的影响将因不同国家、地区和经济条件而有所不同。此外,存款利率下调并非只有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伴随着一些风险和挑战。因此,对于各方来说,合理评估和管理这种利率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
网友评论:
过期猫条Xxl :让你们都嚷嚷下调存量房贷,我给你存款也降了
CDC说唱 :银行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