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11年人口减少646.39万人

2022-02-23 11:11 浏览:637 评论:0 来源:第一财经   
核心摘要:【黑龙江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11年人口减少646.39万人。】近年来黑龙江人口外流、人口下降压力较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六普数据相比,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646.39万人,降幅高达16.87%。黑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指出,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是关乎龙江振兴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要统筹制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规划,推动人口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通过培育产业、创办企业、增加就业,做到安业、拴心、留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
黑龙江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黑龙江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黑龙江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1、黑龙江人口外流较大,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据第一财经2月22日消息消息,近年来黑龙江人口外流、人口下降压力较大。

11年人口减少646.39万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六普数据相比,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646.39万人,降幅高达16.87%。全省13个地市人口全部下滑,绥化、齐齐哈尔人口流失超百万,省会哈尔滨减少63万,成为十年来全国唯一人口减少的省会城市。
 
据《黑龙江日报》消息,21日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黑龙江省2022年度政协协商工作计划》,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是关乎龙江振兴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要统筹制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规划,推动人口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通过培育产业、创办企业、增加就业,做到安业、拴心、留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
 
2、十年少了600多万 黑龙江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减少问题
 
化解人口外流、人口出生率过低、人口减少等问题,是当前一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据《黑龙江日报》2月22日头版消息,21日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黑龙江省2022年度政协协商工作计划》,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是关乎龙江振兴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要统筹制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规划,推动人口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通过培育产业、创办企业、增加就业,做到安业、拴心、留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
 
会议要求,要深入落实国家优生优育政策,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地见效,建立覆盖县乡村基层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解决幼有所育、老有所养问题,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要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要着力构建生育友好环境,大力发展多元化、多样性普惠托育服务,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使更多家庭生得了、养得起、育得好。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近年来黑龙江人口外流、人口下降压力较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六普数据相比,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646.39万人,降幅高达16.87%。全省13个地市人口全部下滑,绥化、齐齐哈尔人口流失超百万,省会哈尔滨减少63万,成为十年来全国唯一人口减少的省会城市。
 
本月公布的《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黑龙江人口出生率仅为3.74‰,不到同期全国人口出生率(8.52‰)的一半。第一财经记者据此推算,2020年黑龙江出生人口仅有12.05万人。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地区近年来人口下降的一大原因是经济下行,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人口外流。尤其是老工业基地,很多城市如鹤岗、伊春等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原来的采矿业等主导产业衰退后,接续产业又没发展起来,这种情况下导致青年人口大量外流。青年人口外流后又导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另外由于青年人口走了之后,人口出生率下降,这也导致人口进一步减少。“因此总的源头还是产业和就业,就业不好导致青年人口外流。”衣保中说。
 
去年10月,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正后的《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后的条例明确实施生育三孩政策,要求用人单位设立育儿假,政府将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增加托育供给等。
黑龙江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拴心留人政策体系,留住适龄劳动资源,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
 
衣保中认为,东北地区要提高生育率,解决人口减少问题,必须要解决老工业基地衰退问题,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问题。如果能把东北经济搞上去,外流的人口也会回来,生育率也会上升。如果没有足够的产业和就业支撑,发放生育补贴等措施的效果会有限。
 
3、卫健委答复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卫健委称东北地区可探索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2月18日消息,该委根据工作职能,已就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作出答复: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做好政策调整后人口变动测算;研究实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的文件;评估政策变动的社会风险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4、黑龙江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人口流失有多严重?
 
近年来,黑龙江人口外流严重。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646.39万人,跌幅达16.87%。对此,黑龙江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黑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指出,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是关乎龙江振兴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要统筹制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规划,推动人口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通过培育产业、创办企业、增加就业,做到安业、拴心、留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六普数据相比,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646.39万人,跌幅为16.87%。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2020年黑龙江人口出生率为3.74‰,远低于同期全国人口出生率(8.52‰)。
 
5、黑龙江:统筹制定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
 
据《黑龙江日报》2月22日头版消息,21日晚,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黑龙江省2022年度政协协商工作计划》,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是关乎龙江振兴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要统筹制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规划,推动人口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通过培育产业、创办企业、增加就业,做到安业、拴心、留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
 
要深入落实国家优生优育政策,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地见效,建立覆盖县乡村基层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解决幼有所育、老有所养问题,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要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要着力构建生育友好环境,大力发展多元化、多样性普惠托育服务,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使更多家庭生得了、养得起、育得好。
 
要积极贯彻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养老服务,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满足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逐步优化赡养比例,切实减轻赡养负担,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近年来,黑龙江人口外流、人口下降压力较大。
 
据《2020年黑龙江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20年11月1日零时黑龙江省常住人口为3185008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313991人相比,减少6463903人,下降16.87%,年平均增长率为-1.83 %。
 
本月公布的《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也显示,2020年黑龙江年末人口数为3171万人,与2019年的3255万人相比,减少84万人。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这是自2011年以来黑龙江人口连续第10年下降。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还显示,黑龙江全省13个地市人口全部下滑,绥化、齐齐哈尔人口流失超百万。省会哈尔滨作为东北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十年间从1063.6万人减少至1000.99万人,是东北、也是全国唯一出现人口减少的省会城市。虽然勉强守住千万大关,但哈尔滨已正式退出全国十大人口城市行列。
 
去年1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黑龙江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课题招标公告: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人口普查数据,更大限度地发挥人口普查资料的社会效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课题研究工作。
 
经公示,今年2月8日,《黑龙江省各地人口规模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黑龙江省人口收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黑龙江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分析及对策研究》等课题获得立项。
 
此外,去年10月,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正后的《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后的条例明确实施生育三孩政策,要求用人单位设立育儿假,政府将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增加托育供给等。
 
黑龙江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拴心留人政策体系,留住适龄劳动资源,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
(责任编辑:小淘)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